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飲食循道,讓營養不請自來(7)(2 / 3)

榨汁會導致營養素嚴重流失

榨汁的直接後果是損失了蔬菜、水果中的維生素和類黃酮、花青素等抗氧化成分,即使是榨汁之後馬上就喝也是如此。這是因為蔬菜、水果裏的細胞都有複雜的超微結構,不能混在一起。例如,維生素C一定不能和各種氧化酶相遇,否則就會互相作用,維生素C就會被分解掉。可是,在榨汁時,高速旋轉的刀片會把大部分細胞破壞掉,把所有的營養素都混在一起。這樣就會丟失掉很多維生素C。

有試驗研究表明,黃瓜在榨汁後和榨汁前相比,維生素C的破壞率高達80%。從8毫克/100克降低到2毫克/100克。西紅柿、小白菜等榨汁後也有類似的現象。

而且,榨汁之後有很多不溶性物質如鈣、鐵、纖維等都留在蔬果渣中,這樣就造成了許多營養物質的流失。

直接食用蔬菜、水果容易產生飽腹感,而喝蔬果汁會不知不覺地攝取過多熱量和糖分,增加患糖尿病、肥胖病、營養不良等疾病的概率。

因此,不是迫不得已,例如不能咀嚼,患上不宜吃較硬食物的疾病,最好直接吃蔬菜、水果,不要榨汁喝。

適當、適量地喝蔬果汁也無妨

鮮榨蔬果汁口感好,方便快捷,易於吸收,適當、適量地喝蔬果汁還是可以的。特別是在宴會上、旅途中、病榻上,或是接待友人時,用鮮榨的蔬果汁作為輔助飲品要更方便一些。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為了保證蔬果汁的衛生,在製作蔬果汁之前,最好對果蔬進行熱燙處理,也就是說,需要把蔬菜、水果在沸水中略微燙一下,把那些氧化酶“殺滅”掉,也讓組織略微軟一點兒,然後再榨汁。這樣,不僅維生素的損失變小,出汁率增加,而且還能讓榨汁顏色鮮豔,不容易變成褐色。特別是那些沒有酸味的蔬菜,比如胡蘿卜、青菜、芹菜、鮮甜玉米等,最好燙過再榨汁。

小貼士

購買蔬菜要“三不”

一是不買形狀和顏色異常的蔬菜。形狀、顏色正常的蔬菜,一般是用常規方法種植的,而異常蔬菜則可能是用激素處理過。如韭菜,不用激素的葉子較窄,吃時香味濃鬱。而如果韭菜的葉子特別肥厚寬大,比一般闊葉韭菜還要寬1倍時,就可能是在栽培過程中使用了激素。

二是不買“多蟲蔬菜”。在品種眾多的蔬菜之中,有的蔬菜容易被害蟲所青睞,被稱為“多蟲蔬菜”;有的蔬菜,蟲不大喜歡,也就是“少蟲蔬菜”。“多蟲蔬菜”由於害蟲多,不得不經常噴藥防治,勢必形成農藥殘留;“少蟲蔬菜”的情況則相反。為了避免攝入過多的農藥,平時應盡可能選“少蟲蔬菜”。這類蔬菜主要有生菜、芹菜、茼蒿、胡蘿卜、洋蔥、大蒜、大蔥、香菜、萵苣、藕、筍等。

三是不買施肥量大的菜類。化學肥料特別是氮肥(如尿素、硫酸銨等)的施量過大,會造成蔬菜的硝酸鹽汙染嚴重,不僅口感差,而且品質差,有害健康。有關專家對上市蔬菜檢測後發現,硝酸鹽含量較大的主要是根菜類和薯芋類。其規律是蔬菜的根、莖、葉的汙染程度遠遠高於花、果實、種子,所以,消費者應盡可能多吃些瓜果、豆和食用菌,如黃瓜、西紅柿、毛豆、飯豆、甜玉米、香菇等。

功能性飲料——可以當水喝?

功能性飲料中加入了維生素、葡萄糖、礦物質、電解質、氨基酸等物質,有的甚至含有咖啡因、牛磺酸等成分。這些成分比較適合體力損耗較大的特定人群和成年人。

近年來,功能性飲料風靡一時。

那麼,到底什麼是功能性飲料?根據《中國軟飲料分類標準》,所謂功能性飲料是指通過調整飲料中天然營養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適應某些特殊人群營養需要的飲品,主要包括營養素飲料、運動飲料和其他特殊用途飲料三類。

營養素飲料是指含有人體日常活動所需要的營養成分的飲料;而運動飲料是指含有能很好平衡人體體液的電解質的飲料;特殊用途的飲料是指那些能夠抗疲勞和補充能量的飲料。

根據功能性飲料的不同成分,可以分為多糖飲料、維生素飲料、礦物質飲料、運動平衡飲料、益生菌和益生原飲料、低能量飲料等。

功能性飲料可以代替水嗎?

現在有的孩子,甚至是成年人每天很少喝白開水,渴了、餓了、早起和吃飯時都爭搶著喝功能性飲料。可問題是功能性飲料能代替飲水、喝粥、吃蔬菜水果麼?

我們都知道水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活動的重要營養素,除此之外,水還起著溶解和吸收各種營養素、排出機體各種代謝廢物、參與體溫調節、降低累積在肌肉中的疲勞素(乳酸)等重要作用。一般而言,中小學生每天應該喝水1.5~2升,而成年人每天一般需要2.5升左右的水。

很多人將功能性飲料等同於飲用水,在他們看來,喝功能性飲料就“等於”喝水,甚至“優於”喝水。事實並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