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部按摩健身法
祖國醫學認為,腎主藏精,開竅於耳,醫治腎髒疾病的穴位很多在耳部。通過按摩雙耳,可補腎健身,耳不聾,發不白,祛病延年。
1.雙手拉耳
即左手經過頭頂牽拉右耳朵向上數十次;然後以用右手從頭頂過,牽拉左耳朵數十次。這一鍛煉可促進頷下腺、舌下腺的分泌,使耳朵部分充血,減輕喉嚨疼痛,治慢性咽炎。
2.雙手掃耳
以雙手把耳朵由後麵向前掃,這時會聽到“嚓嚓”的聲音,這種刺激能達到使腎髒活躍的目的。每次20下,隻要長期堅持,必能補腎健耳。
3.雙手掩耳
將兩手掌掩兩耳竅,手指部分置於腦後骨上,先用左手食指彈擊右手中指,左右各彈擊24次。也叫“擊天鼓”。“擊天鼓”時可聽到“隆隆”之聲,這種刺激也可以活躍腎髒。
4.搓彈雙耳
用雙手分別握雙耳的耳垂,輕輕搓摩耳垂,至發紅發熱止;然後,揪住耳垂往下拉,再放手讓耳垂彈回原形,每天2~3次,每次20下。此法可加速耳朵的血液循環,活躍腎髒。如果能夠堅持每天如此,定可有所收獲。
揉擦耳朵健身法
具體做法是:
(1)將兩手掌互相摩擦,使手溫熱,然後將食指輕輕插入耳孔內,稍為回轉,做10次左右後,將食指頭緊緊塞住耳孔,經過2~3秒鍾,很快地拔出,這樣連續做36次。
(2)用雙手拇指按著雙耳後麵的上部,用其餘的四指摩擦雙耳,注意動作要輕柔。
(3)用手掌將耳朵從後向前壓曲,回轉36次;接著再以手掌心壓住耳孔,把五指按在後枕部,食指放在中指上,用力彈滑,可聽到“咯、咯”的聲音。
(4)兩手拇指、食指相對,分別從兩耳廓上端向耳垂呈螺旋形揉捏,反複數遍;從耳輪到耳中帶,再到耳根帶,各三條帶,每條帶各揉數遍,直到耳廓發熱為止。
(5)揉熱後,將耳廓的凸凹部位普遍點捏,找出敏感點(壓痛點),就重點捏揉;可用指甲掐2~3遍,有微痛即可,達到針刺穴位的作用,效果更好。
(6)用拇指肚由耳垂後沿耳根向上推至耳上端,再用食指接著由耳前上方向下捋至耳垂前,如此反複5~10遍。
(7)用兩手拇指與食指對捏住耳下端的軟骨,先向外側牽引拉耳廓,至外耳道有微痛感,再有節奏地向外下方微微震動、牽拉,一下接一下。以外耳道有感覺為度。一般牽拉50~150下,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加到200~300下。
(8)每天早晚洗臉時,用毛巾上下左右揉搓耳廓,並用毛巾裹著手指在耳甲腔、耳甲艇、三角窩及耳孔中擦揉,以發熱為度。
(9)耳廓較硬(膽固醇偏高,可能發展為冠心病)的人,可對全耳廓進行捏揉。開始可以捏揉得輕些、次數少些,以後逐漸增加捏揉次數和強度,以捏揉到耳廓發熱為度。每天5次。
(10)打嗝不止時,可用手指同時按壓雙耳的嗝穴。這樣可減輕或消除打嗝。
(11)當扁桃體發炎、嗓子疼、牙疼時,捏揉耳輪和耳垂邊緣,可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
(12)耳輪腳及其周圍相當於人的消化道,經常按壓這些部位,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惡心嘔吐、胃痛等有療效。
(13)按壓耳輪腳上的大腸、直腸部分,不僅能止瀉,而且還能消除便秘。
(14)女子坐月子受涼、畏寒,可捏揉耳舟部分,這樣可使全身發熱,從而緩解全身畏冷症狀。
(15)老年人精神不振、睜不開眼睛,可捏壓耳垂上的眼穴及其周圍區域,眼睛可睜開。
(16)性情急躁,易激動、發怒的人,其靠近耳根的肝、膽、腎區會發硬,在該區可看到1~3條血管充血,耳背上部數條血管明顯充血,有的全耳廓都發硬。若能經常揉捏這些發硬的部位,充血狀況就會改善,而性情也會變得平和多了。
(17)若有肩部發沉、畏冷怕風、酸痛、活動受限或有落枕毛病時,一般在耳廓正麵的頸、頸椎、鎖骨及肩痛點等區域軟骨增厚、增寬、變硬。經常捏壓這些部位,則可緩解上述症狀。
(18)捏壓對耳屏外側的枕穴、太陽穴、額穴數分鍾,可緩解頭痛、頭昏症狀。
(19)捏壓雙耳腰痛點穴,同時活動腰部,可緩解腰痛,尤其是急性腰痛。
在做揉擦耳朵健身時,開始按摩不要用力過大、過猛,以免搓傷皮膚;要循序漸進,逐漸增加次數和強度;每次做到耳廓發熱,全身舒服即可。
按摩時要注意手法,由輕到重,以舒適為準,重則到微痛。切不可生拉硬拽,以免損傷耳道。牽拉耳廓時,要先向外拉耳,再向下拉。以外耳道有牽拉感、微痛或發癢為好。
人的耳朵上有許多的經穴,這些經穴與人體的所有器官相通。刺激耳朵可使身體發生變化,不僅能改善身體的不適,而且還有美容效果。可以這麼說,耳朵的摩擦是一種全身美容體操。不僅如此,耳朵的摩擦對防止老化也有效。同時對耳鳴和所有的耳病都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