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孕媽媽應該根據胎兒的發育調節膳食(1 / 3)

孕早期的營養指南

懷孕前3個月,是胎兒主要器官發育形成的時期,特別是神經管及主要內髒器官的發育。

首先,胎兒神經管發育的關鍵時期在懷孕初期第17~30天。此時,如果葉酸攝入不足,可能引起胎兒神經係統發育異常。如果您從計劃懷孕時開始補充葉酸,就可有效地預防胎兒神經管畸形。

孕媽媽還應盡早補充鐵,以預防缺鐵性貧血及它所帶來的不良後果。因為懷孕後,孕婦的血容量擴充,鐵的需要量就會增加一倍。如果不注意鐵質的攝入,就很容易患上缺鐵性貧血,並可能導致胎兒也患上缺鐵性貧血。另外,充足的鋅對胎兒器官的早期發育很重要,並有助於防止流產及早產。

在孕早期,胎兒的器官發育特別需要維生素和礦物質,特別是葉酸、鐵、鋅,有助胎兒的健康發育。但是,孕媽媽通常很難確定自己什麼時候懷孕,所以必須從準備懷孕開始,就要注意補充額外的維生素及礦物質。

孕中後期的營養指南

懷孕的4~10個月,是胎兒迅速發育及增重的時期,對營養需求相應更多,特別是能量、蛋白質、鈣和鐵。

到孕期第4個月時,胎兒所有器官都已形成,以後將會繼續增加體重,因此對能量和蛋白質的需求大大增加。保證充足的蛋白質及能量攝入,才能促進胎兒的生長發育並可以減少生下低出生體重兒的幾率。

這段時期是胎兒的骨骼發育的關鍵期,鈣的需求會增加40%,每天約需要1200毫克鈣才能確保母體與胎兒的需求。鈣攝入不足,會給胎兒帶來嚴重的後果,可能引致先天性佝僂病。因此,孕媽媽必須攝取充足的鈣,並補充維生素幫助鈣的吸收,這樣才能確保出生的寶寶擁有一個健壯的體格。

在孕中、晚期,鐵和葉酸以及各種維生素、礦物質的補充依然很重要。充足的鐵除了可預防胎兒貧血外,更可進一步預防早產、流產,保證出生時的嬰兒體重達到應有的標準。

為了滿足這一階段胎兒發育成長的各種營養需要,除了日常飲食外,孕媽媽應選擇適合自己的營養補充品。

適合孕媽媽多吃又不胖的營養美食

綠葉蔬菜

甘藍是很好的鈣的來源。把沙拉的原料改革一下,加入一些深顏色的萵苣,就能提高這道菜的營養價值,因為顏色越深的蔬菜往往意味著它的維生素含量越高。也可以隨時在湯裏或是餃子餡裏加入一些新鮮的蔬菜。

堅果

如果懷孕前因為堅果脂肪含量高而對它敬而遠之,那麼懷孕的準媽媽就應該認識到:脂肪對於胎兒腦部的發育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堅果可以讓人餓得不那麼快。專家建議可以用一些不飽和脂肪(在堅果中發現的一類有益於心髒健康的脂肪)取代飽和脂肪(在肉類和黃油中發現的)。但是因為堅果的熱量和脂肪含量比較高,因此每天應將攝入量控製在28克左右。還有一個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平時有過敏現象,最好避免食用某些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例如花生。

雞蛋

如果準媽媽一看見肉就覺得惡心,那麼雞蛋就成了孕期攝取蛋白質的最佳來源。雞蛋中含有人體所需的各種氨基酸,煎個雞蛋再配點兒蔬菜會讓早餐既簡單又豐盛。如果受不了煎雞蛋的味道,那就煮個雞蛋吃吧!

花椰菜

多吃花椰菜好處多多: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健康美味;富含鈣和葉酸,而且還有大量的纖維和抵抗疾病的抗氧化劑;內含的維生素,還可以幫助吸收其他綠色蔬菜中的鐵。

豆製品

對於那些堅持素食的準媽媽而言,豆製品是一種再好不過的健康食品。它可以提供很多孕期所需的營養,例如蛋白質。

幹果

幹果是一種方便美味的零食,可以隨身攜帶,隨時滿足想吃甜食的欲望。準媽媽可以選擇像杏脯、幹櫻桃、酸角一類的幹果,但是不要吃香蕉幹,因為經過加工的香蕉幹,脂肪含量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