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操練健身篇(5)(1 / 3)

4.太極開合。自然站立;兩臂胸前伸展如抱球狀;隨呼氣兩手臂向外舒展,吸氣時複原,兩腿微蹲,重複數次。功效:可開闊心胸。

5.巡回搓棍。兩腿分開微蹲;兩手臂前伸,肘部稍彎,掌心相對距33厘米左右;兩手前後來回搓動,身體也隨之轉動,重複數次。功效:可強健腰部。

6.定步雲手。兩腿分開直立,膝蓋略屈;身體左轉45度,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掌心相對呈抱球狀;隨身體由左向右轉動,右手交叉上升,左手下降,轉呈向右45度,右手達喉水平前方33厘米左右,左手自然下垂;再做反向運動,重複數次。功效:可寬胸理氣,健腰腿。

7.旋轉健腰。兩腿分開直立;兩臂微屈置於小腹前;腰部以上身體隨兩臂向左側身後轉動,重複數次。功效:可強健腰腹部。

8.伸臂舒胸。兩腿分開站立;兩手前舉到平肩,屈肘內收到胸前豎掌,掌心向前;兩臂緩慢推出,同時屈膝下蹲;然後兩手呈握空心拳狀收回腰部兩側,兩腿複原,重複數次。功效:強健腿力。

9.進退虎步。兩腿分開直立;兩手反叉腰,提左腳呈虛步,再向前輕輕踢出,足尖先向內再向外各轉3圈後向前踏平,再練右腳,重複3次以後同樣方式退後3步,還原。功效:可強健下肢關節、肌力。

10.交替擊腹。雙腿分開直立;兩手空握拳,一前一後交替輕叩小腹與腰背部;兩腳也交替活動。功效:可強健肢體,使全身放鬆。

常練氣功健身法

氣功用於身體保健,可以追溯到幾千年以前。近代體育大多是西方的競技項目,訓練方法也仿效西方,注重於局部以及運動項目本身的特點,而忽略了人的總體性訓練。在技術上這樣做是可行的,但是在素質訓練上有所欠缺。氣功所強調的,正是整體訓練。

氣功講究“內練一口氣”。所謂“氣”,根據中醫學理論,是指人呼吸的空氣和人體內在的“元氣”。練氣,就是鍛煉人體內部的元氣。這種元氣相當於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以及體內的修複能力。祖國醫學認為:“正氣內存,邪莫能幹”,就是說隻要體內元氣充沛,病邪就不能侵入。氣功可分為兩種,一為硬氣功,一為靜功。我們通常所說的氣功一般是指靜功。靜功又可分為多種,如放鬆功、強壯功、內養功等。

練氣功是運用“內向性”鍛煉法,主要控製意識,達到掌握自身的內在行動,調動和增強人體各器官的機能,激發人體固有潛力,通過自我調整,對人體的機能活動起協調和改善的作用。中醫學認為練氣功可平衡陰陽、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協調髒腑,所以能防病治病。實踐證明,練氣功對高血壓、神經衰弱、肝炎、胃潰瘍、便秘、肺結核、慢性氣管炎、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腰腿痛等多種老年性疾病有治療作用。有人還通過練氣功治愈了癌症,或延長了存活年限。

現將有關氣功鍛煉方法簡介如下:

1.放鬆功

適用於治療一般慢性病,比較簡單易行。

(1)姿勢。取仰臥式,高枕臥位,頭端正,肩背部用巾褥墊住,兩臂舒展放在身邊,兩腿自然伸直;兩眼輕閉,口自然閉合,上下排牙齒輕輕接觸,舌尖自然抵住上顎。

(2)呼吸。自然呼吸,鼻吸鼻呼,基本按平日呼吸的節律和深度,隻要求呼吸調整得細(呼吸出入聽不到聲音)、勻(快慢深淺都調整得均勻)、穩(不局促,不結滯)。

(3)入靜方法。用默念字句法,吸氣時默想“靜”字,呼氣時默想“鬆”字;一邊默想“鬆”字,一邊有意識地放鬆身體某一部位,每次呼吸放鬆一個部位,依次放鬆頭、臂、手、胸、腹、背、腰、臀、腿,最後放鬆足部;全身肌肉放鬆後,再默想血管、神經、內髒都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