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仁德之心見風度(6)(1 / 3)

然而,有人卻別有用心地建議苻堅把西北氐族各部全部遷入京城,而將關中的各族大戶驅逐到邊地,王猛勸苻堅將其人處死。邊將賈雍所部攻掠匈奴,立刻被罷官。於是,匈奴、鮮卑、烏桓、羌、羯諸族都紛紛歸服,有才幹者皆被委以要職,“四夷賓服,湊集關中,四方種人,皆奇貌異色”。

蘇東坡的“嬉笑怒罵”

◎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魯迅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人,祖籍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詞人、詩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詞人代表。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曆史上被公認為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

蘇東坡不僅才華橫溢,而且為人正直,敢於批評時政的弊病,因而使人側目,不喜歡他的人總想找他的岔子整治他。

有一次,禦史台的官僚們拿蘇東坡的詩作根據,斷章取義,無限上綱地分析,硬說他諷刺朝廷,誣蔑皇上,把他從湖州刺史任上抓來,下在大牢裏,幾乎殺頭。經弟弟子由和許多好友大力營救,蘇東坡才保住了性命,被貶到黃州受管治。

但是,迫害並沒有到此結束,以後蘇東坡繼續受到打擊,被貶謫去的地方也越來越遠,最後竟貶到荒僻遙遠的海南島。

長期的磨難,使蘇東坡逐漸認識到了中央政府裏派係複雜、鬥爭激烈的嚴酷現實。他在著名的《水調歌頭》一詞裏,曾很有深意地慨歎:“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以後,人們就常用“高處不勝寒”來形容高層政界裏的不易立足。然而,蘇東坡對此也是敢怒不敢言,隻好常常以嬉笑詼諧的形式,來曲折地發泄心中的不平之氣。

有一次,大家讓蘇東坡講故事,他當場編了一個新奇的故事,笑得大家前仰後合。他說:

昨夜,我做了一個夢,夢見兩個峨冠博帶的人找我,說海龍王請我去吃飯。我也確實很久沒吃過飽飯了,聽說請吃飯,心中很高興,便衝濤踏浪,跟著他倆到了龍王的水晶宮。

水晶宮裏瓊樓玉宇,百寶紛呈。龍王帶著一大群臣僚,還有妃嬪出來迎接我,他們說了許多稱讚我的話。滿桌山珍海味,身邊一個美人專給我斟酒。那美人身材窈窕,膚色白嫩,雙目像太液池裏的秋波,一閃一閃地瞅著我,身上散發著香氣,使我神魂顛倒。

就在這時,龍王讓我為今日之幸會題詩。我當即援筆揮就,盛讚龍王功德和水晶宮裏的豪華,並頌揚君臣的才學與妃嬪們的豔美。龍王高興極了,誇獎我的文筆,賞賜給我大量的珍寶。

正在我得意的時候,忽然一個丞相模樣的大臣低聲地告訴龍王,說我寫的詩裏有譏諷大王的語氣。龍王一聽大怒,吩咐蝦兵蟹將馬上把我趕了出來。我一看這位相公,原來是王八變的。唉!我蘇東坡處處受王八相公的算計呀!

蘇東坡就是這樣,在詼諧的談笑中,曲折不露地發泄自己心中的不平怨氣,忍耐艱難的遭遇,堅定自己的信心,什麼樣的環境也淹沒不了他的智慧和才華。

蘇東坡性格直爽,才思敏捷。他自己曾經說過:“我心裏有什麼話,就非說出來不可,正像飯裏有隻蒼蠅,非吐出來不可一樣。”正因為這樣,他經常在眾人麵前現編故事現說出來,以發泄心中的抑憤不平之氣。

烏台詩案中,他被朝廷從湖洲太守任上逮捕,押到汴京的大牢裏,備受獄吏們的摧殘淩辱。

出獄後,蘇東坡曾到山東任登州知州,不久調回汴京任禮部員外郎。

有一天,他偶然遇見了當年迫害他的獄吏。獄吏慚惶不安,當年那股橫暴之氣不知跑到哪兒去了。蘇東坡看著他誠惶誠恐的窘態,又好像吃了一隻蒼蠅,非吐不可,於是,他又當場給大家編了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