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返工或返修
返工或返修後的產品都必須重新檢驗。返工後仍達不到規定要求的,應按不合格評審和處置的程序進行評審後處置。返修後未達到評審時確定的質量要求的,一般應予報廢。如果返修後又出現新的不合格項目(特性),則應按不合格品評審和處置的程序重新提請評審和處置。
(3)降級
對降級使用的產品一定要嚴格按降級使用,不得隨意恢複其原來級別。那種帶有可能影響顧客生命和財產安全的不合格品,絕對不能作為處理品銷售。
(4)讓步放行
讓步放行的常見情況如下。
①讓步放行後整機產品的質量無大礙。
②讓步放行後期待隨後的過程予以補救。在進行不合格評審時,有關的補救措施不僅應提出來,而且還應該加以必要的驗證,以確保其切實可行。因為如果控製不當,很可能會產生新的更為嚴重的不合格。
③涉及最終產品的讓步放行。這種讓步放行對顧客及最終使用者很可能產生直接影響。
如果合同規定,這種讓步放行必須經顧客或其代表授權才能進行。
不管是哪種情況,讓步放行都必須嚴格控製,以免久而久之對內形成一種產生一點差錯沒關係的感覺,對外造成顧客的不信任。
3.不合格品的分析製度
1)“三不放過”原則
每次出現不合格品都應堅持“三不放過”原則,即產生不合格的原因不明不放過,產生不合格的責任者不清不放過,沒有針對不合格的原因製定並落實糾正措施不放過。“三不放過”表明不合格品經評審並處置了,事情並沒有完,還要抓住不放,查原因、明責任並落實糾正措施,防止類似的不合格再發生。為此,組織應建立不合格品的分析製度。
2)不合格品產生的原因
對產生的不合格品,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去分析其原因:
①對於產品加工、儲存或搬運的購進材料、過程、工具、設備或設施存在故障、誤操作或不合格,包括其中的設備和運行的體係;
②程序和文件不當或缺少;
③不符合程序要求;
④過程控製不當;
⑤計劃安排不當;
⑥缺乏培訓;
⑦工作環境不適當;
⑧資源不足;
⑨過程固有的變異。
3)質量分析會議製度
質量分析會是對員工進行質量教育,發動員工查找質量隱患,查清質量事故(不合格)原因,總結經驗教訓,促進質量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提高的有效形式。
質量分析會議的類型如下。
(1)綜合性質量分析會議
綜合性質量分析會議主要從宏觀、全麵衡量的角度來進行分析,需要按固定的時間間隔召開。如組織每季度召開一次,部門每月召開一次,車間每周召開一次。綜合性質量分析會的主要任務是檢查各項質量計劃的完成情況,分析質量發展的趨勢並製定控製措施,分析重大質量問題發生的原因並製定改進措施,總結交流質量管理經驗,通報有關質量信息等。
(2)專題性質量分析會議
這類會議主要是針對某一質量問題(不合格)、某一項目或某一課題召開的。其主要任務是分析質量事故(不合格)或質量隱患的原因,分清並落實質量事故(不合格)的責任,製定糾正或預防措施,對不合格品進行評審並作出處置決定等。一旦發生質量事故(不合格)或發現質量隱患,發生嚴重違反規定程序和質量製度事件,遇到重大質量難題,推廣先進技術或先進操作方法,布置重大質量改進措施等,必須召開專題性會議。
4)糾正措施
糾正措施的製定和落實是為了防止不合格的再發生。按糾正措施的性質和複雜程度,可分為以下幾種。
(1)一般糾正措施
針對的原因通常隻涉及不合格責任單位內部的管理狀況的改進,不涉及產品技術狀態更改,由責任單位自己組織實施。
(2)重要糾正措施
針對的原因通常涉及兩個以上的單位以及產品技術狀態更改(如更改圖樣和技術文件,改進設備等),可能需要組織投入新的資源,由有關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3)攻關糾正措施
主要針對那些在短期內不能解決的、涉及管理和技術上的難題或難關,通常需要組織投入新的資源。這樣的糾正措施由主管攻關的單位負責,有關單位配合實施。
4.2.4數據分析
通過監視與測量,組織可獲得來自顧客和其他相關方、質量管理體係、過程和產品的大量數據。充分開發和利用這些數據,對質量管理體係具有重要的意義。
1.數據分析的作用
①確定變化趨勢。通過持續的搜集、分析同一對象的數據,可以及時發現其變化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