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餐館的擴大經營(3)(2 / 3)

在中國許多傳統菜譜中, “五成熟”、“鹽少許”、“加糖適量”等無標準的模糊語言屢見不鮮。在這種情況下,複製工作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人而非機器;中餐固有的這種特征使得其可複製性大為削弱。產品製作還停留在個人隨意發揮的基礎上,缺乏工業標準化、科學化生產,餐飲產品質量難以穩定。

可喜的是,不少餐飲企業在中餐的標準化。可複製性上已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如金三元的扒豬臉,其每日銷售的數百個豬頭,並非由名廚加工製成,而全部由4個熟練工人在操作車間生產出來的。保證這一生產工序順利進行的是創始人之一的沈青潛心研製的一整套科學嚴密的工藝流程和精確的生產模具,他們請北京師範大學設計了一套溫度控製儀器,並建立淨化工作間以保證菜肴的標準化。在“扒豬臉”的標準化執行方麵,嚴格遵循一套規範甚至苛刻的特色標準。

(2)連鎖管理技術不成熟連鎖最先來源於美國,在引入中國之後,卻發生了很多問題,例如分店與總部溝通不暢,缺乏相互信任,不履行相關義務;總部支持督導不到位,不能向分店提供令其滿意的產品和原料供應等。首先,連鎖店之間不明晰的產權關係製約了連鎖規模效益的發揮。連鎖經營所產生的規模效益的擴張主要來自總店的資本勢力和加盟店所有者對所有資產增值、擴張的欲望的動力。無論自由連鎖或特許連鎖都是在產權明晰的基礎上有多個產權主體通過無形資產或契約連接的一種經營形式。而我國許多餐飲連鎖店一開始就產權模糊不清,這極大地削弱了各連鎖店內在的經濟動力。

其次,物流、配送等配套服務體係不完善也限製了連鎖功能的發揮。餐飲連鎖經營需要其他各行業配套進行,如原料采購和配送需要傳統的交通運輸做後盾,良好的市場調查要求快速的信息交流做支持。

再次,我國餐飲市場上地區分割的現象仍很嚴重,各種有形的或無形的壁壘仍舊存在,法律法規的滯後不僅使我國餐飲連鎖經營店鋪過少,而且多數為封閉型,在開拓跨地區市場時存在著一定的障礙。

(3)餐飲企業資金短缺製約餐飲連鎖店從無到有再到成熟的過程需要大量的前期資金投入,用於統一店貌、購置設備以及培訓人才。能否獲得持續穩定的資金是關係到餐飲連鎖店生存、壯大的關鍵。資金不足,連鎖店便難以快速發展網點,難以達到規模經營的數量邊界取得規模經濟效益。

(4)“冒進現象”突出

一些餐飲企業忽視客觀條件的限製,過分追求擴張的速度,以為連鎖店數量越多,經營就越成功。這種擴張行為往往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導致管理、市場研究等工作跟不上發展速度,短暫的紅火風光後就是失敗的苦果。一些盲目擴張的餐飲企業其實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例如曾經一度在全國擁有數十家連鎖店的廣東“燒鵝仔”近來就做出了一個痛苦的決定,即關閉絕大多數的分店。2、如何擴大中餐連鎖經營?

由於上麵的這些問題,導致了中餐發展的遲緩。但是如何解決呢?發展中餐連鎖經營不是某一個人通過某一種方法就能夠馬上解決的。下麵的一些方法也隻是一些經驗之談,餐飲企業的經營者還需要自己根據自己企業的特點製定相關的措施。

(1)選擇恰當的連鎖方式我們應當借鑒西方成功的連鎖經營經驗,並與中國自己企業的現實特征相結合,通過各種方式來開辦連鎖店。已有的一些經驗性方法有:

·依托大型企業集團。如北京全聚德烤鴨店在工商銀行北京市分行的貸款支持下,組建了中國北京全聚德烤鴨集團公司,在全國各地和美國、印尼等國建立了56家連鎖店,取得可喜成績。·采取租賃、承包、兼並等多種形式。例如上海新亞快餐連鎖店就是依靠新亞集團發展起來的。

·采取中外合資合作的形式發展連鎖店。這種形式可以更快捷。充利用國外餐飲企業的雄厚資金、豐富的管理經驗、先進的技術設備以及全新的經營機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