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仁德之心見風度(6)(3 / 3)

明太祖駕崩後,長孫繼位,是為明惠帝,改年號建文,即建文皇帝。建文年紀雖小,卻相當精明,他知道自己的環境在十多個王叔的威脅之下,地位十分尷尬。為使皇權免受控製,在黃子澄等策劃下,他大刀闊斧地削藩,把叔父們按其危險程度,流放的流放,殺的殺,逐步把這批對皇朝有威脅的勢力肅清。燕王朱棣見各位王兄王弟一個個都倒了,兔死狐悲,這種趨勢最終必然會輪到自己,與其等死,不如先發製人,起兵發難。但是,他的軍師道衍以軍備未足,時機尚未成熟為由,勸他再等機會,因此他暫時隱忍,秘密練兵,預備行事。

有一次,燕王照例派一位親信葛誠入京奏事。建文帝有意要收買葛誠,便召他進入密室,對他說:“如果你能把燕王的活動情況及時報告,將來升你為公卿。”

葛誠說:“食君之祿,擔君之憂,臣願效犬馬之勞。此次回去,必密報燕王舉動,為陛下作內應。”

葛誠回到燕京後,慫恿燕王入京見帝,以釋嫌疑,此計無非是想驅羊入虎口。燕王與道衍商議,道衍力主不去,燕王卻說:“此時我能舉兵,便當舉兵;若不能舉兵,不如暫往,料他也無奈我何。”因此便毅然進京。

果然,燕王進京後,有人就慫恿建文帝將燕王扣留。但建文帝猶豫不決,一時又找不到借口,於是在一個月後,便放燕王返回燕京。

燕王相當精明,麵對如此不公的對待,一回來就詐病,此舉無非使朝廷不疑他有變。

建文帝雖然放走燕王,卻也時刻防備,用了一個調虎離山計,以邊境防衛為名,把燕王所屬的勁旅調了一部分離開北京;派親信工部侍郎張昺為燕京布政使,謝貴為都指揮,把文武兩權奪了過來;又製造借口把燕王的能幹部屬於諒、周鐸兩人殺了,罪名是陰謀叛變。

燕王見這種奪權把戲無非因自己而發。為保全生命起見,他就順勢詐癲扮傻,溜出王府,整天在街邊遊蕩,口出狂言,見物就搶,十足一個瘋子。

有一次,燕王出門幾天都沒有回來,從人到處找,見他睡在泥淖裏,扶起他來他還大罵:“我好好睡在床上,幹嗎要抬我出去?”

張昺和謝貴知道此事後,便入宮去探病,想看個究竟。這時是暑天,隻見燕王穿起皮襖,圍爐而坐,還身子發抖,牙關打顫,不住地說天氣太冷了。

張昺於是具報朝廷,建文帝便立即采取行動,密令張信下手。張信過去是燕王的親信,因此接到密令後有些猶豫不決。他的母親見此情形,問明底細,勸他要飲水思源,不可忘恩負義,於是他便把事情拖延下來。

建文帝見還沒有消息,又再下密旨催張信,張信發火了,說:“朝廷何逼人太甚?”乃忿然去見燕王。守門的不準他進去,張信大聲說:“你們隻管去傳報,說我張某有要緊事求見!”

燕王召張信,卻仍臥在床上,不說半句話。左右說:“殿下正患風疾。”

張信明知其詐,便說:“殿下不必這樣,有什麼事,可對老臣直說無妨。”

燕王見他的神氣並無惡意,才開口說:“這場病真慘,已捱幾個月了。”

張信見他仍不肯露真情,心一急,便流起淚來,率直告訴燕王:“殿下,事到如今,還不說出真話,大禍真的已臨頭了。”說完,他順手拿出建文帝的手諭來,說:“朝廷命我擒拿殿下,如是你有意,就要推誠相告,讓大家想個辦法,否則便肉在砧上,宰割由人。”

燕王一見,起來連忙下床,向張信叩謝,急召軍師道衍入室,商量救急之計。密議結果,由張信增兵王宮,說是嚴密監視,實際上是保護燕王的安全,並就計除掉張昺和謝貴這兩位朝廷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