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均衡攝取營養。因為糖類與澱粉類是熱量的來源,在攝取時,盡量遵守適量均衡的原則,一旦攝取過量,會轉變成油脂或脂肪;並注意蛋白質的充足攝取,讓胎兒也能健康地成長。如果擔心微量元素攝取不足的話,可以補充綜合維生素。
孕媽媽常覺肚皮癢是怎麼回事
經常聽到孕婦肚皮癢的抱怨,這是因為肚皮擴張造成的皮膚磨癢,可以塗抹一些保濕乳液或按摩霜,來減輕、舒緩症狀。
但是如果孕婦癢到睡不著覺,並發現從肚子到大腿,慢慢形成丘疹。或是一塊一塊大的斑塊時,就必須請教醫師了,可能是患了癢疹。根據統計,通常在懷孕的後三個月產生的癢疹,雖然不會危害孕婦及胎兒的健康,卻會造成孕婦的痛苦。對此,醫師會建議孕媽媽使用止癢藥或口服藥,作為治療方法。
孕媽媽服用鈣製劑要有選擇
目前市場上的補鈣製劑品種很多,約有200多種,而且還有新的品種不斷出現。但其中所含的成分主要還是碳酸鈣、乳酸鈣、檸檬酸鈣和葡萄糖酸鈣等幾種。不同的是,有些以動物新鮮的骨骼或珍珠粉、貝殼等為原料,有些則是化學合成的。從目前國內外的研究結果看,還是碳酸鈣製劑的效果價格比最佳。因其含鈣量高,無副作用且價格低,所以被目前大多數鈣製劑所采用。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需要的補鈣製劑?當然,我們不能光從包裝、價格等表麵因素來考慮,而補鈣的安全性和補鈣效果才是必須考慮的關鍵。首先必須查看是否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批準文號和衛食健字的批準文號及特有標誌。再則是要了解其所含的成分及所含鈣元素的量。目前市場上補鈣製劑中鈣元素的含量差異很大,少則每片含25毫克,多則每片含500~600毫克。所以,應結合自己的需要量來選擇。我國孕婦目前要達到推薦量的標準,一般需每日補充600~1000毫克的鈣。此外,孕媽媽補鈣還可以結合自己的工作、生活環境等情況來選擇含有另外一些營養素的補鈣製劑,如缺少室外活動的孕媽媽可選擇含有維生素的鈣製劑等。
鈣少了對人體的健康不利,可補鈣也不是多多益善。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多種保健品同時服用的現象也很普遍。這時,您需要注意服用的保健品中含些什麼成分、含量多少等等,以免重複攝入過多的鈣,每日攝入的鈣量以不超過營養學會推薦的“每日供給量”為宜。
鈣隻是人體所需的許多種營養素中的一種,各種營養素在體內都有其獨特的重要作用,所以妊娠期間並非隻有鈣最重要。在孕期滿足人體對各種營養素的需要才是母嬰兩代人健康的基本保證。
孕媽媽孕期貧血怎麼辦
孕媽媽由於生理的變化,血容量會隨著生理需要的增加而增加,但紅細胞增長的速度較血漿慢。孕婦的血液因此被稀釋,當血紅蛋白低於0.1克,高於0.08克時,稱為生理性貧血,而低於0.08克時才被診斷為病理性的妊娠貧血。約有1/4的孕婦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貧血,但重症貧血的患者並不多見。
孕媽媽貧血,血液中的氧含量降低,在輕度時不會有什麼不適感,但在嚴重貧血或急性失血過多時就會脈搏加快,輸出量增多,周圍循環阻力下降,發展下去就會出現全心擴大,心肌營養障礙,導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當血色素低於0.05克時,孕媽媽會出現心肌損害。貧血還會影響到胎兒,造成胎兒的慢性缺氧,影響到胎兒的某些重要器官的生長發育,出生後的嬰兒智力較差,反應遲鈍。
貧血孕婦還容易發生感染。這是因為貧血孕婦的血漿蛋白質濃度低,產生的抗體少,巨噬細胞作用減弱,而使免疫能力降低,容易誘發產褥期感染,如產後熱、子宮內感染、乳腺炎等等。貧血孕婦耐受出血的能力也相應下降,盡管分娩時貧血孕婦的出血量並不比正常孕婦多,但正常的失血量也可能導致產婦的休克和死亡。
有些孕婦產前未進行很好的治療,直至產後仍然貧血,這就影響了乳汁的形成,表現為泌乳少,乳汁的營養也差。
營養專家建議,在懷孕期間要進行定期檢查。如發現有引起鐵吸收不良或缺鐵過多的疾病時要及時治愈。妊娠貧血的治療常有兩種,一是鐵劑藥物治療,如硫酸亞鐵0.3克,每日3次口服,每次同時配合口服0.1克維生素,應飯後用白開水服藥。一般服藥2周後血紅蛋白就開始上升,輕度貧血服藥4~6周即可恢複正常。
二是食療食補,孕婦可多吃一些含鐵元素多的食物,如豬肝、豬腰、瘦肉、豬血、雞血、雞蛋、豆類、新鮮蔬菜等。孕婦發生貧血後要接受醫生指導,認真治療,不要掉以輕心,以免影響母子的健康與生命安全。
下麵介紹幾種妊娠貧血食療藥膳的家庭製作方法,孕媽媽不妨一試。
芪歸雞湯
原料:雞1隻,生黃芪100克,當歸30克,黨參30克,白芍20克。
製法:
藥納雞腹中,加蔥、薑等調料燉煮,以雞肉爛熟為度,食肉飲湯。
用法:每日一次。若病情較重可改黨參30克為西洋參10克,效果更佳。
阿膠瘦肉湯
原料:瘦豬肉100克,阿膠15克。
製法:
先將豬瘦肉放入砂鍋內,加水適量,放入生薑、胡椒、食鹽,用文火燉熟後入阿膠燉化,調味後飲湯食用。
用法:隔天一次,連續食用一個月。
八味養血粥
原料:糯米200克,薏仁米50克,赤小豆30克,紅棗20枚;蓮子20克,芡實米20克,生山藥30克,白扁豆15克。
製法:
先將薏仁米、赤小豆、芡實米、白扁豆入鍋內煮爛,再入糯米、大棗、蓮子同煮,最後將去皮的生山藥切小塊加入上述原料中同煮爛熟為度。
用法:每日早晚食用,連續20天為一療程。
二冬甲魚湯
原料:甲魚1隻(約250克),天門冬30克,麥冬30克,百合30克,枸杞20克,火腿50克。
製法:
先將甲魚去頭及內髒,煮20分鍾,剔去上殼和腹甲,切成3厘米段,與上述中藥加調味料同放入鍋內清湯燉煮,至甲魚熟透飲湯食用。
用法:每日一次。
花生枸杞蛋
原料:花生100克,枸杞30克,大棗15枚,紅糖50克,雞蛋兩個。
製法:
先將花生、枸杞放入鍋內煮熟,然後放入大棗、紅糖、雞蛋煮15分鍾。
用法:每天一次,連服15~20天。
大棗木耳湯
原料:大棗15克,黑木耳15克。
製法:
先將大棗、黑木耳用溫水泡發洗淨,放入小碗內,加水及冰糖適量,隔水蒸至大棗爛熟即可食用。
用法:每日兩次。
蓮子燉豬肚
原料:豬肚1隻,蓮子50克。
製法:
將豬肚洗淨,蓮子裝入豬肚內,用線縫口,放入鍋內,加清水燉至熟透,撈出晾涼,將豬肚切成細絲,同蓮子放入盤中,將香油、食鹽、蔥蒜、生薑等調味料與豬肚絲拌勻即可食用。
龍眼肉粥
原料:龍眼肉15克,蓮子15克,糯米100克。
製法:
蓮子去心與龍眼肉、糯米一起煮爛成稀粥,每日早晚空腹服。
孕媽媽“燒心”怎麼辦
孕媽媽在妊娠後期,常於胸骨後和心窩處出現燒灼感、重壓感或燒灼樣疼痛,多發生在睡眠後。當孕媽媽起身站立、坐臥休息時,或在咳嗽、屏氣用力排便時,也易誘發。吃酸性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後,“燒心”感可加重。常伴有噯氣、反胃、中上腹悶脹不適等症狀。
孕期發生這種“燒心”感,是由於隨著妊娠月份增大,腹內壓升高,食管返流所致。食管返流時,酸性胃內容物可刺激胃黏膜,甚至引起返流性食管炎。由於妊娠中、後期,孕激素分泌增加,可影響食管蠕動,減緩食管返流胃內容物的清除,從而使返流性食管炎加重。臥位時橫膈抬高,咳嗽、屏氣用力排便時,腹內壓升高,都可使胃內容物向食管返流增加,症狀加重。酸性飲食、辛辣刺激性飲食,可刺激炎症的食管黏膜,也會使症狀加劇。飲食過飽時,胃內壓升高,同樣易誘發食管返流。肥膩飲食、巧克力、濃茶、咖啡及芳香性食物,都可降低食管下段平滑肌張力,使食管返流加重。
為減輕食管返流,孕媽媽要穿寬鬆衣服,大便要通暢,要積極防治呼吸道感染,以避免增加腹內壓力。夜間睡眠時抬高上身,頭部的床腳抬高15~20厘米,使上身抬高10~15度,可有效地減少食管返流。但不宜靠墊高枕頭來抬高整個上身,因為墊高枕頭是無法來抬高整個上身的,反而可使食管與胃之間構成折曲,影響食物順流入胃,並加重食管返流,加劇“燒心”感。
此外,合理飲食也十分重要。進食勿過飽,以免使胃內壓力升高,橫膈上抬。特別是晚餐更忌過飽和過晚,最好在睡前2~3小時內進食,要盡量少吃肥膩、高脂飲食。不吃酸性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過冷、過熱飲食。另外,也可在醫師指導下服用堿性藥物,如氫氧化鋁凝膠、樂得胃或保護胃黏膜的藥物,如硫糖鋁、迪樂衝劑等,可有助於減輕“燒心”感。
媽媽孕期營養不足,寶寶易患糖尿病
最新研究資料顯示,母親在懷孕期間不注意自己的營養供給,造成營養不良的狀況,易導致日後嬰兒糖尿病的高患病率。
美國波士頓的研究人員對實驗小白鼠進行了活體實驗研究。他們在實驗過程中逐漸減少對處於懷孕期內的母鼠的營養供給。最後經過分析發現,在這種情況下出生的嬰兒小白鼠的出生體重比正常情況時的數據要明顯偏低。此外,在出生三四個月之後,這些嬰兒小白鼠的血糖濃度與正常小白鼠相比明顯呈現出不正常的狀態。
美國哈佛醫學院的醫學教授們認為,胎兒的營養供給不正常會嚴重削弱嬰兒在其日後的成長發育過程中胰腺分泌胰島素的能力。這是由於如果營養的吸收不夠充足,胎兒的一些細胞自身就會進行不正常的變異。
研究人員因此強烈呼籲,婦女如果沒有能力在懷孕期間保證充足的營養,最好暫時不要生育,這樣做不僅對孩子負責,同時對母親自身的健康也有百利而無一害。
補充硒元素,預防妊娠高血壓綜合征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簡稱妊高症,是指懷孕5個月後出現高血壓、浮腫、蛋白尿等一係列症狀的綜合征,嚴重時會出現抽搐、昏迷甚至死亡,醫學上稱為“子癇”。它嚴重地威脅著母胎生命安全。由於發病原因尚不清楚,因此難以完全避免。不過,如果你已證實患了妊娠高血壓綜合征,也不必擔心,隻要定期做產前檢查,及早治療,好好休息,病情多半可以得到控製並好轉。
具體的做法有:
(1)在妊娠早期進行定期檢查,主要是測血壓、查尿蛋白和測體重。
(2)注意休息和營養。保持心情舒暢,精神放鬆,爭取每天臥床10小時以上,並以側臥位為佳,以增進血液循環,改善腎髒供血條件。飲食不要過鹹,保證蛋白質和維生素的攝入。
(3)及時糾正異常情況。如發現貧血,要及時補充鐵質;若發現下肢浮腫,要增加臥床時間,把腳抬高休息;血壓偏高時要按時服藥。症狀嚴重時要考慮終止妊娠。
(4)注意病史。曾患有腎炎、高血壓等疾病以及上次懷孕有過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孕媽媽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重點監護。
硒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是穀胱甘肽過氧化酶的組成成分,此種酶能防止過多的過氧化物損害機體,破壞細胞膜;硒還參與花生四烯酸級聯反應中酶活性的調節。當體內硒下降時,前列環素合成減少,血栓素合成增多,前者是維持血管擴張,抗血小板凝集的主要物質,而後者則使血管收縮、血小板凝集,二者比例失調可造成血壓升高、血液黏稠度增高。妊娠時體內硒含量重新分布,胎兒及胎盤生長需較多硒,母體通過主動轉運方式向胎兒輸送硒,因此,妊娠會使母親血硒含量下降。
孕媽媽補充硒元素能改善平均動脈壓、尿蛋白、水腫水平,降低妊娠高血壓的發病幾率。
由此可見,孕媽媽適當補充硒是有益的,硒元素的補充主要由食物供給,幹鮮海產品、動物肝、腎、瘦肉、穀麥等含硒較多,這些食物可以多吃。
哺乳媽媽用藥五大法則
媽媽產後不久,就要開始給寶寶喂母乳,然而,產褥期卻常常是媽媽特別容易用藥的時候,如止痛劑、鎮靜劑、抗生素等,可達到產期用藥的60%。
研究表明,哺乳期媽媽服用的藥物,大多可以通過血液循環進入乳汁中,經過寶寶的吸吮,藥物又會進到他們的身體裏。
產後頭幾天藥物濃度最高
一般來說,大多數藥物在血液中,是靠被動擴散進入媽媽乳汁中的,但每種藥物在乳汁中的濃度,與它們在媽媽血液中的濃度相比不盡相同,可低、可高或持平,這主要決定於藥物的分子大小、酸堿性以及和蛋白結合的情況。除此之外,藥物在乳汁中的濃度取決於媽媽分泌乳汁的量。通常,媽媽在產後頭幾天分泌的初乳,隻有20~45毫升左右,在24周時達到120~225毫升左右。而在這個期間,媽媽常常會有一些不適,如急性乳腺炎、乳腺膿腫、產褥感染、產後出血、產後疼痛等,有可能服用補正祛淤、治療炎症或止血藥,或服用促進乳汁分泌的藥物。媽媽們須在醫生的指導下,采取合理用藥原則,否則對寶寶的身體會造成更大的損害。哺乳媽媽用藥五大法則是:
(1)不可自己隨意亂服藥。
有些藥物對寶寶是安全的,有的藥物卻會產生不良甚或非常嚴重的反應,如病理性黃疸、紫紺、耳聾、肝腎功能損害或嘔吐等,因此,哺乳媽媽一定要慎重使用藥物。明智的做法是需要用藥時,應向醫生說明自己正在喂奶,不可自己隨意亂服藥。
(2)不應隨意中斷哺乳。
除了少數藥物在哺乳期禁用外,其他藥物在乳汁中的排泄量,很少超過媽媽用藥量的1%~2%,這個劑量不會損害寶寶的身體,對於服用安全的藥,不應該中斷哺乳。
(3)服藥後調整哺乳時間。
服用藥物時,為了減少寶寶吸收藥量,媽媽可在哺乳後馬上服藥,並盡可能推遲下次哺乳時間,至少要隔4小時,以便更多的藥物排出媽媽體外,使乳汁中的藥物濃度達到最低。
(4)不宜服用避孕藥。
避孕藥中含有睾丸酮、黃體酮以及雌激素類衍生物等,這些物質進入媽媽體內,會抑製泌乳素生成,使乳汁分泌量下降,分泌的母乳不夠寶寶吃。而且,避孕藥物中的有效成分會隨著乳汁進入寶寶體內,使男嬰乳房變大及女嬰陰道上皮增生。因此,哺乳的媽媽不宜采取藥物避孕的方法。
(5)不可濫用中藥。
有些中藥對產後的媽媽有滋陰養血、活血化淤的作用,可增強體質,促進子宮收縮和預防產褥感染。但有些中藥會進入乳汁中,使乳汁變黃,或有回奶作用,如大黃、炒麥芽、逍遙散、薄荷等。
哺乳媽媽常用藥分類
抗生素:如紅黴素、氯黴素、四環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等。
鎮靜催眠藥:如魯米那、阿米托、安定、安寧、氟丙嗪等。
鎮痛藥:如嗎啡、可待因、美沙酮等。
抗甲狀腺藥:如碘劑、他巴唑、硫氧嘧啶等。
抗腫瘤藥:如5一氟尿嘧啶等。
其他藥:如磺胺藥、滅滴靈、痢特曼、異煙肼、阿司匹林、麥角、水楊酸鈉、利血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