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仁德之心見風度(6)(2 / 3)

一條毒蛇咬死了人,閻羅王判處它賠命。它苦苦哀求閻羅王:“我有罪,也有功,請將功折罪,饒我一條命吧!”閻羅王說:“你有啥功勞?”毒蛇說:“我肚裏有蛇黃,可以治病,已經治好幾個人的病了。”閻羅王一查,確有其事,便赦免了它。

過了不久,一頭牛因為用角抵死了人,也被捉來,要判死刑。

牛申辯說:“我有牛黃,包治百病,請允許我也將功折罪。”閻羅王照例也赦了它的死罪。

正在這時,幾個小鬼捆了一個長相凶惡的人送來,說此人作惡多端,蓄意殺人,請閻羅王處置。閻羅王說:“殺人償命,法理不容,押下去斬首!”

那人不服氣,大喊:“我也有黃,我也有黃呀!請讓我也將功折罪呀!”

閻王大怒:“你不是人嗎?你難道也有什麼蛇黃、牛黃可以治病嗎?”

犯人結結巴巴,沒啥可說,最後,哭喪著臉承認:“我肚裏沒有別的黃,隻是有些慚惶、恐惶、驚惶……”

獄吏被東坡這一奚落,更覺無地自容,隻好悄悄地逃離了現場。

◎故事感悟

陷害他人,誹謗他人,即使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也不會維持長久,早晚會被別人識破。蘇東坡幾次遭到迫害,但始終以寬廣的胸懷與豪放的性情對待這一切,忍受不平,並機智地與那些官場小人進行鬥爭。嬉笑怒罵,也是個抒發胸懷的好方法。

◎史海擷英

李白與楊貴妃

楊貴妃很喜歡李白的詩,經常吟誦不止。有一天,楊貴妃正在吟誦李白的《清平調》,高力士在一旁插話了:“娘娘覺得這首詩很好嗎?”

楊貴妃說:“當然了,這詩實在太美了!”

高力士指著詩中的一句:“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對楊貴妃說:“這首詩是形容娘娘您的美貌的,可他居然用趙飛燕來比喻娘娘,這不是罵您嗎?”

趙飛燕是漢成帝的皇後,長得雖然很美麗,但生性陰毒,淫蕩成性。楊貴妃聽高力士這麼一挑撥,認為李白把她當成趙飛燕那種女人,心裏很不高興,從此經常在唐玄宗麵前說李白的壞話。唐玄宗每次想提升李白的官職,楊貴妃都會從中作梗。唐玄宗見貴妃討厭李白,漸漸地他也對李白疏遠起來。

李白知道自己得不到唐玄宗身邊人的好感,他的政治抱負也難以實現,越發狂傲不羈。他和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交好,成天在長安酒店狂飲,並稱“酒中八仙”。後來李白請求讓自己辭官回家,唐玄宗賜給他金帛,讓他回去了。

◎文苑拾萃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宋)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麵,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斷腸處,

明月夜,短鬆岡。

燕王忍不平圖後起

◎忍所私以行大義。——《呂氏春秋·去私》

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明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於應天(今江蘇南京)。時事征伐,並受封為燕王,後發動靖難之役,起事攻打侄兒建文帝,奪位登基。死後原廟號為“太宗”,百多年後由明世宗朱厚熜改為“成祖”。明成祖的統治時期被稱為“永樂盛世”。

明太祖朱元璋掃除群雄,即帝位後,除去封徐達等為異姓王之外,因感“非我同宗,其心必異”,再把自己的14個兒子全部封王,以示團結,亦以為牽製。在14個王之中,較為突出的有善謀的寧王和善戰的燕王,燕王即後來的明成祖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