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是一個具有生命的有機體,其可持續發展是沿著一定的生命周期軌跡運行的。以企業生命周期為線索,依靠企業戰略管理的平台來拓展和設計企業發展過程中的財務行為,對企業而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財務戰略的選擇,決定著企業財務資源配置的取向和模式,影響著企業理財活動的行為與效率。每個企業的發展都要經過一定的發展階段,最典型的企業一般要經過初創期、發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4個階段。如何保持企業原有的市場收益能力,並隨環境的變化而調整自身的財務戰略,是企業在任何一個生命周期階段都必須考慮的問題。
因為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企業具有不同的經營特征,所以應選擇不同的財務戰略。同時,為了使財務戰略得到有效的實施,必須輔之以相應的策略。
3.1初創期企業的財務戰略
本節要點
1.初創期企業財務戰略基本構成
2.初創期財務戰略實施重點
3.高經營風險與低財務風險
4.零股利分配政策
5.風險投資者
3.1.1初創期企業財務戰略基本構成
初創期企業如何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在財務戰略的指導下優化資源配置並使企業生存下來,是初創期企業首要考慮的問題。
全球視角
歐華斯運動服裝企業是澳大利亞的一家小企業。從事女式流行泳裝、運動服裝和休閑服裝的生產。企業創辦初期,它並沒有做正式的計劃和市場調研。缺乏對當地製衣市場必要的了解,加上嚴重的資金不足和缺少明確的計劃,導致企業初創期出現很多問題,幾乎葬送這個企業。後來,企業向新行業拓展,但是在新開拓的行業裏也沒有經驗和財務戰略優勢,因此損害了主要產品泳裝。企業這種沒有計劃,甚至沒有銷售目標,最終將使生產規劃十分困難。
那麼初創期的企業,在製定財務戰略的時候需要注意什麼問題呢?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初創期企業財務戰略的核心構成內容。
企業為了達到資本增值的目的,保障財務能持續、快速、健康的增長,在調整企業生命周期的財務戰略時,應對財務資源和財務能力進行合理整合,並在企業投資、籌資、分配收益方麵進行資源合理配置。隻有這樣,才能實現企業的可持續性成長。
3.1.2初創期財務戰略實施重點
在製定財務戰略的基礎上,企業考慮的第2個問題就是如何把該戰略落到實處,即實施財務戰略。總體來說,初創期企業財務戰略的實施應遵循以下原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初創期企業財務戰略的實施過程中,高經營風險與低財務風險、零股利分配政策及風險投資者對於初創期企業在實施財務戰略過程中都是需要重點了解的內容。
因生產經營方麵的原因給
企業贏利帶來的不利影響
3.1.3高經營風險與低財務風險
企業在初創階段麵臨的風險情況主要包括高經營風險與低財務風險兩種。
初創時期企業投資項目往往具有高經營風險、低財務風險的特點,這是由兩方麵決定的:一方麵由於初創期企業資信水平有限,資產抵押能力有限等原因,無法獲得融資和貨款,資本隻能依靠創業者的資本與風險資本;另一方麵是由於市場競爭激烈,產品推廣困難,資金回收困難等原因造成的。
工具初創期企業的經營風險與財務特征檢測表
在所選擇的分值前麵打鉤,選擇完畢時把分數加總,再根據分值在“得分情況”欄找到相應的結果評議以及改進建議。
由於初創期企業經營風險高、資金需求量大,應盡量把財務風險降到最低,這樣才有利於企業發展總體目標的實現。
3.1.4零股利分配政策
企業實現利潤後,這部分利潤是用來再投資還是分配給投資者,可以通過股利政策權衡比較後再決定,它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股利支付形式主要有現金股利、股票股利、財產股利、負債股利和股票回購。現金股利和股票股利是最常用的兩種方式。
初創期企業為穩健考慮需要進行大量積累,不斷充實資本,實現的稅後利潤應盡可能多地留存,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物質基礎。因此,這一時期多為零股利分配政策,一般不分配利潤。
3.1.5風險投資者
由於企業初創期融資渠道比較少,企業可以選擇創業投資,即風險投資。廣義的風險投資泛指一切具有高風險、高潛在收益的投資;狹義的風險投資是指以高新技術為基礎,生產與經營技術密集型產品的投資。
風險投資者既是企業的投資者,又是企業的經營者。風險投資者一般情況下不會將風險資本一次性地投入風險企業,而是根據企業的發展情況不斷分期分批地注入資金。風險投資者第一次向企業注入資金後,便加入企業的經營管理,不僅參與企業長期或短期的發展規劃、企業生產目標的測定、企業營銷方案的建立,還會積極參與到企業的資本運營過程,為企業追加投資或創造資金渠道出謀劃策,甚至參與企業重要人員的雇用、解聘。
案例討論企業初創期的財務戰略
下麵我們以國內某民營企業的發展作為案例,分析討論企業初創期財務戰略實行的必要性。
案例提示
案例中的民營企業初創期就沒有製定正確的財務戰略目標,再加上後來投資、融資等戰略不到位。因此企業如果沒有一套穩定而有效的財務保障體係,是不可能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
討論題目
1.從企業發展生命周期來看,案例中的民營企業在籌融資方麵表現出什麼特點?
2.結合本節內容,分析這個民營企業在財務機製方麵存在哪些問題。
思考
1.初創期企業如何通過財務手段達到企業資源的合理配置?
2.初創期企業麵臨的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有哪些?試述將財務風險降到最低的措施。
3.2成長期企業的財務戰略
本節要點
1.成長期企業財務特征及財務戰略
2.成長期財務戰略的實施
3.使用資本市場
4.再投資項目
3.2.1成長期企業財務特征及財務戰略
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企業擁有了一部分自有周轉資金,擁有了自己的員工隊伍,企業已形成了初步規模,具備一定的競爭優勢,也具備了一定的融資能力。經營者分權財務治理模式逐漸形成,所有權與經營權也逐漸發生分離。處於這個階段的企業往往以“利潤最大化”為財務管理目標,采取“高負債、高股本擴張,低收益、少現金分紅”的快速擴張型財務戰略。
全球視角
美國第4大製藥企業百時美施貴寶(以下簡稱BMS)以“健康天使”而聞名。BMS是1989年由百時美企業和施貴寶企業以換股合並方式成立的。百時美與施貴寶從合並初期的昌盛到財務醜聞纏身跟韓保德時代的極度擴張有很大的關係。實際上,企業用兼容並包的收購來改變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弱化的格局是很困難的。BMS對20世紀90年代末美國本土製藥行業競爭的加劇和市場飽和無計可施,不但沒有在財務戰略上尋找原因,反而試圖以吞並盈利贏利能力良好的企業來挽救自己——製造經營業績和股價短暫繁榮。這種缺乏有效整合的盲目並購不僅把被兼並方拋在了窮途末路,也使得自身背上了沉重的債務包袱。
從這些發生在美國的重大財務操縱案件中不難發現,許多問題企業都沒有長遠產業發展規劃,隻一味地從“製造盈利贏利”的角度出發,結果導致了一係列得不償失的投資戰略和融資戰略。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合並是為了通過資源整合達到優勢互補,實現規模經濟,而不是“1+1=2”的簡單遊戲。製定的那些不符合企業成長階段特點的財務戰略手段,隻會導致企業在業務上和財務上的雙重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