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3)(3 / 3)

教室靜悄悄的,孩子思潮翻滾……

今天,手捧這一疊以《她吐了……》為題的作文,孩子們的話語讓我感動不已。鳳娟同學這樣寫著:“這是一堂令人難忘的課。下課鈴響了,然而很多同學依然靜靜地坐在教室裏。即使老師沒批評我們,也沒叫大家這麼做。可我們都深深地知道自己錯了。是呀,一個不懂得關心他人的人怎麼能指望在需要幫助時得到他人的幫助呢?”而一心想當白衣天使的偉偉同學則這麼寫道:“將來我當上了醫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病人,如果哪位病人不小心把嘔吐物吐在我的身上,甚至臉上,我也一定不會向他發火。因為我會牢記今天老師說的話——當你吐的時候,你最需要什麼?”副班長梁豔茹深深自責:“我是班幹部,可是美美同學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卻被兩條蛔蟲嚇得落荒而逃,此時,我的心裏難過極了。下課了,我一定要誠懇地向她說聲‘對不起’!”……

多好的孩子,多麼純潔的心靈!手捧孩子們這番沉甸甸的表白,我又一次陷入沉思:假若當時我壓製不住怒火,來一場“暴風驟雨”式的批評,再勒令某某同學去清理垃圾。那麼同學能自覺自願地反省自己的行為並從中受到教育嗎?如果當時我堅奉“身教重於言教”,默默在同學們的注視下,握起掃把,彎下腰去……那麼,這樣的情景看多了,是否孩子們會認為理所當然,甚至麻木了呢?

十四、沉默的魔力

黃翠英

記得曾經看過一部電視劇,講的是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事。故事中有兩個學生因為打架而被老師拉到了辦公室,眼看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了。此刻,校長推門進來,對麵色鐵青的老師隻是輕輕地說了這麼一句話:“請你沉默五分鍾後再批評學生吧!”校長出去了,剛才還發火的老師果真沉默了五分鍾,結果兩位學生互相道歉,事情就這樣解決了。

這個故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裏,許多年來也不曾忘記。剛開始時我對這句話也產生過懷疑:難道這無足輕重的一句話竟有這麼大的威力嗎?

在偶然的一天,這句話的威力得到了印證。

那天上午,上完語文課,我回到樓上辦公室。椅子還沒坐熱,就有學生報告說班上有兩個男生打架了。身為班主任的我立刻下樓,發現是班上的劉銘跟王義。隻見劉銘鐵青著臉,王義緊握著拳頭,仇敵似的對峙著。王義看到我,鬆開了拳頭,垂下了腦袋。可是劉銘卻不買我的賬,嘴裏罵不絕口,連勸架的我也被罵了。我不由得怒火中燒:那還了得,連老師都敢罵?當時我正在氣頭上拉開了桌子,決定將他抓到辦公室,再狠狠地揍他一頓。但不料他卻索性一下躺在地上打滾,哭喊著。眼看要上課了,怎麼辦呢?問了周圍的同學,都說是王義沒理打了劉銘,劉銘才生氣起來還手的,特別是這兩個小男孩是鄰居,家長長期不合。糟糕!如果事情處理不妥,說不定會導致兩家衝突呢!於是,我立刻叫兩人上辦公室。王義明知錯了,很快就上了辦公室。而劉銘這時無論你好說歹說,他就是外甥打燈籠——照舊。上課鈴已響,眼看這節課要被攪和了。無奈,我叫來要上課的數學老師,硬是把劉銘抬到了辦公室。

辦公室裏,一個站著,一個則蹲坐著,邊哭邊罵,一見這陣勢,我心裏更氣:到了辦公室,嘴還這麼硬。剛要發作,猛然間那句話在我耳邊回響:請你沉默五分鍾後再批評學生吧!伸出的手縮了回來,王義疑惑地看了我一眼。我就勢坐在了椅子上,一言不發。拿出一本書,裝作看書,好似把剛才發生的事遺忘了。剛剛還哭罵不停的劉銘,不知何時停止了哭罵,用眼瞅著我。我又假裝到另一房間拿東西。等我回到了辦公室,看到剛才蹲坐著的劉銘站直了身體,而且兩人的眼睛都跟隨我而動。我剛才的氣也不知飛到了哪裏去了,倒覺得這兩個小男孩十分有趣。

時間在慢慢地流逝,這兩個準備挨批的學生有點受不住了。剛才還是仇一敵般的小冤家竟互相用眼神關注起來。看到這情形,我走到了劉銘的身邊,先把他身上的塵土拍幹淨,再柔柔地對他說他的許多優點,完全不談剛才發生的事,而後再動員王義向劉銘道歉。劉銘這時卻轉過來對我說:“老師,我錯了,我不該罵您。”我欣喜道:“我接受你的道歉,那你們倆怎麼辦?”我邊說邊拉起他們的手,讓他們的手握在了一起。兩個人都笑了,我也笑了。此後,兩人成了好朋友。

當我們生氣時,請先沉默五分鍾吧!如此能使我們能夠冷靜地麵對突發事件,會讓我們以一種平常無法獲得的心態,在沉默中,以我們的理智戰勝情感;在沉默中,我們會改變司空見慣的傳統的教育方法;在沉默中,我們還會收獲到欣喜。

十五、向塑料可樂罐致謝

李宣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