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聽起來頗為有道理,但細想一下:員工如果沒有職業規劃,職業前景一片茫然,沒有目標和動力,他們會在你的公司長久地效力嗎?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便員工長期效力於你的公司,他們也可能是抱著“就這樣吧,混下去吧”的心態對待工作。也就是說,當員工沒有清晰的職業規劃時,他們就會迷茫,就會失去前進的動力,並且很有可能頻繁地跳槽,你是留不住他們的。
對企業發展而言,如果留不住人才,尤其是那些優秀的人才,那麼企業的發展就會充滿諸多變數。要知道,優秀的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基石,如果基石不穩固,企業大廈怎麼能牢牢矗立於激烈競爭的市場中呢?
某公司的部門經理辭職了,公司需要從團隊內部選一名合適的人擔任此職位。這件事讓老板十分煩惱,因為他選出了兩名候選人,其中老趙在公司工作時間很長,屬於第一批老員工。無論是從資曆上,還是從工作能力上,他都非常優秀。如果讓老趙做部門經理,大家會心服口服,工作將會順利地開展。因為在員工的心目中,這個經理也是非老趙莫屬。
小韓到公司僅一年多,表現也十分出色,其個人素質、業務能力,在員工中都有突出的表現,更可貴的是,他是一位可塑性十分強、接受新事物能力也很強的員工,他的知識結構、管理素質、性格等各方麵也符合部門經理的崗位要求。
麵對兩名出色的候選人,老板左右為難,思前想後不知道該提拔誰。最後,他通過競評的方式來考核他們的綜合素質,結果,在考核中,小韓勝出了。老板讓小韓擔任部門經理。
雖然老趙表麵上表示服氣,但是從他之後的工作表現上,他明顯對這次競選失敗感到失望,他的工作積極性大不如從前。每次老板找他談話,他都表示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也會努力。但是兩個月後,他毅然選擇了辭職。老板最後一次挽留他,問他為什麼要辭職時,他給出的回答是:“我找不到努力的方向,看不到自己的職業前途。”
自從老趙辭職之後,公司在短時間內出現了一陣“員工辭職旋風”,大家表示:老趙在工作上兢兢業業,對公司作了很大的貢獻,卻沒有獲得晉升,他們從這件事上感覺到在公司沒有希望。
可以說,員工找不到努力的方向,看不到自己的職業前途,這是目前職場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大多數管理者並未意識到自己在這其中肩負的責任,沒有意識到有什麼必要幫助員工進行職業規劃。即使當員工辭職時說“我找不到方向,我看不到自己的職業前途”時,他們也無法認識到員工需要一個清晰的職業規劃。
在上麵的案例中,老趙辭職的根本原因也不是沒有被提拔為部門經理,而是他找不到努力的方向,感覺不到職業的前途。試想一下,一個在公司效力多年的老員工,基本上到了一個職業瓶頸期。這時老板如果經常與老趙談話,和他探討職業規劃,並明確告訴他:下一步公司會如何提拔他,為此他需要在哪些方麵進行自我完善,以便更好地勝任這個職位。那麼,老趙就會清楚自己要幹什麼,明白自己的職業前途在哪兒,也會覺得在公司工作是有上升空間的。即便這次沒有提拔他擔任部門經理,他也不會感到沮喪,因為他知道:隻要自己朝哪個方向努力,就會獲得怎樣的職業成績,這樣一來,他會充滿希望地去努力工作。
身為管理者,如果消除不了員工的失望情緒,驅散不了員工心頭的迷茫,那麼員工的工作熱情就會逐漸降低,直至離開公司。這就需要管理者幫員工找到職業的方向,幫他們做好職業規劃。為此,首先要讓員工有職業規劃的意識,讓員工明白職業規劃的重要性,並指導他們如何去規劃。其次,他們幫助員工、指導員工完善他的職業規劃。這是幫員工成長的重要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