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管事先管人,管人要管心(2)(3 / 3)

IBM有個員工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給公司造成了1000萬美元的損失,事後他非常惶恐,他找到老板小沃森說:“我是不是該卷鋪蓋了?”

沒想到小沃森卻說:“你瘋啦?我們剛剛為你交了1000萬美元的學費,你想我們會讓這麼一大筆資產從公司流失掉嗎?”

小沃森的意思很明顯,他不會因為員工給公司造成了1000萬美元的損失而辭退他,因為這損失的1000萬美元是企業的成本,如果辭去員工,那麼這1000萬美元的成本沒有任何收益。因此,小沃森希望這位員工能夠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將來為企業贏得更大的收益。隻有這樣,那1000萬美元的損失才是有價值的。

在這一點上,日本的“經營之聖”稻盛和夫與小沃森的做法十分相似。曾有記者問稻盛和夫:“為什麼你經營的京都半導體會如此成功?”稻盛和夫說:“因為我們從來不因為失敗而處罰員工。如果一個員工在某項計劃中遭遇失敗,我們還會立刻給他另一項任務……雖然前一個計劃失敗了,但是那個員工還是從中學到不少,並可以憑借過去的經驗再向前邁進。”

如果你能做到像小沃森和稻盛和夫那樣,對員工的犯錯有清醒的認識,那麼,下一次麵對犯錯的員工時,你不再是暴跳如雷,怒火中燒,橫加指責。員工再也不會在犯錯後膽戰心驚,畏畏縮縮,在今後的工作中畏手畏腳,害怕一旦犯錯了,就會遭到你的痛斥。這樣一來,員工會輕裝上陣去工作,更容易將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揮出來,為企業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當員工犯錯後,給他戴罪立功的機會,既體現出領導者的智慧,又能表現出領導者的胸懷。這就很容易贏得員工的敬重和信任,使員工更好地應對工作。在這一點上,華人企業家李嘉誠可謂是領導者的典範,他對那些有功的屬下倍加珍惜,但對犯錯誤的員工也沒有心存怨恨,而是給他們改過的機會。

李嘉誠曾不止一次說過:“作為一個企業家就要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隻要你選定了人才就要敢放手讓他們去幹,不要怕他們犯錯誤。一次犯錯,兩次犯錯,不可能永遠都犯錯。”在李嘉誠看來,雖然每個管理者都不希望員工犯錯,但是當員工犯錯之後,管理者感到不痛快、怒斥員工並不能解決問題,隻有把員工犯的錯當成企業為員工交的學費,引導他們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才能減少員工犯錯的幾率。

有一次,李嘉誠屬下的一個年輕經理和外商談判時,見外商非常傲慢無禮,對合同條款一再地挑三揀四,於是覺得外商根本沒把他放在眼裏。也許是沒有經驗,也許是年輕氣盛、情緒比較衝動,這位年輕的經理居然和外商在談判桌上大吵起來,導致合同沒有簽下來。

李嘉誠得知此事後,把年輕經理叫過來。年輕經理內心非常忐忑,他想:這次把生意搞砸了,還和大客戶吵了起來,肯定會被罵一頓。但是沒想到,當他走進李嘉誠的辦公室時,李嘉誠根本沒有批評他,而是讓他好好總結一下教訓,以後注意談判的技巧,為下次談判做好準備。

年輕經理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以為自己聽錯了。但是李嘉誠斬釘截鐵地說:“你已經和這個客戶打過交道,對具體的事務比較了解,沒有人比你更合適完成這份工作。所以,我派你繼續攻克這個客戶。”年輕經理果然不負李嘉誠所望,他通過努力成功地與外商簽訂了合同。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會犯錯誤,相信小沃森、稻盛和夫、李嘉誠他們也犯過錯誤。如今他們功成名就了,他們深知犯錯對個人進步的重要意義。因此,他們懂得在管理中包容員工的錯誤。身為公司的管理者,你是否也應該有這樣的認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