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坐於床上,雙下肢分別往兩旁叉開;雙手用力往右側腳尖處伸展,堅持5秒鍾,還原。左右交替,各重複3~5次。
⑥雙膝跪床,雙手趴地;收腹弓背,堅持5秒鍾,然後慢慢放鬆,使腰背部伸直,堅持2分鍾,還原。重複3~5次。
腳部放鬆健身法
腳部所承受的壓力是十分驚人的。一般估計一個人平均每天要走8000~10000步,一生要走57500公裏。每走一步,雙腳要承受人體120%的重量;奔跑的時候,則要承受2~3倍的重量。如果一個人的體重為70千克,每走1公裏,一隻腳就必須負擔250噸的重量。人的雙腳擔負著如此艱巨的任務,也就難怪其常會發生酸痛、痙攣了。此外,從血液循環方麵講,人的雙腳處於最不利的部位,因為它距離心髒最遠。因此,應經常地鬆弛腳部,使其能獲得充分的休息,保持血液循環通暢,而不要隻等到晚上睡在床上,才使雙腳休息。鬆弛腳部的方法很多,足底按摩、熱水燙洗等都不失為較好的方法。現介紹6種腳部鬆弛的健身鍛煉方法:
1.踝關節伸展。坐於床上,雙下肢伸直;右下肢成“4”字形,像“二郎腿”樣架於左腿;一手握住右腳跟下麵,另一手壓住腳的前端,慢慢地做蹠屈動作向下壓下去,直到最大限度,停留片刻;然後把腳板上抬,做背屈動作,直到最大限度。重複3~5次。然後換左下肢交替進行,動作和次數同上。
2.腳趾和足弓伸展。雙膝並攏,跪坐在床上;雙手撐地,身體逐漸向前傾,腳趾在下麵踮起來,直到覺得腳趾和足弓舒服地伸展開來為止,停留10秒鍾,還原。重複3~5次。
3.腳踝和腳跟伸展。雙膝並攏,跪坐在床上,腳背平貼床麵;雙手撐起,右腳抬起來,右膝關節貼近胸前,右腳腳跟抬高10厘米,再用肩膀和胸部加壓在右大腿上,把右腳跟壓下去(不須將腳跟壓回地麵),輕輕伸展右腳跟跟腱,維持15秒鍾,然後還原。左右交替,各重複3~5次。
4.尺蠖運動。坐姿,雙腳底平貼於地麵;右腳五趾的前端用力向前壓,把腳趾與腳板連接的肌腱屈起來,腳板和後跟提起來(腳趾不要用力擠在一起);腳跟不動,把腳趾再向前伸展開來,然後還原。左右交替,各重複3~5次。
5.腳部彎曲。仰臥位,兩腳分開;雙腳腳趾用力向上彎曲,同時伸展腳跟後麵的肌腱,持續10秒鍾後還原;然後進行雙腳腳趾向內彎曲,再向外彎曲的動作;最後,讓腳板沿著腳踝方向轉圓圈,順時針、逆時針各轉一圈。以上每一動作各重複3~5次。
6.腳趾伸展。坐在床上,髖、膝關節屈曲,腳板平貼於床麵。雙腳腳趾向上彎曲離開床麵,然後讓腳趾分別彎下去,還原。重複3~5次。小腳趾的彎曲範圍若較小的話,可用手去幫幫忙。
一鬆一緊健身法
古代養生家很重視肛門和會陰(陰囊和肛門中間的一個穴位)的上提,主張“氣宜常提,穀道(肛門)宜常撮”,傳統健身法、氣功以及武術都很強調這一點。不僅我國的健身法如此,印度的瑜伽叫“阿斯準尼·木德拉”,即“提肛契合法”,“木拉·班達”即“會陰收束法”。
肛門與會陰部位之所以宜提宜縮,因為這兩個地方在人體的最下部,是人身上比較薄弱的地方。這一帶靠軟組織直接承托著腹內髒器,人一般又經常處在直立狀態,於是更增加了這裏的負擔,並使這裏的靜脈血向心髒的回流較為困難。如果這裏長期不活動,就容易造成氣血堵塞,出現許多疾病。
如果能經常做提肛和縮會陰,就能有效地改善那裏的血液循環和營養供應狀態,加強肛門括約肌的伸縮,可以防治痔瘡、脫肛、子宮脫垂、便秘等疾病。
會陰又是人身上的一個要穴,它是溝通任脈督脈的關鍵穴位。提縮會陰能使丹田之氣通過會陰到達長強穴,接通督脈而使任督相通。
會陰又是氣血通向下肢的樞紐,因此,提縮會陰對經絡暢通有直接幫助。會陰部位的提放、緊鬆對泌尿生殖係統有影響,實踐證明,此法可防治胃、膀胱和生殖方麵的一些疾病。
其做法極為簡單,即像忍大小便狀,收縮肛門、會陰,一緊一鬆,反複做。可以隨時隨地做幾次。
正式操練時可采取站立或坐的姿勢,身體放鬆、自然,意念集中在會陰部(前陰與肛門之間),隨著呼吸,肛門、會陰部位一提一放,提時內縮,放時放鬆;呼吸可采取腹式順呼吸,即吸氣時,小腹凸起,呼時小腹凹進;呼出縮提,吸時放鬆,這樣隨呼吸時的腹部的鼓起和放鬆,肛門和會陰也隨著一緊一鬆,反複做。如果采用腹式逆呼吸則與此相反,吸氣時提,呼氣時放鬆。
此法一次做的次數一般不宜超過20次。最好是一天多做幾次,每次做幾次或十幾次。但做的次數如太多,頭腦有不適感。
以靜修神健身法
“生命在於運動”,這句俗話可以說是天經地義的永恒定律,然而,以靜修“神”也不妨試試。
1.閉目修心,靜坐安神。思想高度放鬆,自然均勻呼吸,雙肩微垂,做合眼休息狀,時間安排在清晨和晚睡前。
2.情緒穩定,音樂怡神。餘暇時以欣賞的角度去收聽音樂,讓思維在歡快的氣氛中跳舞,也是修煉身心的有效途徑。
3.勤學動腦,延壽益神。經常讀書學習或揮毫潑墨,在看似“靜態”中加強手、眼、腦的協調合作,既陶冶了情操,又振奮了精神,無疑是生命和智慧上的慢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