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如此嚴峻的形勢,長虹集團董事長趙勇在11月25日公司內部骨幹會議上宣布,長虹將實施不裁員、不降薪的過冬策略。趙勇表示,員工是企業創造價值的主題,人才是企業最可貴的財富,信心是企業迎接挑戰的基礎,企業的業績不是靠裁員裁出來的,而是靠凝聚人心做出來的。在當前特殊的時期,公司更應該凝聚人心,加大培訓和研發力度,為長虹的下一次騰飛積蓄力量。
越是危機,越不能輕易拋棄下屬,越能顯示出企業對員工的真情。當然,這並不是說企業不能裁員。如果企業麵臨破產的危機,不裁員就真的無法生存下去了,這個時候裁員也是無奈之舉。世界華人首富李嘉誠在經營企業的過程中,就曾有一次無奈的裁員舉動,不過他並不是隨便拋棄員工,他到底是怎麼做的呢?下麵來看一下他當年的經曆吧!
當年李嘉誠的倉庫裏堆滿因質量欠佳和延誤交貨退回的玩具成品。有些客戶上門索賠,有些客戶上門考察生產規模和產品質量,見到這種情況後,馬上扭頭就走。李嘉誠知道,客戶是企業的衣食父母,失去了客戶就沒生意可做,因此,李嘉誠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果真是牆倒眾人推,銀行得知長江塑膠廠陷入了危機,馬上派人來催貸款。李嘉誠焦頭爛額,痛苦不堪,隻好賠著笑臉接待,懇求寬限還款期限。但是怎樣才能從根本上應對企業破產危機呢?李嘉誠思前想後,最後決定裁員,因為工廠開工嚴重不足,裁員是節省成本的唯一辦法。
不過,李嘉誠的做法充分表達了溫情,他召開集體員工大會,坦誠地承認自己經營犯下的錯誤,不僅拖垮了工廠,還損害了工廠的信譽,最不能原諒的是連累了員工。他向那些被裁的員工賠禮道歉,並表示企業一旦有轉機,就會把他們召回來上班。如果到時候被裁的員工找到了更好的去處,他也不會勉強。
裁員之後,李嘉誠通過一係列的具體措施,穩定了企業的局勢。他拜訪銀行、原料商、客戶,向他們坦誠地表達歉意,承認自己的錯誤,請求原諒。同時,絲毫不隱瞞工廠的危機,懇求他們幫忙想對策。李嘉誠的誠意打動了很多人,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諒解,危機一步步地解除。最後,長江塑膠廠走出了危機。
公司走出危機之後,李嘉誠兌現了之前的承諾,把原來被裁的員工招了回來,並且在公司的集體會議上,李嘉誠向全體員工表達了感謝,肯定了他們在危機時,與公司同甘共苦的做法。然後,他通報了公司的收支情況,告訴大家:公司已經走出了危機,將迎來柳暗花明。會議結束後,李嘉誠給每個員工一個紅包,以表達對員工的獎勵,讓員工們非常受感動。
我們倡導:危機時,不輕易拋棄員工,但不代表永遠不拋棄員工、不裁員。因為企業麵臨的危機各種各樣,有時候是企業經營不善導致的,有時候是市場大環境決定的。這些時候員工是沒有過錯的,如果輕易裁掉他們,那麼他們是最無辜的。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如果裁員,一定要充分安撫員工的內心。
美國通用中國地區總經理曾說過,“任何人如果很樂意裁員,他就沒有資格當領導;反之,如果不敢裁員,也同樣沒資格當領導。”在這位總經理看來,每一位員工對公司都很重要,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要輕易拋棄他們,除非員工的能力達不到公司的要求。
用通用公司CEO傑克·韋爾奇的話來說,一家公司有20%的人卓越,有70%的人合格,可以接受,另外10%的人要淘汰。如果你可以把這10%的員工培養成合格的人才或卓越的人才,那麼最好先努力去培養。如果無法將他們培養成合格的人才或卓越的人才,那麼淘汰他們是必須的。否則,對那些20%的卓越員工和70%的合格員工是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