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健常識
1.勿長時間洗澡,宜溫水快浴
(1)不能洗澡的時候
急性肝炎COT值超過500~1000時應禁止洗浴。洗澡等同於輕量運動,在需要靜養的時期洗澡隻會惡化病情。
(2)允許洗澡的時候
急性肝炎患者患病三周後COT值降到100以下後,就可以一周洗一次澡。愈後初浴千萬不心,切勿疲勞。按醫生要求漸漸增加洗浴時間和洗浴次數。慢性肝炎患者可以一周洗兩次澡,盡可能使用淋浴;用浴盆泡澡時,勿長時間洗澡,宜溫水快浴,不要疲勞。
(3)溫泉療養
出行前要得到主治醫生的許可。洗溫泉時宜象蜻蜓點水般快速洗浴,並將洗浴次數控製在兩三天一次。有些肝硬化、慢性肝炎患者雖然病情已完全穩定,但過度泡溫泉,也會使病症惡化,所以與其溫泉療養,不如呼吸新鮮空氣,吃些美味佳肴,放鬆心情,清除緊張情緒更為有效安全。
2.煙、咖啡等嗜好的影響
有關香煙對肝髒的影響,尚未有任何直接危害的報告。但是,據著名的癌症研究學者平山雄博士研究發現,同時兼具飲酒抽煙兩種習慣的人,肝硬化發病率極高。另外,對肝髒有害的乙醛,也存在於香煙中。據說,邊喝酒邊抽煙,肝髒會加倍受損。香煙中所含尼古丁絕大部分由肝髒來解毒。因此,對於虛弱的肝髒來說,吸煙不能說不是負擔。然而,很多肝病患者一吸煙就想吐,口味不舒服,自然而然就不吸了。所以,肝髒不會因吸煙而受傷害。
一般來說,含香辛料少的適量的咖啡對肝病沒有什麼特別影響。
二、食療知識
1.祖國醫學在肝髒疾病治療中飲食的宜與忌
(1)中醫食療原則
“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辨證施食是中醫食療學的一條基本原則。
(2)飲食宜忌分類
祖國醫學對飲食宜忌可分為食忌和藥忌兩類,病症的飲食宜忌是根據病症的寒、熱、虛、實,陰陽偏勝,結合“食物”的四氣五味升降、浮沉及歸經等特性來加以確定。
例如肝病患者,中醫認為屬熱症,宜食寒涼食物,忌食溫燥傷陰食物,煙、酒、肥膩、油炸食物用後,等於火上加油生濕助火,對病不利。
服藥宜忌,肝病在服藥期間對某些食物禁忌,前人稱為服藥禁忌,也常稱為“忌口”,除了個別中藥,如人參忌蘿卜、芥子,薄荷忌鱉肉,麥冬忌鯽魚等有特殊要求外,一般均無需忌口。
(3)肝髒病患者不宜進食的“發物”
“發物”顧名思義就是某些可使病情加重或使舊病複發以及降低藥物療效的食物,故不宜服用,對肝病患者來說常被認為“發物”的大致有海貨類、筍和辛辣刺激類及雞頭、豬頭,牛肉、羊肉、雞等。實際上忌“發物”應該因病而異,因人而異,正確地針對自己的疾病,確定應注意的飲食宜忌,否則就會降低食欲,使必要的營養素攝入不足,不利於病體的康複。
(4)肝髒病患者宜進食物
肝病患者宜選用有利於修複受損的肝細胞和恢複肝功能,並且具有抗纖維化作用(防止肝硬化)的食物,如含蛋白質高、氨基酸種類多(特別是必需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無機鹽及微量元素豐富的營養物質。
根據中醫辨證施食和寒熱、虛實、表裏及陰陽情況,針對性按照食物屬性選擇食物。食物同中藥一樣,具有其本身的屬性,其中之一就是四氣五味,所謂四氣(也稱四性)即溫、熱、寒、涼四種“食物”,此外還有平性,五味是指酸、辛、甘、苦、鹹五種不同的味道。五味開始時是以食物的真實的味道來闡明食物的性質,而後發現其味不能完全反映該食物的功能和作用,甚至不相一致,後來發展成味即代表某種功能和作用與其實際的味不相一致。
酸味:入肝,有開胃、收斂、固濕之作用;辛味:入肺,有散寒、活血、行氣、助陽之作用;甘味:入脾,有補益、解毒、開胃、生津之作用;苦味:入心,有瀉下、清熱、燥濕之作用;鹹味:入腎,有祛痰、軟堅、補腎之作用。
根據食物的四氣五味屬性,就可按身體的各種狀況和不同的病症用適體的和能治療疾病的食物,即“熱者寒之,寒者熱之”,陽病用陰藥、陰病用陽藥的原則,與病相宜則食,與病相悖則禁,由此而產生食物相對於病體的宜忌。
(5)食物的性味
溫熱食物:作用祛寒、助陽、生熱、溫中、通絡,適用於寒症、虛症的肝病患者服用。如羊肉、牛肉、黃鱔、雞、海鰻、麻雀、鵪鶉、海參、蝦米、刀豆、韭菜、蠶豆、黃豆、油菜、洋蔥、芥菜、南瓜、糯米、麵粉、荔枝、桂圓、黑棗、核桃等。
寒涼食物:其作用為清熱、瀉火、解毒、滋陰、生津,適用於熱症、實症的肝病患者服用。如鴨肉、兔肉、鵝肉、鱉、蟹、黑魚、冬瓜、茄子、芹菜、苦瓜、竹筍、菠菜、白菜、豆芽菜、莧菜、蘿卜、大麥、小麥、粟米、綠豆、西瓜、柚子、甜橙、菱、藕、香蕉、柿子、百合等。
平性食物:作用健脾、開胃、補腎、補益身體,適用於各型肝病患者服用。如青魚、鯉魚、鯽魚、鴿子、野雞、豬肉、絲瓜、黃瓜、青菜、薺菜、卷心菜、芋艿、扁豆、豇豆、大米、秈米、橘子、葡萄、杏仁、桃子、蓮子、花生、山楂、梅子、李子、橄欖等。
2.呃逆的食療
(1)飲食以少量多餐為原則,若有積滯中阻,可供流質或半流質飲食。
(2)寒呃者忌用生冷瓜果、冷飲、涼茶、涼粥,因均易致寒滯於胃,氣逆上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