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類指導的原則
總部對各店鋪的流動資產進行分類指導,例如,總部要對各店鋪的訂貨數量、品種進行監測審核;總部要定期督促各店鋪及時根據銷售情況調整商品結構;總部有責任督促各店鋪對超過保質期的商品進行清理,並在規定的商品範圍和期限內由總部負責退貨處理。
2.流動資產管理的具體內容
(1)加強存貨管理
企業存貨占流動資產比重較大,一般約為40%~60%,而對於商業企業這個比例可高達80%。存貨利用程度的好壞,對企業財務狀況影響極大,因此加強存貨的規劃與控製,使存貨保持在最優水平上,已成為財務管理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
要想保持一定量的存貨必定有一定的成本支出,而備存貨的有關成本主要包括:
第一,采購成本,指從供應商那裏獲得商品而支出的成本。包括訂貨成本和購置成本。訂貨成本主要是信息收集、交流的成本。先進的連鎖企業一般都采取EOS係統,大大降低了訂貨成本,提高了效率,當然還有一個與供應商談判的成本。而購置成本則是購入商品本身的價值,同時要注重商品品質的保證。
第二,儲存成本,指為對存貨保存、加工等的成本,還包括存貨占用資金所應計的利息、倉庫費用、保險費用、存貨破損等。
第三,缺貨成本,指由於存貨供應中斷而造成的損失。當不確定的因素發生後,供應之間的某些環(節)出現問題,缺貨造成貨商和喪失銷售機會的損失(還包括需要主觀估計的商業損失)。
為了降低存貨成本,必須根據企業實際做出最優的存貨決策,存貨的決策涉及四項內容:決定進貨的項目、選擇供應商、決定進貨時間和進貨批量。前兩項內容是產品部的職責,而財務部門要決定進貨時間和進貨批量,按照存貨管理的目的需要通過合理的進貨批量和進貨時間,使存貨的總成本降為最低,這個批量叫做經濟訂貨量。有了經濟訂貨量,就可以很容易找出最適宜的進貨時間。對保管期長、銷售量大且長期穩定的商品由總部統一采購、統一配送到各店鋪;對一部分保管期較短的商品和一部分產品由總部配送不合算時,可委托社會化配送中心或其他供應商供應,本企業的配送中心直接向各店鋪配送並由總部統一進行結算。店鋪也可以在總部授權的商品品種及數量金額範圍內自行采購。無論是總部和店鋪在結算時都應嚴格根據結算規定,將購銷合同、采購單、倉庫驗收單進行核對,相符合後再結算付款。各店鋪要根據商品銷售情況及時調整商品結構,對接近保質期的商品要積極開展促銷,對超過保質期的商品要及時進行清理。
(2)加強商品銷售管理
總部對配送中心及店鋪的全部商品要設置商品管理總賬,對店鋪自采的商品一般實行按商品種類管理,有條件的要逐步過渡到實行單品管理,並建立實物負責製,以保證賬實相符。各店鋪要定期對商品進行盤點,由總部核定商品損耗率,超過部分由總部從店鋪的工資總額中作相應扣除。
三、連鎖企業的成本管理
連鎖企業的成本管理主要是通過商品毛利率、費用開支標準及範圍、銷售費用率三大指標進行控製。由總部統一進行成本核算,統一管理。
成本管理的具體內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