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目標報酬定價法(Target::Return::Pricing)
此法主要在估計出到達特定報酬時的價位,例如A商品單位成本進價為80元,商店預期在當年度可賣出A商品1000個單位,獲利目標為20000元,則其零售價為:
單位成本+目標報酬比銷售量,亦即為80+20000÷1000=100(元)。
3.認知價值定價法(Perceived—Value::Pricing)
此法是以顧客心目中對商品的認知價值,作為定價的基礎,運用此法定價較複雜,但卻可擺脫受限於進價成本的限製。影響認知價值定價法的售價高低因素有:
商店的聲譽。
商店內硬件設施與氣氛。
附加的服務。
4.現行價格定價法(Going::Rate::Pricing)
此法是依據目前市場主要競爭者的價格來決定售價,而不考慮商店本身的成本或利潤目標。
六、選定最後的售價
在連鎖店經營者決策定價時,要再一次審視下列各項:
(1)成本與品質的一致性。
(2)消費者的接受性。
(3)有效的心理訴求方式。
(4)售價與其他行銷組合要素協調性。
(5)經營政策。
(6)主要競爭對手可能的反應。
(7)不同區域的差異性。
第三(節)連鎖企業定價技巧
一、成本技巧
1.數量折扣法
此法是回應近幾年來大賣場出現之後,中小型商店對店內某些商品采取“一物二價”的販賣方式,如該商品一個單位的售價不變,但顧客一次購買整打整箱時,則給予折扣特價,其能特低銷售的主因是:
(1)處理成本降低,如不必拆裝、標價、搬運容易等。
(2)提高回轉率。
(3)增加采購量,可獲得更多的議價空間。
(4)帶動來客人潮。
2.時效(時段)定價法
此法是應某些商品有流行性、時效性或新鮮度,在該商品剛上市(流行時裝、(節)慶應景商品等)時,可采取較高利潤定價方式,而隨著時效或時段產生效用遞減,為了回收部分成本,定價自然隨之滑落。
二、心理技巧
1.誘餌法
商店內所販賣的商品有數百種甚至數萬種,對消費者而言,再稱職也僅能記住經常購買的一二十種暢銷品價格,業者隻要將這些商品的售價調整至比競爭對手稍低或一樣,這就是吸引顧客上門的秘訣了。
2.尾數定價法
商品售價的尾數采用某些數字,會令顧客喜歡,例如:
(1)有曲線的數字:0,2,5,8。
(2)便於記憶的數字:0,5。
(3)便宜的感覺:9,8。
3.價格帶定價法
在商店內同一種商品,有不同的品牌、不同的成分,其售價亦不一定相同。在其最低售價到最高售價之間的價格範圍,稱為價格帶(Price::Zone)。而在售價上下限之間,銷售量或陳列量最多的某一價位,稱為中心價(Price::Point)。價格帶運用得當,可使商業區內或目標消費群樂於惠顧,例如,A價格帶適合以高價位為主的消費群,B價格帶則適合大眾化價位為主的消費群,而A、B價格帶所賣的商品及售價完全相同,隻在陳列上做出不同的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