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注重各種材料結合
更材易質,改頭換麵,就是采用偷梁換柱、材料變異、調味及工藝移植等手法,使原來之物發生變化而創出新菜。菜點製作中的更材易質,改頭換麵之法眾多,最基本的方法有以下幾種:一是以葷托素法,即用植物性原料,烹製象葷菜一樣的菜肴,如用豆製品、麵筋、香菇、木耳、時令蔬菜等於鮮品為原料,以植物油烹製而成的“素香腸”、“脆皮燒雞”、“糖醋鯉魚”、“魚香肉絲”、“燴素海參等”。二是釀、嵌製法,即對原料進行偷梁換柱、使其材質更易,原形保持,但質地變化,口感變易,口味獨特之方法。如“鹽水彩肚”、“蛋黃豬肝”、“八寶鴨”、“筍穿排骨”等。三是移花接木,即將某些菜係中較成功的技法、調味、裝盤等轉移,應用到另一菜係菜點中以圖創新的一種方法。如將幾個菜係交融一爐的“魚香脆皮藕夾”,它取江蘇菜之藕類,用廣東菜的脆皮糊,選四川菜的魚香味作味碟,可謂是移花接木之佳作。
(5)注重出奇製勝
就是改變思維定式,設法對已有原料,加工方法、烹調技術從新的角度去思考創新,或跳出傳統框框,用新的原料,製造新的方法,推出新、奇、特之茶點。出奇製勝,關鍵是要打破常規,即要立足於改變規則,敢於標新立異,善於根據需要另立新規。如“脆皮冰淇淋”、“大良炒牛奶”就屬打破常規之作。其次是要學會借題發揮,舉一反三,即通過由此及彼的聯想,創造新品的方法。在茶點製作中,可借之題甚多,既可從原料入手,利用豐富多變的原料借題發揮,也可從味型著手,發揮聯想,製成係列菜肴,又可從技法著眼,進行相似、相關或對比聯想,達到巧奪天工,出奇製勝之效果。
(6)注重從小處著手
是指菜點創新可借助各種調味品實現創新之目的,調味品的使用程度及味型調製的變化可成為創新的重要源泉。中國菜以“味為核心”,單調調料製成的菜肴隻能使人乏味,而豐富多彩的味型,不但可使菜肴變化幅度大,而且可吸引不同層次的客人。海外的中國菜是在傳統的中國菜基礎上發展改良的,它能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歡迎,關鍵就在於能適應當地人的口味,進行合理的變化,並使用多姿多彩的調味料。它不僅吸引中國各地菜係的調味品種,又兼收了香港、台灣、東南亞及本地的特色調味品,可謂是“世界調料居其中,爆炒煎炸任選用”。除了一般的調味品外,較有特色的調味品有香辣醋、薑汁醋、蒜汁醋、甜酸汁、熏烤汁、酸辣汁、芥末汁、炸烤汁、蛋黃醬、烤肉醬、咖膽醬、燒烤醬、蘇梅醬、櫻桃醬、甜辣醬、以及XO辣醬、OK醬、沙爹醬、海鮮醬、極品醬、檸檬醬、冰片醬、麥芽糖、奶油、椰糕、各種香葉和各種複合調味汁等數十種之多。廚師們將這些調味品靈活運用,巧妙複合,製作出新型口味的菜肴,這是菜肴變新的一種方法,同時以味取勝也是吸引客人的一種有效途徑。
3、餐館產品創新開發的管理要使創新菜點開發的工作持續進行,並卓有成效,就必須加強創新菜點開發的管理。
(1)強調信息管理
全麵、及時、準確的信息,這是做好創新菜點開發工作的基礎。有關創新菜點開發的信息資料主要包括:有價值的曆史資料,如名人菜譜、民間菜譜、曆史傳記等;餐飲消費的發展趨勢;同行飯店、社會餐館的菜點情況;國內外烹任界的最新動態;飯店已推出菜點的銷售情況;客人對菜點的評價反映;等等。菜點開發的信息管理,首先必須注意信息的收集工作,要充分發揮每個員工的作用,廣開信息渠道,充分掌握各種信息。其次必須重視信息的分析整理和統計歸類,去偽存真,去粗存精。再次必須注意信息的有效傳遞和利用,真正做到信息資源的共享和利用的最優化。(2)準確預測發展趨勢
餐飲發展趨勢是菜點創新開發的重要依據,應準確分析、預測未來餐飲發展趨勢,作好相應的開發工作。
盡管世界各國飲食文化不同,但對於吃要朝天然、健康方向發展則頗為一致。在歐美等西方國家,追求綠色、黑色食品和野生天然食品已經成為一種時尚。在中國,吃膩了山珍海味的人們開始食用玉米棒、窩窩頭等食品,人們不喜歡過分的油膩,不喜歡過分刺激的菜點,也不需要“重油、重鹽、重醬色、重味”,人們追求“低鹽、低油、低熱量”,強調“本色、原味道和清淡”,即對色調雅淡和原色、素色的菜點比較喜歡。因此,餐館應注重開發清鮮、雅談、爽口的菜品,菜品開發忌大紅大綠,且不用有損於色、昧、營養的輔助原料,以免畫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