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質量管理的理論基礎(2)(2 / 3)

物質動力,主要是工資製度、物質待遇和獎金、福利等。它是以適量的物質鼓勵來調動人的積極性。物質動力是根本動力。不重視物質動力,或者物質動力用的不是地方,就可能受到惡化的物質後果的懲罰。解決問題的辦法除了用合理的管理辦法加以封閉,用物質的辦法來解決物質問題外,還必須充分發揮其他兩種動力的作用。

精神動力,主要指信仰(革命理想、愛國主義等)、精神鼓勵(榮譽、稱號),也包括日常政治思想工作。它是用精神力量來激發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管理是人的活動,人有精神,必有精神動力,這是客觀存在的。精神動力不僅可以補償物質動力的不足,而且其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威力。

人是社會人,而不是純粹的“經濟人”,都要在群體的生活中得到感情的滿足。同誌的友誼,組織的關懷,也會激發一個人的熱情和幹勁。高效率的管理要求在組織內創造一種有原則、和諧、相互了解、信賴和相互支持的氛圍。同時,要使每個人都感到他的存在,他的價值,他受尊重和信任並被人關心。要使他知道,他的努力得到社會的承認。當他做出成績時,要使他感到對社會有貢獻;提出建議時,要使他感到建議已受到重視;在他困難時,會得到幫助和支持;他犯錯誤時,會受到公平的對待。這就會使人產生歸宿感、向心力,產生自覺維護榮譽的力量,形成集體意識和巨大的群體力量。這就能更好地克服困難,完成任務。

信息動力,是通過信息的交流產生的動力。從管理的角度看,它有超越物質動力和精神動力的獨立性。書本、情報、經驗,甚至傳統、作風、愛好、誌趣等,都是信息動力的組成部分。在運用信息動力時要注意信息量的適度。事實上,信息量不一定越大越好。適當的信息量可以成為促進個人與機構發展的動力。信息量過多,也可能導致行動無所適從。科學管理不一定要獲得一切信息,而需要的是足夠、適當的信息量。最大的失策,往往來自信息的混亂和信息量過大造成的失真。

如何正確運用上述的3種動力呢?首先,要綜合、協調地運用。3種動力可以同時存在於一個管理係統中,但對不同的管理係統,3種動力不會絕對平均,而必然會有差異;就是在同一個管理係統,隨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其比重也會變化。因此,要及時洞察和掌握這種差異和變化,善於辯證地運用,才能使其健康地運轉。其次,要正確處理個體動力和集體動力的辯證關係。管理是社會活動,現代管理更是與社會化大生產融為一體的。它必然以一個集體目標作為自己管理的前提。集體是由個體組成的,每個個體又有自己的目標。一般而言,集體和個體都有各自的3種動力,兩者絕不會完全一致。對個體和集體之間的矛盾必須因勢利導,綜合平衡,允許在大方向基本一致的前提下讓集體和個體充分自由發展,去奪取此時、此地、此條件的最佳效益。另外,個體往往容易著重眼前動力,眼前動力和長遠動力總是緊密相連的。它們是“標”、“本”關係。現代管理不可忘記“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法則。最後,在運用動力原則時,要重視“刺激量”這個概念。忽視刺激量,就不能有效運用動力原則。

(3)行為原則

管理者對管理中各類人員的多種行為進行科學的分析和有效的管理,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多級、各類人員的積極性。這就是管理的行為原則。

調動多類、各級人員的積極性是做好整個管理工作的根本,如何對自己的下屬人員進行科學管理是一個十分關鍵的問題。科學管理遵循行為原則,其根本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調動、鞏固和充分發揮人們的積極性。為此,有以下3點值得注意。

①要盡力解決下屬人員的正當、合理的物質和精神方麵的客觀需要。這是調動人們積極性的根本前提。在社會主義國家,以下4種需求是人們正當、合理、普遍性的客觀需要:

一是真實的,不是名不副實的按勞分配,多勞多得;二是國家主人翁榮譽感受尊重;三是同誌式的友誼和組織的溫暖;四是積極進取行為得到鼓勵。為了調動人們的社會主義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鼓勵他們為社會主義多做貢獻的敢想、敢說、敢做的積極進取行為,必須有切實可靠的措施。在管理工作中堅決反對、認真克服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的平均主義;堅決反對、認真克服高高在上的官僚主義和嚴重脫離群眾的特殊化表現;堅決反對、認真克服扣帽子、打棍子、抓辮子、無限上綱,容不得別人“冒尖”的狹隘嫉妒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