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常用質量分析技術(1)(2 / 3)

根據各個區間的數據分布頻數,可以直觀地檢查出該過程是否近似服從正態分布、分布中心偏離規格中心的情況、質量波動情況等。

檢查表法是否有效,關鍵在於檢查表的設計是否科學合理,而檢查表的格式受檢查對象、資料內容、檢查目的的影響,因此在設計過程中要盡量做到記錄方便,少計算,項目明確。不但設計者對表的作用、如何使用要清楚,而且也要讓使用者清楚。

5.3分層法

當利用檢查表收集到的數據資料比較複雜時,為了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找到解決問題的措施,必須對所搜集的數據進行進一步整理和分析。

5.3.1概述

1.定義

分層法也叫分類法、分組法,是指依照一定標誌對數據進行分門別類的整理和彙總的方法。對於那些雜亂無章和錯綜複雜的數據資料,通過有效的分層,可以使我們發現隱含在數據背後的客觀事實,對於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分層的作用

①是分析數據、利用數據的基礎;

②為有效地使用其他工具與技術創造條件;

③可以提高數據的使用價值,便於找到原因和采取正確措施。

例如,已知某高中一年級學生期末語文、數學、英語、曆史、地理五科總成績為465分(每科滿分為100分),直接看,平均每科93分,相當不錯。當我們對其成績按科進行分類時,其結果是:語文97,英語97,數學96,曆史96,地理79。發現該生的地理成績相當不理想。

3.分層的原則

①相近、相同類型或同性質的數據分在同一層;

②不同層的數據差異應盡量大。

4.分層的方法

分層的目的不同,分層的方法一般也不同。通常可以按以下標誌進行。

①人員——可按年齡、性別、職業和技術水平等進行分層。

②時間——可按不同的班次、日期等進行分層。

③測量——可按測量設備、測量方法、測量人員、測量取樣方法和環境條件等進行分層。

④顧客——可按偏好、收入、性別和年齡等進行分層。

⑤材料——可按產地、批號、供方和成分等進行分層。

⑥方法——可按不同的工藝要求、操作參數、操作方法和生產速度等進行分層。

⑦設備——可按不同的產地、新舊程度和工藝類型等進行分層。

⑧環境條件——可按亮度、清潔度、溫度和濕度等進行分層。

5.分層法的應用程序

分層法的應用程序是:

①收集數據;

②根據目的選擇分層標誌;

③對數據進行分層;

④按層對數據進行歸類;

⑤根據歸類結果製作表或圖;

⑥根據表或圖找出規律或存在問題。

5.3.2應用

某廠裝配齒輪箱,發現齒輪箱與箱蓋之間經常會漏油,為查出原因,有關人員對現場裝配過程進行跟蹤調查,發現塗黏合劑的3個工人(甲、乙、丙)的操作方法不一樣;另一個是所使用的汽缸墊有兩種,一種是A公司生產的,另一種是B公司生產的。

為了驗證問題的原因,以便及時采取糾正措施,改善和提高裝配質量,現抽取50件該裝配過程裝配的齒輪箱,檢測結果是19件會漏油,漏油發生率達到19÷50×100%=38%。

為有效分析出問題的原因,對所收集的50件檢測數據按操作者進行分層(即分類)。

由發生率大小可知,乙的操作方法比較理想,如果全用乙的方法塗黏合劑可能會減少漏油。

為了驗證汽缸墊的種類是否對漏油有影響,再按汽缸墊的供應單位對50件檢測結果的數據進行分層。

由發生率大小可知:使用B公司提供的汽缸墊漏油率比較小,如果全用B公司提供的汽缸墊,可能會減少漏油。

綜合以上分層分析結果,可得:全部采用B公司製造的汽缸墊、運用乙的方法塗黏合劑可能會減少漏油。

以上分析特點是:按操作者的方法和按汽缸墊供應的單位不同分別進行分層分析,然後再把兩次分析結果進行綜合得出最終的結果。但問題是,不同的汽缸墊產地對塗黏合劑的方法有不同要求嗎?不同操作方法(即塗黏合劑方法)的效果與汽缸墊產地有關嗎?為了進一步印證以上兩個問題是否存在,把供應單位和操作者方法兩個因素同時考慮,對50件檢測結果的數據進行二元分層(即分類)。

由二元分層結果,可得以下的分析結論:

①A公司提供的汽缸墊用乙的方法塗黏合劑效果最好;

②B公司提供的汽缸墊用甲的方法塗黏合劑效果最好;

③不管是A還是B公司提供的汽缸墊,用丙的方法塗黏合劑都會造成漏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