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義上看,品牌保護實際上涵蓋了餐飲企業為維護和提升自身品牌形象所做的一切努力。即餐飲企業在日常的經營管理中應處處樹立保護品牌的意識,並將這一意識融入到點點滴滴的工作中去。
保護自己的餐飲品牌就是保護自己的餐飲知識產權。因為許多餐飲技藝和創新比較容易被模仿,但餐飲技藝和創新如果擁有注冊品牌,就可以受法律保護。進人市場經濟以來,中國餐飲業許多沉寂多年的老字號又重新登上舞台,並有很大的市場競爭力,同時因品牌引起的知識產權之爭也多了起來。而餐飲企業的注冊品牌可以有力地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
菜品是餐館的重中之重,是企業的生存線。於是眾多企業無不重視對菜品的研製與開發。但論及菜品的保護卻多以一個“難”字感歎。由於烹飪產品的手工業化的生產特性,菜品的模仿與分解就成為簡單可行的方式。東邊餐館剛推出新菜“辣子魚”,西邊酒樓馬上如法炮製“魚辣子”。許多菜品在摩仿、照搬一番後變得遍及街巷且質量大打折扣,曾流行成都的“燒雞公”菜品的最終“崩盤”正是菜品被別人侵權後帶來的後果。
菜品的研製與開發本身就是一件具有智慧、財力投入的工作,其成果也必含有相應的知識產權成分和所有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幾次改進,已使獨特菜品獲得專利權成為可能。為此,申請菜品專利應是有效保護烹飪菜品獨有權的有效途徑。北京金三元為其菜品“扒豬臉”申請菜品專利技術,不但使產品的加工技術得到有效保護,更使市場得到有效保護,從而有效地保護了企業品牌和未來空間。此外,對於菜品的開發和創新也應從標準化、工業化入手,使菜品借助量化標準的方式提高技術含量,既可增加菜品加密度,也可為專利權的獲得打下基礎。
品牌保護的方法有很多種,例如注冊商標、申請菜品的專利、將侵權的企業送上法庭等。
1、商標注冊
餐館或者餐廳可以向工商局注冊平麵商標,立體商標,文字商標,圖形商標,色彩商標等。例如,鹹亨酒店根據重新修訂的中國《商標法》將其獨具特色的孔乙己造型雕像於2001年12月初正式申請注冊成為中國首批立體商標。
2、申請特色產品的專利
某項專利申請一旦經國家專利機關公示並審查批準後,任何單位或個人未經專利人許可,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使用或銷售這種專利產品;否則要承擔法律責任,接受罰款或刑役。長期以來,由於餐飲產品的製作工藝中科技含量不高而透明度很高,隻要一上市供應,競爭者就可通過偷拍、品嚐等方式輕而易舉地加以複製。許多餐飲企業也因此而認為菜品申請不申請專利無多大意義。近幾年來,這種觀點也得到悄然更正,一些餐飲企業開始著手進行餐飲產品的專利申請。例如,北京北平樓熙華飲食有限公司的專利申請意識顯得十分強烈,它不僅對包括北平樓牌匾、北平樓標誌標識、店員服裝等在內的環境品牌進行了專利注冊,同時還申請了老北京風味八道品牌菜食,包括北平樓麻豆腐、北平樓壇子肉、北平樓家燉黃魚、北平樓白水羊頭、北平樓蘿卜絲燉鯽魚、北平樓炸醬麵等。
3、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身利益注冊商標和申請特色產品的專利權,是餐館和其他餐飲企業事先能夠采取的品牌保護措施。但是在采取了這些措施之後,如果品牌還是受到別人的侵犯,那麼餐館應該通過法律手段來解決,讓侵權的人受到法律的製裁。
采取品牌保護措施和不采取品牌保護措施所造成的後果很可能是完全相反的。例如,日本FBD公司作為日本大型的川菜企業,鍾情四川名菜終動用不菲的資金取得了四川名菜的授權生產,而有著百年曆史的“陳麻婆豆腐”也以一種體麵而合法的身份登陸日本一展風采。在烹飪菜品隻管“拿來”不問出處的市場現狀中,我們或許對FBD公司這種采取不菲代價換取菜品授權生產的做法大為不解。而這種以品牌授權方式獲得產品生產權的做法也反映出規範市場經營秩序下的菜品“拿來”方式。同時為我們帶來菜品保護和尊重創新的經營信息,更對菜品的保護和推廣提供了有益的啟迪。由此可見菜品的保護和推廣除了必要的市場考驗和內涵積累之外,還應該有知識專利和產權保護意識和手段。
今天“陳麻婆豆腐”通過品牌授權的方式進入了開拓市場的新的一頁,也給同樣具有悠久曆史和獨特工藝的“回鍋肉”、“宮保雞丁”等眾多川菜名品提供了技術保護和推廣的成功經驗。麵對數目眾多的,由新興餐飲企業開發和擁有的創新菜品,如何對這些菜品進行有效保護和合理推廣,又將成為餐飲業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