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質量管理體係的運行和監控(3)(3 / 3)

②確定運行業績。通過數據分析得到的相關指標,可以用來反映質量管理體係或某一過程的運行業績情況。

③確定顧客滿意與不滿意。

④確定與顧客要求的符合性。雖然組織的任何一種產品都不可能百分之百的符合顧客要求,但可以通過數據的搜集與分析,對符合情況進行動態管理,使其保持在一個預期的範圍之內。

⑤確定質量管理體係的有效性和效率。

⑥確定供方的作用。供方是組織的重要資源,也是組織產品質量控製不可或缺的對象,因此必須利用對供方監視獲得的數據,對其質量管理和產品質量進行分析判斷。

⑦獲得質量經濟性及財務和市場的業績。組織通過對財務測量獲得的數據進行分析,可獲得質量管理體係在經濟性和市場方麵的業績狀況。

⑧進行業績的水平對比。利用數據分析獲得的業績指標進行縱向、橫向對比,找出組織的優、劣勢。

2.數據分析的基本程序

①確定數據的來源,即識別和確定需要哪些數據。因為獲得數據都要支付一定的費用,且組織的質量管理並不需要全部數據,而隻需要其中那些與質量管理相關的數據。

②確定數據收集或上報的渠道。組織的數據分析是按需要、分層次進行的。組織內部的數據一般是由下一級搜集者向上一級需要者提供,逐層上報的。因此,如果搜集的渠道不暢通,相關層次就難以及時獲得有關的信息。對於外部數據,則應規定相關的責任部門去搜集、整理,並按規定程序上報。

③確定用於數據分析的統計方法。如果沒有采用合適的統計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蘊涵在數據中的客觀事實就難以揭示出來,數據的利用價值就會大大降低。

④對原始數據進行搜集和整理。原始數據的搜集和整理是數據分析的基礎,因此要注意確保搜集和整理的工作質量。

⑤對數據進行分析,向有關人員或部門提供分析結果。利用規定的統計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並按規定的程序向相關人員或部門報告,為相關人員或部門評價質量管理體係或決策提供依據。

⑥根據分析結果確定改進的區域並采取有效的糾正或預防措施。根據分析結果對照相應的質量計劃和目標、有關規範和要求,凡是不足的地方,就是改進的區域。另一方麵,數據分析有助於確定問題的原因,從而有助於采取有效的糾正或預防措施。隻有製定並實施了措施,數據分析的任務才算完成。

3.組織應當搜集和分析的數據

組織需要的數據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經常性需要的,可能需要按月、季度進行統計分析;二是臨時性需要的,即針對某一項目臨時組織進行收集。對於前者,應形成製度並按規定實施搜集和分析;對於後者,有時需要組建臨時機構去搜集和分析。雖然不同組織所需的數據的種類、多少一般不同,但對質量管理體係來說,下列項目的數據,任何組織可能都需要搜集與分析。

①反映產品質量狀況的動態數據。如搜集檢測數據,並加工形成產品合格率、廢品損失率、一次交驗合格率等。

②反映顧客對產品質量滿意狀況的數據。如搜集顧客的投訴、意見,並整理成顧客投訴率、滿意率等。

③反映質量經濟性的數據。主要是指內外部故障成本、預防成本、鑒定成本等方麵數據。

④反映質量管理狀況的數據。如質量教育培訓、QC小組活動、質量獎懲、設備管理、計量器具管理等方麵數據。

⑤反映供方質量狀況的數據。主要有供方提供產品的檢驗結果數據及對其質量管理體係進行監督、審核、獎懲、考察所獲得的數據。

4.質量指標及其采用原則

組織應建立自己的質量指標體係,以便為有效地統計分析數據提供依據與途徑。以下列出的5個方麵質量指標,可供組織根據實際情況選用。

1)反映產品質量狀況或產品質量水平的指標

(1)產品質量等級品率

當組織已根據產品質量水平把產品分成優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3個等級時,則可以利用以下公式計算產品質量等級品率:

產品質量等級品率=1.5×優等品產值+1×一等品產值+0.5×合格品產值/分等產品產值×100%

說明:產值均按不變價格計算,不合格品不納入統計。

(2)產品抽查合格率

產品抽查合格率=抽查合格批(次)數/抽查批(次)數×100%

說明:該指標可適用於外部與內部對產品質量的抽查。用於反映外部抽查時,一般按每年累計計算,並應確保100%合格。

(3)處理利用品率

所謂處理利用品是指產品不合格,但經不合格品評審後決定讓步放行的產品。處理利用品越多,反映其質量水平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