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綜合管理體係(2)(3 / 3)

(2)強調領導作用,立足全員參與的思想

ISO14000係列環境管理體係標準強調:體係的成功實施有賴於多個層次和職能,特別是最高管理者首先應針對組織的現行環境狀態、組織的價值觀、相關方及法律法規的要求以及組織所遵循的準則,領導組織製定環境方針並對產品、活動和過程的環境管理工作做出承諾。根據標準對環境管理體係的要求,環境管理的職責不僅限於最高管理者,而且要滲透到組織內“所有的層次與職能”,即組織內的任何部門和人員,隻要其工作可能對環境產生影響,都應具備環境意識,承擔相應的職責,努力完成環境目標。

(3)預防為主的思想

ISO14001∶1996《環境管理體係-規範和使用指南》指出:“本標準的總目標是支持環境保護和汙染預防。”從ISO14001∶1996《環境管理體係-規範和使用指南》和ISO14004∶1996《環境管理體係-原則、體係和支持技術通用指南》所闡述的環境管理體係的基本要求也體現了預防為主的思想。如環境方針要求最高管理者在方針中承諾預防汙染,規劃、實施、運行、檢查和糾正措施、管理評審等環節都具備預防的功能。ISO14000係列環境管理體係標準強調遵循生命周期環境管理的思想和要求,提倡對產品或過程全部生命周期進行環境規劃,提倡承包方和供方建立環境管理體係,將預防為主的思想滲透到產品或過程的全部生命周期,以實現全過程預防汙染。

(4)持續改進的思想

ISO14001∶1996《環境管理體係-規範和使用指南》將持續改進定義為:“強化環境管理體係的過程,目的是根據組織的環境方針,實現對整體環境表現(行為)的改進。”這個定義包括兩方麵含義:一是環境改進,是根據組織的環境方針,實現對整體環境表現(行為)的改進;二是環境管理體係的改進,是根據組織內、外部要求和變化,按照標準的運行模式,經規劃-實施-檢查-評審的動態循環不斷對組織的環境管理體係進行改進。對所有組織來說,持續改進是必不可少的過程。建立環境管理體係的目的是預防汙染,改進環境表現(行為),實現環境的改善,但環境表現的改進依賴於環境管理體係的持續改進。持續改進的思想貫穿於環境管理體係標準的始終,標準基於PDCA循環提出了動態循環的環境管理過程框架,為建立環境管理體係的改進機製提供了指南。一個組織,通過堅持持續改進的不懈努力,可實現環境方針和承諾,最終達到改善環境績效的目的。

6.ISO14000係列環境管理體係標準的內容

ISO14000係列環境管理體係標準的內容包括環境管理體係術語和環境管理體係要素。

(1)環境管理體係術語

ISO14001∶1996《環境管理體係-規範和使用指南》給出了有關環境管理體係的13個術語,即:環境、環境因素、環境影響、環境方針、環境目標、環境指標、組織、相關方、環境管理體係、環境管理體係審核、環境表現(行為)、預防汙染和持續改進。這13個術語貫穿環境管理的全過程,體現環境管理體係各個運行環節的具體特點。

(2)環境管理體係要素及其邏輯關係

環境管理體係標準的內容由5個一級要素和17個二級要素組成。

7.ISO14000係列環境管理體係標準的運行模式

ISO14000係列環境管理體係標準是以PDCA模型(又稱戴明模型)為基礎。PDCA模型是指一個組織要持續改進其活動,應按策劃(Plan)、實施(Do)、檢查(Check)、處置(Action),即PDCA4個環節進行動態循環:首先進行策劃,做一個整體計劃安排;後按計劃實施;實施過程中不斷進行檢查;再利用檢查的結果改進工作或調整規劃。如此循環步步上升使工作質量不斷地提高,以實現組織的持續改進。ISO14000係列環境管理體係標準構造的環境管理體係模式就是一個周而複始、螺旋上升的動態循環過程。

結合標準條款,建立、實施並不斷改進環境管理體係的動態循環過程可描述如下。

(1)規劃

確立組織環境管理總目標和具體指標,規劃實現途徑,製定對策措施。其具體活動有以下幾方麵。

①識別並確定現有環境狀態。重點通過識別該組織的環境因素、環境影響以及現行環境管理的實踐和有關環境法規要求,找出組織在環境因素控製上的薄弱環節、缺陷,尋找改進環境表現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