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對經常出汗的部分預示的身體問題也做出了解釋,頭部汗過多,一般在暴飲暴食後的情況下容易導致這樣的現象,可通過減少進食量、吃清淡飲食緩解,若伴隨肢體沉重無力,胃脹不適,想嘔吐,身體發熱,舌苔厚而黃膩,是脾胃有濕熱的表現,應注意清淡飲食。而手足心出汗較多的人,並且伴有口咽幹燥等想象,多屬於陰虛有熱,說明腸道內有積糞的熱證,可服用通便藥;如果伴隨口幹、牙齦腫痛等,多屬於胃熱,可服用清胃熱的中藥,如牛黃清胃丸、清胃黃連丸等。很多從事腦力工作者的人,坐在電腦前麵工作久了會出現心窩和胸口出汗的現在,而且常常伴有精神倦怠、食欲不振、睡眠差,多夢的表現,這是屬於思慮過度,而導致的心脾虛,可通過適當的運動,如慢跑、太極拳、八段錦等,緩解壓力,調節心身。
“熊貓眼”僅僅是熬夜的原因嗎?
熊貓長著一副黑眼圈當然可愛,要不然也不會那麼多人喜歡它,可是,要是在你的大眼睛周圍長著一對黑眼圈,恐怕你就該發愁了。熬夜?睡眠不足?內分泌失調?吃飽了睡夠了,可是黑眼圈還是揮也揮不去,隻能靠化妝來彌補……其實黑眼圈並非隻是熬夜造成的,隻要搞清楚它形成的原因,再對症下藥,黑眼圈是可以去除的。
有一首歌,名字叫做《眼睛不說謊》。的確,“人老老於臉,臉老老於眼”,眼睛不僅是我們借由觀察世界的“取景器”,還是我們年輕美麗的標誌。高負荷量的工作,讓很多男女年輕人的眼睛成了工作的第一犧牲品。
一位機關單位上班的男士,因為長期的熬夜工作,眼睛四周長期掛著黑眼圈,回到家妻子經常對他說“我的老公眼睛就跟大熊貓似的,我真是幸福,天天抱著國寶熊貓睡覺!”
其實黑眼圈影響的並不僅僅是我們的美貌,更多的是身體發出的“黑色警告”。黑眼圈形成的原因,就學理而言,是因為眼眶部位的眼皮顏色較暗所呈現的外觀。它與眼皮本身的色素多寡、眼皮內的血管血流顏色、以及光線投射方向等因素有關。由於眼瞼皮膚是全身皮膚中最薄的,所以皮膚之色素或皮膚下之血流行顏色,都容易反映、呈現在眼皮表麵。因為這種情況導致的黑眼圈往往隻是因為太過於疲勞,未能休息好所導致的。但是如果長期黑眼圈的話,這時就要考慮注意自己的身體的問題了。
傳統醫學認為黑眼圈是與腎虧有密切關係。腎精虧少則兩眼缺少精氣的滋潤,腎之黑色就浮越於上,因此雙目無神,眼圈發黑。如果長期生活方式不健康、性生活過度的話,就很容易導致黑眼圈。此外對於女性來說,痛經或月經不調也容易引起黑眼圈。中醫認為,月經不調、痛經是由氣滯血淤、寒凝血淤引起氣血運行失常所致,而黑眼圈便是氣血運行失常在麵部的表現。而這種黑眼圈一般都是長期存在的。
同時,黑眼圈還是很多一些慢性疾病的外在表現,在你平時工作時並不會去留意慢性病瞧瞧在你眼睛周圍畫了上兩個“圈圈”,加之工作的繁忙使你會被這兩個“圈圈”所迷惑,將它們完全認為是未休息好導致的。其實真正的“凶手”一些慢性病正在吞噬你的健康。如慢性肝病,尤其是肝功能長期不正常、肝腫大者,黑眼圈往往長期存在。大約有20%的肝病患者在暴露部位,如麵部、眼眶周圍有色素沉著,呈現出“黑眼圈”。
而慢性胃炎患者如果長期消化、吸收功能減退,胃炎反複發作,黑眼圈也會加重。不僅如此,患有神經衰弱兼內髒疾病,尤其是慢性胃腸疾病的人,也會出現黑眼圈。而這種黑眼圈顏色會較深,呈淺藍色,範圍也較大。
不僅這些遠離眼睛的身體器官係統的病症會引起黑眼圈,眼睛下的鼻子更容易為你帶來黑眼圈的困擾。鼻子和眼睛,看似不相關的兩個身體器官,一個用來是看,一個用來是聞的。別以為它們井水不犯河水,有時候也會出現一些“侵犯領土”的行為。如果你一年到頭早上起床就打噴嚏流鼻水,就會因為眼睛下方靜脈竇附近的血流增加而造成黑眼圈。所以如果你患有過敏性鼻炎,想不擁有黑眼圈是不太可能的。想消除這種“大型熊貓眼”除了積極治療你的鼻炎之外,你還需要注意不要待在充滿煙霧彌漫的環境,避免給鼻子額外的刺激;同時,早晚注意冷空氣刺激到氣管,而引起過敏的打噴嚏。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想要徹底“殲滅”黑眼圈,就應該從其成因著手應對,對於長期有黑眼圈困擾的人,補充睡眠,注意休息,調整自己的內分泌正常是必不可少的。此外還要定期的去檢查自己的身體,看看是不是因為身體有什麼疾病導致的黑眼圈。
除此之外,在飲食方麵應多吃水果、蔬菜等食物,多喝開水,並且盡量減少吃含澱粉食物,營養均衡才是治療黑眼圈的治本方法。對於男士來說,盡量不要吸煙喝酒。因為吸煙會使皮膚細胞處於缺氧狀態,從而使眼圈變黑;喝酒會使血管一時護張,臉色紅暈,但很快便會使血管收縮,尤其是眼圈附近更為明顯,從而造成眼圈周圍暫時性缺血缺氧。如果長期飲酒,便會形成明顯的黑眼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