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非常時期非常營養:做一個能吃會補的快樂孕婦(2 / 3)

薑汁甘蔗露

功效:健胃開脾、下氣止嘔。適用於胃氣上逆的妊娠嘔吐。

原料:甘蔗1根,生薑50克。

製法:

(1)將甘蔗去皮,榨汁約1茶杯;生薑去皮洗淨,榨汁。

(2)將甘蔗汁、薑汁一同放入盅內,隔水燉熱溫服。

特點:味甜,微有薑辣味。

綠豆粥

功效:有清肝泄熱、和胃止嘔的功效,可防治嘔吐苦水、酸水或肝熱反胃的妊娠嘔吐。

原料:綠豆50克,粳米250克,冰糖適量。

製法:

(1)將綠豆、粳米淘洗幹淨。

(2)砂鍋內放入適量清水,放入洗淨的綠豆、粳米,用旺火燒沸,轉用文火熬成粥,然後加入冰糖,攪拌均勻即可。

特點:香甜,粥稠。

粟米粉丸子湯

功效:適用於胃陰虧虛所致嘔吐或幹嘔、口幹舌燥、胃中嘈雜不舒等症。

原料:粟米粉200克,精鹽少許。

製法:

(1)將粟米粉內加入精鹽和水揉成粉團,再用手搓成長條,分成梧桐子大小的小丸子,放入盤內,待用。

(2)鍋上火,加入適量清水,用旺火燒沸,將丸子下入鍋內,文火煮至丸子逐個浮在水麵後至熟即可。

特點:丸子鮮嫩,清淡適口。

陳皮鹵牛肉

原料:瘦牛肉、醬油、陳皮、蔥、薑、糖、醬油、水(2大匙)。

製法:

把陳皮用水稍微泡軟,蔥洗淨切斷;牛肉洗淨切成薄片,加醬油拌勻,醃10分鍾;將醃好的牛肉一片一片放到熱油裏,油炸到稍幹一些;把陳皮、蔥、薑先爆香,然後加入醬油、糖、水和牛肉稍炒一下;把牛肉取出,放入拌好的鹵料,即陳皮、蔥、薑、醬油、糖,燉至鹵汁變幹,即可食用。

營養提示]瘦肉類含有豐富的族維生素,有助於減輕懷孕早期的嘔吐症狀,還可減輕精神疲勞等不適。薑和陳皮也有助於減輕孕媽媽的惡心感。

烤全麥三明治

原料:全麥麵包1個,葡萄幹、杏仁片、核桃、櫻桃、葡萄醬、起司粉等適量。

製法:

把全麥麵包放在烤箱裏稍烤一下,取出切成4小塊;先在表麵上抹上一層葡萄醬,然後把葡萄幹、核桃、杏仁片和櫻桃放在上麵,再撒上起司粉即成。

營養提示]葡萄幹、核桃及烤過的麵包都有止吐作用。

椰汁奶糊

原料:椰汁1杯,鮮奶2杯,白糖200克,粟粉5湯匙,紅棗3枚,清水3杯。

製法:

把紅棗去核,椰汁和粟粉成漿;把白糖、鮮奶、紅棗一起煮開,慢慢地加入粟粉漿;不停地攪拌成糊狀,一直到煮開,然後盛入碗中即可食用。

營養提示]懷孕後本應增加營養素攝取,可孕吐常常會影響孕媽媽對營養的吸收,富有蛋白質和高熱量的椰汁奶糊可幫助孕早期的媽媽吸收營養。

醋溜大頭菜

原料:大頭菜300克、香菜20克、紅辣椒1個、鹽1~2小匙、黑醋1小匙、砂糖1~2小匙、香麻油1/4小匙。

製法:

(1)大頭菜洗淨,切2厘米方塊,放入碗中加鹽1~2小匙醃泡約1~2小時,撈出,衝去鹽水,瀝幹,再放入另一個碗中加入醋1小匙、砂糖1~2小匙攪拌入味。

(2)香菜、紅辣椒分別洗淨,切碎,加入拌勻的大頭菜中,再滴入香麻油1/4小匙即可食用。

營養提示]大頭菜富含維生素、鈣、鉀及胡蘿卜素,是低熱量、高纖維的蔬菜,可幫助消化。此菜帶酸味,微辣,可促進食欲,適合妊娠初期嘔吐症狀時食用。

孕婦嘔吐切莫多服維生素B6

很多剛剛懷孕的孕婦服用維生素B6,以減輕妊娠反應,有時甚至長期服用,唯恐妊娠反應嚴重,影響自身和胎兒的健康。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

如果孕婦長期服用維生素B6,寶寶出生後,由於維生素B6的來源不像在母體裏那樣充分,寶寶就會出現容易興奮、哭鬧不安、容易受驚、眼球震顫、反複驚厥等異常反應,有的甚至幾小時或幾天內出現驚厥,而且寶寶在1~6個月齡時還會出現體重不增情況。如果診治不及時,將會留有智力低下的後遺症。所以,孕婦不應過多過久地服用維生素B6.需要服用時,一定要有醫師的指導,適量服用,這樣既對你自身有益,對胎兒也有利。

長期過多服用維生素B6,會使胎兒對它產生依賴性,醫學上稱之為維生素B6依賴症。

孕媽媽容易缺乏的營養素有哪些

女性在懷孕前、孕期及產後均需要攝取足夠的食物,以獲得足夠的營養素,來維持其身體的需要,同時為孩子提供足夠的營養。當母親的膳食不能夠提供充足的營養素以滿足胎兒或嬰兒需要時,胎兒或嬰兒將利用母親自身的營養貯備,這將會增加母親患病的危險性,也影響胎兒或嬰兒的生長。因此,孕期和哺乳期的婦女,充分認識到攝取額外的食物滿足她們和正在生長發育的孩子的需要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當某些微量元素缺乏或過多時,均會影響胚胎的正常發育,甚至引起先天畸形和其他出生缺陷。

女性懷孕後,由於寶寶生長發育和孕媽媽自身準備的需要,必須從膳食中得到足夠的營養物質。孕媽媽的營養狀況,不僅直接影響胎兒的生長,而且對嬰兒腦細胞的發育以及嬰兒的智力發育都至關重要。當孕婦膳食中營養素的供給不足時,胎兒就要吸收母體中的鈣、鐵、蛋白質等營養素,致使孕婦容易發生營養缺乏病,例如,常見的營養性貧血、骨軟化症等。孕婦營養不良容易引起流產、早產、死產、胎兒畸形等,並會使胎兒發育不良,體重偏低,出生後也容易得病,病死率高。臨床觀察,中國的準媽媽常缺下麵五種營養素:

1.鐵

中國的孕媽媽發生貧血十分普遍,主要為缺鐵性貧血,其次為葉酸及維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紅細胞貧血。目前,營養性缺鐵性貧血是世界上最常見的營養缺乏病之一,孕婦尤為多見。在我國,孕婦在孕前和孕期很少攝入動物內髒及動物血(富含人體容易吸收的血紅素鐵),結果使準媽媽體內鐵元素貯存不足。不少資料證明我國城鄉女性孕期貧血患病率較高,城市在20%以上,農村可達40%或更多,平均超過30%。貧血孕婦的死胎率以及低出生體重兒發生率明顯增高。孕婦鐵營養狀況對胎兒體內鐵貯存也有很大影響,孕婦鐵缺乏可使胎兒體內鐵貯存量明顯減少,嬰兒易患營養性缺鐵性貧血。

2.鈣

在日照較多的北方地區,骨質軟化症主要由於維生素缺乏引起血鈣濃度降低。由於我國傳統膳食中缺少奶類及其製品,膳食鈣的攝入量與推薦供給量相差甚遠,孕媽媽缺鈣問題十分突出。大多數孕媽媽孕期出現腰腿疼痛、小腿抽筋等症狀,都是孕婦的鈣攝入量明顯不足所致,其中孕晚期缺鈣比孕早期和中期更為嚴重。眾多研究結果證實,孕期,特別是孕晚期鈣攝入量的不足對女性鈣的營養狀況以及骨骼健康的影響可能是長期的。

我國營養學會推薦膳食鈣供給量,晚期孕婦為每日1500毫克。但是,近年來,各地有關孕婦營養調查結果均表明,孕早期和中期的女性每日膳食鈣的攝入量在400~750毫克,還不到我國推薦膳食供給量的50%,到孕晚期則更低。孕婦缺鈣的原因主要是與奶類及其製品的攝入量過低有關。

3.維生素A

妊娠的生理改變會增加孕媽媽對維生素的需要量。許多研究結果證明,孕媽媽的維生素營養狀況低下與早產、胎兒宮內發育遲緩以及低出生體重關係密切。

4.鋅

我國孕媽媽的鋅營養狀態較差,孕期缺鋅可引起準媽媽味覺障礙。孕媽媽鋅缺乏不僅影響本身的免疫功能,還會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智力發育,增加新生兒死亡率。在鋅缺乏的地區,準媽媽缺鋅還會導致胎兒先天性中樞神經係統畸形,主要表現為無腦畸形、脊柱裂等。

5.碘

孕媽媽攝入的碘不能滿足胎兒發育的需要,可導致胎兒甲狀腺功能低下,對胎兒的大腦發育造成嚴重損傷,引起以嚴重智力發育遲緩為標誌的克汀病,即使出生以後糾正了碘缺乏,這種損傷也是不可逆轉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呆(傻)、小(矮)、聾、啞、癱。

6.葉酸

關於葉酸本書已在前文中詳細闡述,在此不再贅述。

可見,準媽媽在孕前和懷孕期間,為了保證孩子能健康成長,應該采取積極有效措施,注意平衡膳食和合理營養,保證膳食中的營養素攝入量達到推薦膳食供給量。科學實踐證明,母親營養狀況的改善確實可以改善嬰兒的健康狀況。

補碘小知識

食用碘鹽應隨吃隨買,一旦拆封要用密閉的器皿盛裝。炒菜加碘鹽時要放在最後一道工序,即起鍋盛菜前幾秒鍾內加放食鹽,不要用油炒碘鹽。

孕期不能忽視的三大營養素

調查表明,孕婦最容易忽視的營養素是水、清新的空氣、陽光。

除了必要的食物營養之外,水也是必需的營養物質。但是水卻經常被人們忽視。

眾所周知,水占人體體重的60%,是人體體液的主要成分,飲水不足不僅僅會引起幹渴,同時還會影響到體液的電解質平衡和養分的運送。調節體內各組織的功能,維持正常的物質代謝都離不開水。所以,在懷孕期間要養成多喝水的習慣。

清新的空氣

清新的空氣對生活在城市的人們來說確實是一種奢侈品。隨著近年來機動車輛的增多,空氣汙染已經成為一種社會公害。但是,有些孕婦因為怕感冒,不經常開窗,從而影響空氣的流通,長此以往,會影響孕婦的健康。因此,一定要注意室內空氣的清新。

陽光

醫學專家試驗證據表明,孕媽媽因缺少陽光照射而造成維生素缺乏,會影響胎兒的大腦發育,出生前的胎兒與出生後的嬰兒同樣需要充足的陽光照射,以獲得維生素。長期以來,人們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維生素對胎兒大腦健康發育的作用,直至最近一些醫學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孕媽媽多曬太陽,才有利於胎兒腦健康。

孕媽媽曬太陽,冬天每日一般不應少於一個小時,夏天需要半個小時左右,以獲得足夠的維生素。特別是長期在室內或地下工作的孕媽媽,曬太陽尤為重要。值得注意的是,皮膚黑的孕婦比膚色較淺的孕婦需要更多的光照。

因此在懷孕期間要多進行一些室外活動,這樣既可以提高孕婦的抗病能力,又有利於胎兒的發育。

孕期科學安排膳食的七個原則

孕媽媽的合理膳食營養應選擇較廣的食譜,要做到粗細搭配,葷素並用,蔬菜水果兼有,才能起到全麵營養的作用。

(1)孕期的營養應豐富充足。

孕期食物的質量和數量都要增加,以保證孕婦的需要和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要比平時攝入更多的營養食物。熱能的攝入量要比妊娠前期增加約8%,妊娠後期要增加約20%。但是,也要避免暴飲暴食,因為營養攝入過多會使孕婦肥胖、胎兒過大,也容易造成難產,並且可能成為妊娠中毒症的病因,也容易造成中、老年期的肥胖。

(2)注意平衡膳食。

每種營養素的供給,既不能過少,也不能過多,而且要多樣化。各種營養素之間要有適宜比例,不能偏食,因為偏食不能保持營養物質的供給平衡,容易造成營養不良。積極預防貧血,要攝入充分的富含鐵的食物,如瘦肉、魚類、蔬菜(菠菜等)、肝髒、大豆製品等。這不僅對母親的貧血有預防作用,而且也可以防止母親貧血對胎兒的不利影響。

(3)要多攝入富含維生素類的食物。

維生素是調節母親的狀態和胎兒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營養素。要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海藻類。這些食品還有調節內分泌及通便等作用。妊娠時如發生便秘,會壓迫子宮,並且由於體內激素的關係,腸蠕動減慢。在這種情況下,預防的對策是多攝入富含纖維的食物,多飲用牛奶和乳酸飲料。

(4)妊娠各期的膳食應有所不同。

妊娠頭3個月,胎兒生長慢,所需營養與平時差不多,但要克服惡心、嘔吐反應,保持心情舒暢,堅持進食;難以進食時,不要強製無理的進食;當有食欲時,要選擇喜歡吃的食物;在正常情況下,當妊娠嘔吐反應減輕時,要考慮營養平衡的膳食。妊娠4~7個月時,孕婦的食欲大增,胎兒生長加快,除了一日三餐外,可於下午加一餐。此期容易發生便秘,應多吃蔬菜和水果;水腫也常見,飲食宜偏淡。妊娠的後3個月,胎兒生長特別快,要儲存的營養素也特別多,多吃些動物性蛋白質、維生素,對胎兒的生長和產後哺乳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由於胃受到壓迫,孕媽媽每餐的進食量減少,每日的進餐次數增加至4~5次,要注意避免發生營養缺乏。

(5)忌食不潔及被汙染的食物。

不潔的食物可引起胃腸炎、痢疾;被汙染的食品不僅有致癌作用,還可誘發胎兒畸形。

(6)忌食過鹹、過甜或油膩的食物。

過鹹的食物可引起或加重水腫,並可能引起妊娠中毒症。過甜或過於油膩的食物可導致肥胖。孕媽媽食用的菜和湯中一定要少加鹽,並且要注意少吃含鹽分較多的加工食品。

(7)忌食刺激性食物。

如濃茶、咖啡、酒及辛辣調味品等,特別是懷孕7個月以後,要盡可能避免攝入上述食品。這些刺激性食物對孕婦非常不利,可導致大便幹燥,會出現或加重痔瘡。有吸煙、飲酒習慣的孕媽媽,懷孕後為了胎兒的健康,要絕對禁煙和禁酒。

孕媽媽應多吃的水果

秋梨

秋梨被譽為“百果之宗”,其性甘寒微酸,有清熱利尿、潤喉降壓、清心潤肺、鎮咳祛痰、止渴生津的作用,可治療妊娠水腫及妊娠高血壓。此外,它還具有鎮靜安神、養心保肝、消炎鎮痛等功效,有防治肺部感染及肝炎的作用。常吃燉熟的梨,能增加口中唾液,防止口幹唇燥,不僅可保護嗓子,也是肺炎、支氣管炎及肝炎患者的食療品。將生梨去核後塞入冰糖10克、貝母5克、水適量,文火燉熟,服湯吃梨,可防治外感風寒、咳嗽多痰等疾患。

柿子

柿子富含多種維生素及鉀、鐵、鈣、鎂、磷等,其礦物質的含量超過蘋果、梨、桃等水果。每100克柿子含糖20克、蛋白質0.7克、脂肪0.1克、碘49.7毫克。柿子性寒,有清熱、潤肺、生津、止渴、鎮咳、祛痰等功效,適用於治療高血壓、慢性支氣管炎、動脈硬化、痔瘡便血、大便秘結等症。其營養及藥用價值均適宜孕媽媽適量食用。尤其是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孕婦可以“一吃兩得”。但柿子也有不足之處,柿子有澀味,吃多了會感到口澀舌麻,遇酸可以凝集成塊,與蛋白質結合後產生沉澱。因此,吃柿子應該點到為止,不可貪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