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飲食循道,讓營養不請自來(5)(3 / 3)

從這個角度講,動物油(魚油除外)中含有對心血管有益的多烯酸、脂蛋白等,可改善顱內動脈營養與結構,抗高血壓和預防腦中風。豬油等作為脂質還具有使人有飽腹感、保護皮膚、維持體溫、保護和固定髒器等功能。

因此,最科學的吃油方法即各類油交替食用。

小貼士

對於中老年人以及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來說,要少吃動物油,以植物油為主,有利於身體健康;

為避免動物性脂肪攝入過多,膳食中除豬肉外,應注意適當選一些脂肪含量低的肉類,如雞肉、魚肉等,肉食也應多樣化。

食鹽——多吃對人體無害?

人體內攝入過多的鈉鹽,腎髒不能及時排淨,鈉在體內長期積累,就會直接影響副腎皮質激素等內分泌激素的調節作用,致使血管對各種升壓物質敏感性增加,引起細小動脈痙攣,導致血壓升高。

和食用油一樣,食鹽是製備菜肴的必需品。炒菜不放鹽簡直是沒法想象,尤其對於口味重的人來說,鹽味不足的菜根本無法下咽。那麼,吃鹽過多會不會對身體產生不利影響呢?

食鹽——調味必需品

食鹽,是人類最古老的食品之一,也是自然界最為恒定、變化最小的食物。它被稱為“百味之宗”和“調味之王”,能夠賦予菜肴以鮮味,還能解膩、除膻、去腥,有些人甚至熬粥時也要加入少許食鹽。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現在市場上又出現了加入鉀的食鹽。食鹽的主要作用是維持細胞內外滲透壓,維持體內酸堿度平衡。

吃鹽過多,危害極大

食鹽中的鈉離子是人體必需品,除了維持滲透壓之外,還用來維持正常的肌肉神經的興奮狀態等,是維護機體正常代謝活動、保護人體健康的重要物質。

⊙吃鹽多,高血壓

人體內攝入過多的鈉鹽,腎髒不能及時排淨,鈉在體內長期積累,就會直接影響副腎皮質激素等內分泌激素的調節作用,致使血管對各種升壓物質敏感性增加,引起細小動脈痙攣,導致血壓升高。大量的調查結果也表明,高鹽飲食的人群高血壓的發病率明顯高於低鹽飲食的人群。

⊙吃鹽過多易導致鈣流失

人體每天攝入的鈉要通過腎隨著尿液排出體外。每排泄1000毫克的鈉,大約耗損26毫克鈣。若攝入鹽過多,就需要更多的鈣離子與鈉離子競爭排出體外。

⊙鈉鹽易吸收水分

1克食鹽將吸收200~300毫升水分。吃鹽越多,體內會有大量水分滯留,血容量增多,血管阻力增大,血壓也會升高,心髒、腎髒的負荷越大,機體正常的新陳代謝被打亂,就容易出現水腫、心腦血管意外衰竭等,危害極大。

高鉀低鈉鹽——補鉀避鈉的選擇

針對過食鹽帶來的健康危害,市場上出現了高鉀低鈉鹽,它的主要成分是鉀離子而非鈉離子。鉀離子對心腦血管的保護有一定作用,對控製血壓也有一定好處,因此,不妨選用高鉀低鈉鹽來避免食鹽過多的害處。

八招教你避免過多攝入鈉鹽

每人每餐食鹽不超過3克,全天總量不超過6克。

高鹽食物盡量少吃,如醬油、榨菜、鹹菜、黃醬等。

利用蔬菜本身的風味來調味,例如將青椒、西紅柿、洋蔥、香菇等和味道清淡的食物一起烹煮,比如西紅柿炒雞蛋,可起到相互協調的功效。

利用蔥、薑、蒜等經油爆香後所產生的油香味,來增加食物的可口性,譬如蔥油雞等。

在烹調時,利用白醋、檸檬、蘋果、菠蘿等各種酸味調味汁,來增加食物的味道,如在煎烤食物上擠點檸檬汁。

采用易保持食物原味的烹調方法如蒸、燉等,吃出食物的真味。

醋有降低對鹽需求的作用。烹調時使用糖醋調味,可相對減少對鹹味的需求。

采用高鉀低鈉鹽代替普通食鹽。

小貼士

吃鹽注意事項

少買,及時吃。優質食鹽具有以下特點:顏色潔白;結晶整齊一致,堅硬光滑,呈透明或半透明的形態;不結塊無雜質;無氣味,具有純正的鹹味。

炒菜忌高溫時放碘鹽。最好是出鍋前加鹽,這樣碘的利用率最高。涼拌時鹽的利用率幾乎達到100%。

忌長時間敞口置於空氣中。用完後應該密封保存。

橄欖油——怎麼吃才健康?

橄欖油中的脂肪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易消化吸收。

現如今,橄欖油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它既是一種食品,也是一種護膚品。有人會好奇橄欖油真的有傳說中的那麼奇妙嗎?與歐美國家相比,橄欖油在中國的食用還不算很普及。

橄欖油的益處多多

⊙激發食欲,促進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