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招:登山減壓
挑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穿上輕便的鞋和舒適的衣服,背上背包根據自己的體力選擇附近的某座小山,給自己限定一個登上山頂的時間,速度在體力允許的範圍內盡可能的快。等你埋頭攀登,大汗淋漓地登上山頂時,你會覺得心中的壓力似乎也隨著汗水排出去了。仰頭看到的是藍天白雲,低頭看到的是芸芸眾生,你的心胸自然開闊起來,也有了克服壓力的決心。
(六)想減壓,學一學“耍賴”
當你每天都想著工作想著那些永遠也做不完的公事時,你會感覺到心情沉重,不由自主地想要歎氣。你總是掛記著那些存在你的電腦裏,還沒有做完的表格和資料,無論是上班還是下班還是周末,你一想到工作就覺得心裏不安。有必要嗎?全心全意為工作付出並沒有錯,但讓自己每時每刻都處於工作的壓力之下,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1.上班就是上班,下班就是下班
下了班,你的心情依然不輕鬆,你時時記掛著沒完成的工作,二十四小時開著手機,生怕上司或同事有問題要找你。八小時工作製硬生生被你拖成二十四小時工作製。
如果上班和下班對你的區別隻在於在公司工作或在家裏工作,那麼上下班的意義就完全消失了。你需要分清楚上下班的界限,到了下班時間,就馬上停止手中的工作,關上電腦,立刻回家,並且再也不要回想任何與工作有關的事情。到了休息的時間,就關閉手機,讓自己有一個可以休息的空間。
對不合理的加班要求,偶爾選擇拒絕,比帶著火氣幹活要好得多。“耍耍賴”也無傷大雅。
2.過愉快的周末
到了周末時間,就應該完全放下工作,讓心情徹底放鬆。不要時時刻刻疑神疑鬼地覺得手機在響,假裝把它忘在家裏,不帶手機悄悄出行,逛逛街,淘點可愛的小飾物,和朋友聚餐,吃一點街頭小吃,不需要走很遠,隻要盡情地享受閑暇周末就好。
把神經繃得過緊的話總有一天會繃斷,你將身心俱疲。你需要勞逸結合,該工作的時候專心工作,該玩的時候瘋狂地玩,學會享受周末,是減壓的第二步。
3.偶爾為自己找一個放鬆的理由
你是否總在擔憂自己做的方案不夠好,自己做的報表不完善?盡職盡責確實是一個好員工的標準。不過換種方式來思考,既然你已經把方案或報表交到上司手中,你所需要的無非就是等待一個結果而已。這個結果早就注定好了。擔心太多,對結果本身沒有任何影響。在這種時候,讓自己享受片刻完成工作的愉快不是更好?
懂得給自己找理由的人一般會過得比較愉快。工作太多,你需要按時下班,因為養足精神才能做得更好。任務時間緊,你還是需要按時下班,爭分奪秒也不該占用休息的時間。如果感覺很累,那就好好休息,休息好了,才能保證工作的質量。如果有壓力,那就找機會放鬆,懂得調節自我的人,才能在崗位上堅持更久。
(七)大聲說出你的焦慮
焦慮已經是一種常見的職場心理病症,你是否經常愁眉苦臉,鬱鬱寡歡?任何一點微小失誤都會引起你的強烈自責?隻要事情有一點點脫離預想軌道,你就有如天崩地裂、世界末日般的恐慌和沮喪?你在做任何事之前都會做最壞的打算?即使不是你犯錯,你也擔心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如果是,壓力已達到了你的承受極限,趕快釋放一些焦慮吧,小心引起更嚴重的心理疾病。
1.遇到煩惱要勇於開口
古人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可見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煩惱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如果你把所有的煩惱都放在心裏,最終受害的隻會是自己而已。不要對任何事都持一種緊張的態度。你得學會分清楚事情的輕重緩急。
涉及那些影響到工作進展的事情,你應該主動把你的擔憂告訴工作夥伴,坦率地說出你的焦慮,聽聽同事的意見。有了團體意見做參考,你完全可以放下你的個人擔憂。
至於和同事之間產生煩惱,你也完全可以用溝通的方式緩解緊張的關係,畢竟大家還要在一起工作,不是嗎?
悶在心裏,煩惱永遠是煩惱。說出來,煩惱才有解決的機會。
2.遭遇挫折要敢於訴苦
當你遇到挫折的時候,是否習慣陷入對自己的自責和反省之中?其實,很多時候,你並不能全麵合理地評價你自己,所謂的自我反省隻能讓自己情緒更低落。
這時候,你不妨向好友訴訴苦,聽聽好友的意見,或是安慰,為自己的失誤找一點客觀原因,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一切錯誤都自己扛。
你當然知道自己所犯的錯誤,但找點客觀原因會讓你的心情舒展一些,而傾訴你的不滿或疑問,完全可以讓你的焦慮減輕大半。
3.杞人憂天沒必要
永遠不要為那些你認為可能會發生,但實際上並不會發生的事情擔憂。想得多不是壞事,但想得太多也不是好事。在發生之前就焦慮不安,隻會讓最壞的可能變成現實。與其焦慮那些未知的事,不如好好地做好當前該做的事。
焦慮的本質就是一種悲觀主義,你需要用一些樂觀的理由來安慰自己,凡事盡量往樂觀的方向想,會有助你減輕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