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是藥三分毒:孕產期常見病食療指南(2 / 3)

醫生提示:懷孕後期由於疲勞和腿部水分積聚過多,孕婦會出現抽筋,尤其在夜裏。

小偏方:晚上腿抽筋時,躺在軟墊上,把腿抬起來在空中劃圈,抽筋很快就消失了。

(5)戰勝黴菌性口炎。

醫生提示:懷孕會改變唾液的酸性,使你的唾液聞起來和看起來與往常不一樣,還會增加你患黴菌性口炎的危險。黴菌性口炎最明顯的症狀是口腔內出現白色的發癢的小包,不必擔心,婦產科醫生會為你對症施藥。

小偏方:常用2%的小蘇打水漱口。

(6)安枕無憂。

醫生提示:懷孕時難以入睡是很正常的。主要因為總想上廁所,或者感到不舒服。

小偏方:用熏衣草香型的浴液或薰香。

(7)快速止癢。

醫生提示:隨著肚子一天天變大,你的皮膚會發幹發癢。

小偏方:洗澡時滴幾滴杏仁油。

(8)保持常溫。

醫生提示:孕婦在孕育胎兒時,身體的體溫會升高。所以不要蒸桑拿或者洗熱水澡,鍛煉時要避免體溫過熱。

小偏方:穿薄棉內衣,隻用純棉床單。

(9)重獲活力。

醫生提示:體內激素水平升高,讓你覺得懷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疲勞。

小偏方:多吃補鐵的食物。

(10)減輕背痛。

醫生提示:懷孕造成的尾骨突出,或者嬰兒體重過大,都會壓迫神經,讓很多孕婦感到劇烈的背部疼痛。

小偏方:適當遊泳。

(11)停止打鼾。

醫生提示:妊娠開始後鼻腔內黏膜變軟並出現腫脹,導致鼻子不通氣。這意味著感冒不容易好,說話甕聲甕氣,睡覺打鼾。

小偏方:使用通竅藥。

(12)消除便秘。

醫生提示:孕期激素和生長中的胎兒都會對你的胃腸造成影響,因此孕婦便秘是很常見的。多吃一點高纖維的食物,如每天多吃些水果或者麥片。

小偏方:不喜歡麥片味道的準媽媽,可在麥片中加入可可奶。

(13)拒絕“燒心”。

醫生提示:懷孕期間消化非常緩慢,容易出現消化不良。尤其到了後期,由於胎兒壓迫肚子,你會感到胃灼熱(燒心)。這時注意別吃得太多,別吃辛辣食物。

小偏方:吃東西的時候別喝水,飯後再喝點淡淡的茶可緩解“燒心”。

(14)防止靜脈曲張。

醫生提示:由於增大的胎兒對血管的壓力越來越大,而你需要供應的血液越來越多,加上激素讓血管肌肉鬆弛,孕婦很容易患有靜脈曲張。所以不要站或坐太長的時間,每天散步或遊泳20分鍾。

小偏方:每天早上在麥片裏加1匙亞麻子,能促進血液循環。

孕媽媽防風疹靠飲食

春季,孕媽媽特別要當心感染風疹,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傳染病。雖然,風疹的臨床症狀較輕,大多數人隻有低熱,輕微頭痛,食欲減退及皮疹等。病程一般也較短,一周即可痊愈。然而,孕婦在懷孕三個月內感染了風疹病毒,十分危險。

因為,病毒可通過胎盤危及胎兒。在這一時期胚胎還未成形,各個器官正在發育,很容易在病毒作用下使某個器官的發育暫停或發生錯亂,從而造成嚴重的先天性風疹綜合征,使胎兒形成各種畸形,如先天性白內障、耳聾、小頭畸形、智力低下、發育遲緩、先天性心髒病等等。而且,這種先天畸形,在胎兒出生後往往不能立即發現,要等到幾周、幾個月甚至到孩子已經3~4歲時才逐漸顯露出來。

預防風疹其實也很簡單,關鍵在於提高孕媽媽自身的免疫力,可以通過“吃”這一手段進行。

專家建議:

春季宜多吃含高蛋白質的食物,如魚蝦、牛肉、豬肉、雞、蘑菇等,並補充足夠的維生素、無機鹽,如新鮮的蓴菜、柑橘、檸檬等水果,其中含有維生素,有抗病毒作用。

多吃些胡蘿卜、莧菜等食物,它們富含的維生素,具有保護呼吸道黏膜和呼吸道上皮的功能,抵禦各種致病因素的侵襲。

核桃、芝麻、菜花等含有維生素的食品,多吃有提高免疫能力的作用。

孕媽媽常犯的小錯誤會引起大麻煩

泡熱水澡解除疲勞

當滿身疲勞時悠閑地在放滿熱水的浴缸中泡上半個小時,既能清潔身體又能消除疲勞。但是對懷孕三個月的孕媽媽來說,這樣做可能生出畸形兒或低能兒。大量的動物實驗和對人類的流行病調查證實,孕早期接受到物理性的有害因子,如過熱的熱水浴和高溫作業等,都可使孕媽媽體內產熱增加或散熱不良而致高熱。早期的胚胎生活在高溫環境下,極易受到傷害。

高溫會殺死那些分裂中的細胞,使該組織停止發育,特別是胎兒的中樞神經係統極易受到損傷,造成畸胎,嚴重者使胚胎夭折。

正確的做法:水溫要控製在38攝氏度以下,尤其不要洗盆浴,避免在浴缸中長時間浸泡腹部,而且洗澡時間最多不超過20分鍾。

並不是所有的魚都適合孕媽媽

魚類被廣泛公認是健康食品,有些魚還含有保護心髒的脂肪。然而,不同種類的魚體內會積聚著不同量的汞,這是一種對人體有害的天然元素。

最近,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提醒孕婦及計劃懷孕的婦女,要避免吃鯊魚、鯖魚、旗魚及方頭魚,因為這四種魚的汞含量可能會影響胎兒大腦的生長發育。

值得注意的是,金槍魚因為所含的汞少而沒被列入孕婦禁食範圍。但有負責製定汞管理條例的人士認為,婦女們在懷孕期間吃很多罐裝的金槍魚也是不好的,有些地區已經限製孕期婦女每星期吃金槍魚的量不得超過198克。

為了消腫,不應多喝水

胎兒滿五個月後,母體的心肺肝腎功能都逐漸進人“滿負荷”運行階段,這是正常現象,小腿在傍晚時分出現輕微浮腫,也是正常的,不必減少飲水。相反,由於胎兒發育產生的廢物也要靠母體排出,足量喝水可以縮短代謝廢物在體內停留的時間。

鑒於小腿浮腫的另一原因,是體重增加帶來的負荷,可在辦公室放一張小凳或一個木箱,借以擱腳,幫助腳部的體液回流,減少浮腫可能。每工作兩小時後,可稍做伸展,並按摩小腿部位。

孕吐是正常的

最新研究結果表明,孕吐也具有某種遺傳可能。也就是說,懷孕女性的母親或婆婆當年孕吐異於常人,甚至一路孕吐到上產床,她本人的孕吐反應有87%的可能會過於頻繁和強烈。鑒於相當數量的孕吐是因某種氣味催發的,在嗅聞到這種氣味前的一刹那,可以在鼻下點一點薄荷通氣膏,可蓋住“令人不愉快的氣味”。

注意,也不要太不把孕吐當一回事,惡心、嘔吐是孕早期的正常表現,但如果孕吐劇烈,也需要作進一步的檢查,以確定是不是葡萄胎、雙胞胎、多胞胎。

孕媽媽如何減輕脊椎壓力

懷孕末期隨著子宮快速長大,孕婦整個人的重心會往前移,致使腰背肌肉必須保持一定的張力,使上半身保持一個往後仰的姿勢,也因此容易造成肩膀到腰、背的酸痛,甚至會牽扯到肩膀附近的神經,造成手部的酸麻無力。因此,孕婦不宜穿高跟鞋,以減輕脊椎的壓力。

懷孕時,腰背疼痛的種類很多,有恥骨部位的疼痛、腰痛及睡前的疼痛。不過,懷孕時的下背疼痛主要還是在腰部,有時疼痛甚至會輻射到臀部及大腿背側,特別是站立太久、走路或提重物後,會較明顯。

要減輕腰部的負擔,建議站立時,別提太重的物品;變動姿勢時,最好能用雙手支撐,減輕腰部的負荷;盡量不要爬樓梯;蹲下來抱重物時,要特別注意不要立即站起來,避免受傷。懷孕時,適度控製體重增加,避免過重。長時間需要站立或走路的孕婦可使用托腹帶。

此外,也可通過增強腰背肌肉的運動,減輕腰痛問題。步驟一:四肢跪下呈爬行動作,背部伸直,收緊臀部肌肉。步驟二:骨盆推向腹部並弓起背,持續幾秒鍾後放鬆。

孕媽媽應緩解壓力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社會各階層越來越廣泛的人群已明顯的感覺或體會到了沉重的精神壓力,而由其引發和導致的如精神萎靡、神情恍惚、抑鬱焦慮、心煩易怒、動作失調乃至神經紊亂、精神失常和記憶力減退、注意力渙散以及偏頭痛、蕁麻疹、高血壓、缺血性心髒病,越來越多。精神壓力對於孕媽媽來說其危害和遺患更為嚴重。它不僅對孕媽媽的身心健康構成相當大的威脅,同時也會殃及到胎兒。

孕媽媽精神壓力對胎兒的危害有哪些

(1)孕媽媽壓力過大容易導致流產。

懷孕時如果壓力過大,孕媽媽體內會大量釋放出一種激素,導致自發性流產。孕媽媽壓力大,體內皮質醇含量明顯升高,皮質醇是一種抑製分泌黃體酮的激素,而黃體酮對維持健康的懷孕過程至關重要。因此,給壓力較大的孕媽媽注射黃體酮有助於預防流產。

(2)孕媽媽壓力過大可導致嬰兒先天缺陷。

女性懷孕期間的精神壓力可導致嬰兒的先天缺陷,特別是在懷孕期間經曆了“重大變故”的婦女,產下的嬰兒患有齶裂、兔唇、聽力缺陷和先天性心髒病的幾率遠遠大於其他嬰兒。如婦女懷孕前16個月以及懷孕期間發生了父母死亡、心髒病發作以及孕婦經曆情緒波動較大的事都屬於“重大變故”。

(3)孕媽媽精神壓力影響胎兒生長。

孕媽媽內心壓力會阻礙胎兒的生長,而這種現象往往早在第2、3個月時就開始出現。壓力大的準媽媽比心理壓力輕的準媽媽所生的嬰兒的體重要輕得多。

(4)準媽媽承受壓力,孩子易患心髒病、糖尿病。

準媽媽承受了產生嚴重精神壓力的不幸事件以後,生下的孩子更容易罹患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而孕婦內心經常感到壓力會對胎兒的神經係統造成不良影響,並使胎兒未來罹患心髒病的危險增加。

孕媽媽精神壓力對自身的危害

(1)精神壓力大導致孕婦的血壓升高。

懷孕女性在工作時血壓比不工作時要高,據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同時工作和懷孕的女性,她們在工作期間的血壓明顯高於在家裏,這樣就會增加患妊娠高血壓的危險。懷孕期間的高血壓會引起心髒、腎髒和肝髒的損傷,對於母親和胎兒都存在著潛在的危險。

(2)孕媽媽精神壓力大易導致“胃腸神經症”。

這類孕媽媽通常是由於神經係統功能失調而引起的以胃腸道症狀為主要表現的神經係統功能性疾病。患病的孕婦常有消化不良、飽脹、胃部疼痛,或是吞咽困難,食物下咽時有堵牢的感覺等症狀。還有些患者會出現惡心、腹瀉或便秘以及妊娠反應加重等症狀。這些症狀多與情緒的波動相關。這些人在經檢查後發現除少數患者有胃下垂外,大多數人胃腸道並沒有器質性病變。

孕媽媽無壓力,寶寶擅交際

據英國劍橋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準媽媽們如能避免壓力,放鬆心情,生出來的寶寶可能更擅長交際,從而成為社會明星。如果媽媽在懷孕的時候感受到壓力並且無法放鬆,那麼生出的孩子在社交、交流和語言等方麵的發育就會受到影響,嚴重的還可能患上孤獨症。

這是因為懷孕時不同情緒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激素,導致了這種差異。準媽媽在妊娠期間,如果倍感壓力,體內分泌出來的雄性睾丸激素就會增加,從而影響到胎兒的發育。據專家介紹,胎兒在子宮內成長到13個星期大時會受到這種情緒的波及。這些受到母親壓抑情緒影響的胎兒出生後會表現得比正常寶寶呆板。出生24小時後,他們對鮮活的人物仍不感興趣,隻對機械物體感興趣;12個月後,他們不像其他同齡孩子一樣能夠和父母進行眼神交流;18個月時,他們還不會說話,或者隻能說零星的詞語,而其他孩子此時已經能說600個單詞了;到了上學以後,他們則表現得更加孤立,不太容易和小朋友玩到一塊。

孕媽媽怎樣調理孕期情緒

孕媽媽懷孕,度過短暫的興奮期後,各種壓力也會從不同的方向襲來,既有心理方麵的壓力,也有身體方麵的壓力,如何調理孕期情緒呢?

首先,布置一個溫馨的環境。在房間的布置上,孕媽媽有必要作一些小小的調整。如果家裏以前是一個典型的兩人世界的話,你可適當添一些嬰兒用的物品,讓那些可愛的小物件隨時提醒你:一個小生命即將來到你的身邊!同時,你還可以在一些醒目的位置貼一些美麗動人的畫片,如把你喜歡的漂亮寶寶的照片貼在你的臥室裏。

第二,通過語言傳遞心聲。每天你隻要花幾分鍾的時間同寶寶說幾句悄悄話,比如“寶貝,我愛你”,“你知道嗎,我是你的媽媽”等等;利用外出散步的時間,你也可以悄悄地告訴他“外麵的天氣真好!”“陽光明媚”等。

第三,接受音樂的洗禮。我們都知道音樂不僅能促進胎兒的身心發育,對孕媽媽本身也能起到一定的放鬆作用。每天花20分鍾靜靜地接受音樂的洗禮,同時想象音樂正如春風一般拂過你的臉龐,你正沐浴在陽光裏。當然,你也可以播放你最喜歡的歌曲,大聲地唱出來如同參加合唱,你的精神狀態一定會達到最佳點。

第四,與幽默親密接觸。笑是人生極大的生活享受,你不妨多多為自己創造能開懷大笑的機會。欣賞喜劇,看一些幽默、風趣的散文和隨筆;你還可以收集一些幽默滑稽的照片,每天欣賞一次;你還可以要求準爸爸有意識地收集一些笑話、好玩的傳聞,在餐桌上發揮一下他的喜劇才華,讓你經常開懷大笑。

第五,記心情日記。在孕期,你將擁有很多的空閑時間。每天都寫上一段日記,記錄一下你每天的心情。這是一份長久的紀念,將來的某一天,你也許會與寶寶一起來重溫這些精彩的片斷,這些珍貴的細節,將使你獲得更多的快樂。

如何做沒有妊娠紋的媽媽

愛漂亮的孕媽媽難免擔心妊娠紋的出現,會影響到皮膚的美感,有損於水亮動人的外表。其實隻要在懷孕期間勤加保養,維持正常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並放鬆心情,一樣可以做個漂亮的孕媽媽!

妊娠紋是懷孕期間出現在下腹部、大腿、臀部或胸部,呈紫色或是粉紅色的條紋,根據統計,約70%~90%的孕媽媽在首次懷孕時,會出現妊娠紋,讓愛美的女性懊惱不已。

隨著胎兒的成長、羊水的增加,孕媽媽的子宮也會逐漸地膨大,當腹部在快速膨脹的情形下,超過肚皮肌膚的伸張度,就會導致皮下組織所富含的纖維組織及膠原蛋白纖維,因經不起擴張而斷裂,產生妊娠紋。懷孕期間荷爾蒙改變,或是體重增加速度太快,也會導致孕婦妊娠紋上身。

因為腹圍在妊娠期間,膨脹的比率最大,因此,妊娠紋的形成部位,以腹部最多,其他較常見的地方,則有乳房周圍、大腿內側及臀部。這些地方因為組織擴張程度較大,而造成妊娠紋。它的分布往往由身體的中央向外放射,成平行狀或放射狀。

並不是每一位孕婦都會有妊娠紋,而紋路的深淺或分布範圍,也會因個人的體質、遺傳性、體重增加的程度等,有所不同。

頭一次出現的妊娠紋,是紫紅色或葡萄色的紋路,到生產後的2~3個月,就會逐漸淡化成銀白色。一旦妊娠紋形成,它的痕跡是不會消失的。不過,孕媽媽千萬別因此而覺得氣餒,隻要主動積極地預防,孕媽媽是有機會預防妊娠紋產生的。

為了產後也不為妊娠紋煩惱,準媽媽應做到:

(1)合理適當控製體重。過多脂肪的攝取,不但會囤積在體內,造成產後瘦身的困難,也會在短時間內繃出妊娠紋來。

(2)勤加按摩。從懷孕初期即可選擇適合體質的乳液、按摩霜,在身體較易出現妊娠紋的部位,勤加按摩擦拭,可以保濕、滋潤肌膚,減少脹大、幹癢的感覺,使皮膚的延展性變大,還可以趁機跟腹中寶寶交流情感。按摩最好持續到產後3個月,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