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隻有把權力放出去,你才是真正的權力擁有者(1)(2 / 3)

有時候,索羅斯會自我解嘲道:“這幫家夥都把我晾在一邊,不再理我了。”正因為索羅斯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懂得下放權力,他才能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公司戰略層麵上的問題。

當然,下放權力給員工並不意味著管理者對員工的工作進展不聞不問,任由員工“胡作非為”,而是讓員工主動承擔起屬於自己的責任。管理者隻有做到了這點,員工才能有機會獲得成長,也才能讓自己告別“窮忙”一族,更好地去思考和把握企業發展的大局。

2領導的任務不是替下屬做事

孔子在《論語》中講:“在其位,謀其政;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指的是不去做不該做的事,這樣才有時間和精力去做該做的事。可是很多管理者不明白這個道理,他們以為做得多就等於效率高,總習慣於“一肩挑”,把下屬該做的事情也做了,以為這樣能贏得下屬的敬佩。如果真是這樣,領導者要下屬幹什麼?那還不如他一個人單幹。

王強是某公司的企劃部總監,每當他和朋友談及近況時,他就會說:“最近忙死了,公司有新品上市的企劃,我要做產品定位、廣告創意、軟文寫作、上市活動設計、物料製作等等一大堆的事兒,我還要巡視市場、擬定促銷方案、媒體購買和執行促銷活動……”

朋友們感到奇怪,就問:“你是部門的領導,你手下還有一幫人呢?他們幹什麼去了?怎麼都由你來幹呢?”

“他們?別提了,他們有他們的事做,況且這些事他們也做不了……”

事實真是這樣嗎?當然不是,現在我們就來看一看,當王強忙碌時,他的下屬們都在做什麼。

當王強坐在電腦前麵苦思冥想幾個小時,隻為寫一個企劃案時,他的下屬們已經瀏覽了很多網頁,然後在互聯網上看了一場長達兩個小時的NBA直播;當王強為了製定一份新的市場管理製度,把頭皮都抓破了時,他的下屬們已經聊完了國內明星的花邊新聞,開始將話題轉移到科比的風流韻事上了;當王強為了一份印刷品、幾樣物料、一則報紙廣告,多次往返於公司與印刷廠、廣告公司、報社之間時,他的下屬們正在辦公室吹著空調,吃著零食,天南海北地神侃瞎聊。

為什麼王強不將手頭的工作分一部分給下屬做呢?他完全可以安排下屬做市場調研,安排下屬負責軟文寫作,安排下屬擬定促銷方案。難道他擔心下屬做不好?如果他的下屬連這些技術含量較低的工作都無法勝任,那當初公司又為什麼經過層層刪選,將這些人招聘進他的部門呢?

請不要笑話王強,因為很多管理者和王強有類似的表現——上班比誰都早,下班比誰都晚,做的事比誰都多。整天忙得暈頭轉向,而他們的下屬卻閑得沒事可做,隻好通過上網、遊戲、看新聞、聊天來打發時間。管理者為什麼有那麼多事情要做呢?因為很多原本不屬於他們的事情,都被他包攬下來了。說得更明白一點,他們在做自己應該做的管理工作的同時,還在任勞任怨地替下屬做事,“敬業”精神可見一斑。

可是你想過沒有?公司給領導者招聘助手和下屬,原本是想減輕領導者的工作壓力,讓他們從繁瑣的事務中抽身出來。但是令人想不通的是,有些領導者偏偏不領情,偏要替下屬做事,好像隻有這樣才能在下屬麵前顯示自己的才能。那麼,領導者到底為什麼會替下屬做事呢?細細分析一下,有這樣幾個原因:

(1)擔心下屬的能力太差,不信任下屬

就像父母永遠不放心孩子一樣,有些領導者永遠都不放心下屬,他們對下屬沒有信心,害怕交給下屬任務,下屬無法勝任。因此,很多事情他們能做就替下屬做了。可能你會問:“為什麼他們不教一教下屬呢?”因為他們會想:與其教下屬去做事,不如我親自動手,省得費時費力。

比爾·翁肯是美國著名的管理顧問,他曾提出過一個十分有趣的理論——背上的猴子。在這個理論中,“猴子”指的是每個員工應負的職責。管理者要做的就是給下屬分配職責,組織他們完成自己的職責。可是很多管理者卻把下屬的“猴子”背到自己身上,親自為下屬承擔職責,結果累壞了管理者,下屬也沒有得到鍛煉和成長,繼而他們失去主動性和獨立性。管理者替下屬背猴子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為這樣會打擊下屬的工作熱情,最後導致有才能的下屬流失,剩下的是一群懶散的庸才。

(2)擔心下屬的能力太強,害怕被比下去

有些管理者見下屬能力比自己強,處處提防著下屬,遇到有挑戰性的工作時,他們會親自攻克,生怕給了下屬,被下屬攻克下來之後,會讓自己顯得遜色。在工作中,他們搶著和那些比自己優秀的下屬比拚能耐,為的就是表現得比下屬強。這就很容易導致下屬沒有機會去做他們本該做的事情,因此,很容易打擊下屬的積極性。

(3)技術骨幹成了管理者

這種情況在很多企業普遍存在,比如,某個銷售員業績突出,公司提拔他為銷售經理。做了銷售經理,意味著要管理整個銷售團隊,可是他並不是管理方麵的人才,他隻是優秀的執行者。因此,一旦公司有了銷售任務,他就會一馬當先,這也會出現“替下屬做事”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