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按摩健身法
自我按摩是一種傳統的行之有效的健身法。有局部按摩和全身按摩,一般講全身按摩健身效果更好。它運用按摩的各種手法,其中以搓擦為主,配以揉、按、點、捏等手法,從上至下或從下至上係統進行按摩。它直接作用於人的皮膚、神經末梢、血管、肌肉等,能促進血液循環和人體的新陳代謝,可以舒筋活絡,能對內髒起保健作用,同時能治療一些慢性疾病,還可以放鬆肌肉,消除疲勞,恢複人體機能。因此,它是一種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好方法。全身可按幾部分來按摩。
1.頭頸部分
(1)用十指梳摩頭皮和頭發。
(2)百會運轉,揉太陽、風池二穴。
(3)幹浴麵。
(4)按摩及點按眼周圍主要穴位。
(5)搓擦鼻兩翼,揉按迎香穴。
(6)摩兩耳。用一手食指和中指夾住外耳部,上下搓擦40次。摩耳可防治腎髒疾病。由於耳朵上有許多器官的反射點,所以,擦耳對許多器官有保健作用。
(7)搓擦脖頸、喉部。用兩掌橫起搓擦脖頸兩側;然後右掌橫放在後脖頸15次,兩手輪換捏掐;用手掌上下輕擦喉頭15次。
2.上肢、胸肋
這部分可粗線條搓擦,惟上肢的關節和手作為重點按摩。擦胸肋時,用右掌緊貼皮膚,由上向斜下來回用力搓擦左胸部,至發熱;然後用同樣方法搓擦右胸部。兩掌緊貼側肋上下用力搓擦至發熱。女同誌注意雙乳的按摩,以保持乳房的健美和預防乳腺炎等疾病。可用雙手托住雙乳輕輕揉動;或由乳房邊緣向乳頭用手掌輕輕揉捏;輕輕按壓乳房四周,然後沿乳腺用指輕輕揉捏。伸出左臂,用右手掌搓擦左臂內側外側各十數次,然後用手搓擦右臂內側十數次。用右手拇指食指逐一搓擦左手的五指兩側,從指尖至指根,每指20次。然後用拇指和食指逐一旋擰五指,像擰螺絲似的,每指擰20次,然後換另一側手。腕部放鬆,用右手拇指按在左腕內側,其餘四指按在左腕外側,用拇指搓揉撚動40次,撚動時四指指尖也同時揉撚,位置在腕橫紋至上部三指寬為限;然後換另一手揉撚另一手腕;肘稍屈放鬆,右手在左肘外,四指在下,拇指在上,在肘部上下掐捏30次;以肘彎上下三指為限;然後換左手掐捏右肘彎上下30次;雙手半握拳敲擊肩關節15次。
3.腹腰
兩手擦熱相迭在肚臍上,順逆時針各轉摩30圈;兩掌拇指向下,十指相對,橫按在後腰上,上下搓擦,至手臂酸痛不能忍受為止;搓擦尾閭骨;用兩手中指的指尖,按在尾閭骨的尖端,由下向上,上下來回搓擦40次。
4.下肢部分
用雙手手掌從大腿根至腳上下搓擦至發熱,好像洗浴一樣,腿的前後、左右側分別搓擦,搓完一腿換另一腿;揉撚踝關節,用右手拇、指和食指分別按在右腳的內外踝關節上,揉撚30圈;用拇指沿內踝邊緣向腳後跟方向揉按,一直揉按到腳後大筋處,可做40次。用食指、拇指捏掐腳後大筋20次;摩擦腳心40次。做完一側腳再做另一側腳。
平坐微屈膝,左右兩掌按膝蓋下兩膝眼處用力來回搓摩30次,然後換另一膝;用手指揉按委中穴40次;委中穴在膝關節後麵腋窩橫紋之正中;兩手半握拳敲擊兩胯15次。
按摩腋窩健身法
醫學家認為,人體有三大保健“特區”,即背部、腋部、臍部。腋部是一個位於肩、背和胸壁之間的空隙,蘊藏著豐富的血管、神經、淋巴結。按摩此處可促進神經調節功能和體液循環,有益人體健康。經常按摩腋窩可增強食欲,提高消化能力;可增加肺活量,增強呼吸係統的功能;可使體內代謝物中的尿酸、尿素、無機鹽及多餘水分順利地排出。
刺激腋窩可引發大笑,這可使人體所有的器官甚至細胞都運動起來,於腦、心、肺最為有益。
具體按摩方法如下,洗淨雙手,左手手指置於右腋窩,右手手指置於左腋窩,先順時針旋轉六次,再逆時針旋轉六次,反複進行3~5分鍾。用力要適度,莫抓傷腋窩內皮膚。
腹部按摩健身法
腹部按摩,古代稱為摩腹,摩生門。腹部按摩的保健養生原理是調整人氣陰陽氣血,改善髒腑功能。《黃帝內經》說:“背有陽,腹有陰。”腹為五髒六腑所居之處,又是陽中之陰,有脾、胃、肝、膽、腎、膀胱、大腸、小腸等分布,又有足太陰、厥陰、少陰、任脈等經脈循行。腹部被喻為“五髒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按摩方法是:平臥床上,亦可邊散步邊按摩,先用右手掌心貼附在肚臍部,左手掌心疊在右手背做順時針方向按摩約120次,由臍部逐漸擴大到全腹,然後再逐漸縮小按摩範圍,回到臍部。如此反複按摩3次,再交換左右手的位置,以左掌心貼附臍部,右手重疊壓在左手掌部,依前麵的方法做逆時針方向按摩120次。
無數實踐早已證明,雙掌交替推摩腹部能治食物積滯於胃、食物滯化不行、胃脘脹痛、暢積、氣滯不順、血淤不暢、胃腸積滿等症。方法是:先用左掌自上而下(從胃口至直腸底端),先輕後重推摩積滿處36下,換右掌推摩36下,再換左掌推摩全腹36下,最後用右掌推摩36下,至腹內無積塊、鳴聲陣陣,多數放幾次大屁。時間是在晚餐後平臥床上,兩腿伸直,平心靜氣進行推摩。
現代醫學認為,腹部推摩可使胃腸及腹部肌肉強健,促進血液及淋巴液循環,使胃腸蠕動加強,消化液增多,淤積之處消失,人體得以健康、益壽,從而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應該注意的是:腹部按摩不可在“過飽”或“過饑”時進行,還需排空小便,意守丹田,才能收到良好養生保健益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