本節要點
1.統一全麵的溝通語言
2.建設全麵的溝通環境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無形資產,它的實質就是以人為中心,以文化引導為根本手段,通過潛移默化地影響企業員工的意識和行為,達到激發員工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指導和約束企業整體行為目的的一種管理思想。
企業文化通過企業員工的文化行為影響社會受眾,從而增強社會受眾對企業整體形象的認同感和說服力,這種社會認同感又會督促企業及其員工保持一貫的風格來維持本企業的形象,這是良好企業文化連環效應的體現。
企業文化與組織溝通有著相輔相成的緊密關係。
首先,一個良好的溝通機製將能有效地整合情感要素,使員工能夠達成精神層麵的充分交流,把心裏話和內心情感盡量表達出來,從而在員工內心深處激發起對企業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歸屬感,創造一種良好、和諧、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氛圍。而溝通機製的有效構築,又為企業文化的傳播、發揚、豐滿提供了現實的製度保障。
其次,企業的精神哲學在溝通中提煉,在溝通中辯駁,在溝通中統一,在溝通中執行,因此,反過來看,企業文化的內涵則為溝通的價值進行了定位。但它們之間的區別需要澄清。
2.5.1統一全麵的溝通語言
在不同的企業文化背景下,對同樣的語言會有不同的理解,在同一企業內部,由於對文化的認同不一,語言溝通的偏差也會很大。
有研究表明,在口頭溝通中最終原汁原味地保留下來的內容不超過原來信息的20%,而口頭溝通則是運用最為廣泛的溝通方式。如果不能有效地使用企業文化來規範溝通語言,則很容易在溝通中導致信息被誤傳,所以必須運用文化進行理解整合。尤其是在今天,對於一些組織,網絡溝通也成了溝通的新型模式,網絡的分散、即時性溝通如果沒有統一的企業文化規範,就會出現混亂。
擁有一個好的企業文化,可以使組織個體之間雙向互動,並圍繞組織共同目標為信息源的核心,進行有效溝通,使組織的凝聚力空前緊密。這也正是企業文化建設要完成的任務之一。
2006年的黃金周,蘇寧在南京曾經創造了日整體銷量逾1.5億元的記錄,相當於一個大型百貨超市一個月的銷售額。
蘇寧的成功與它的企業文化是分不開的。企業文化其中的一條就是“製度重於權力,同事重於親朋”。蘇寧的保潔阿姨看見高層管理者就餐時掉落地麵的米粒,都可以毫不猶豫地向其指正,而那位高層管理者則應該說“對不起”,並把米粒揀起。
在蘇寧,最普遍的稱呼對方的方式是呼其名,叫其職位,稱兄道弟等稱呼對方的方式是不合適的,這樣既防止了內部由溝通不當導致的複雜裙帶關係的產生,又可以培養同事間平等的合作關係。在蘇寧,“公司的事情大家問,大家的事情大家問”,員工可以隨時與上級溝通,上級也要回答員工的疑問。
在客戶服務方麵,本著“人人都是服務員”的原則,70000多名員工都按照統一的服務規範為顧客提供服務。
正是這些強有力的溝通,讓它在很長一段時期內走在行業的前列。
由此可見,組織文化對於保證語言溝通的有效性、統一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作為組織,要努力發展、建設自己的企業文化,以保證溝通的有效進行。
1.形成統一的企業文化
小趙原來在一家小公司上班,工作一段時間後,感覺在原公司沒有發展空間,便辭掉了工作跳槽到一家大型集團公司。然而在試用期,小趙卻遇到了諸多的煩惱。
(1)新公司節奏緊張,“製度管人”很明顯,再加上老員工認為新來的小趙是種“威脅”,對他表現得也並不友好,這讓來自公司規模不大、同事間人情味卻很濃的小趙很不適應。
(2)小趙的試用期在行政部工作,但行政部事情瑣碎,難有成就感。雖然小趙少說多做,希望能給上司留下好印象,但有時候小趙還是對其他部門的工作分配感到不解,對於小趙的疑問,上司告訴小趙:做好本分才最重要,不要越位。
(3)小趙工作自信而積極,對問題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然而,每當工作中小趙提出自己的見解時,上司卻常說“提建議應從公司角度考慮問題,講究團隊精神,不要隻考慮個人意願”。這讓小趙在工作時充滿挫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