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番問話,使對方談興濃厚,最終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巧手點金]
如果出現開局冷場的情況,怎麼處理呢?陷入冷場時,主持人應分清原因,分別采取相應的對策措施。
一是與會者無思想準備,一時難以發言。特別是事先沒有打招呼,臨時召開的會議容易出現冷場,這時會議主持者可以鼓勵大家先談不成熟意見,在討論中再補充完善,也可以讓大家先做短暫的準備,然後發言;
二是與會者對所討論的議題不理解、不明白而感到無從開口,會議主持者應詳細、明確地交代議題,對與會者進行耐心啟發;
三是會議議題直接涉及與會者多數人的利益,因有顧慮而造成的冷場,會議主持者應先啟發與其利益關係不太大的,或者是大家公認比較正直、公道的人發言,然後再逐步深入。隻要有人開了頭,冷場就會變成熱烈;
四是會議議題有一定的難度和複雜性,一時不易提出明確意見而出現冷場,這時會議主持者可以由淺入深,啟發大家開動腦筋,逐步接觸問題的實質,也可以選擇分析能力強、比較敏銳的同誌率先發言,打開突破口再引導大家討論發言。
技巧2:會議中:因境製宜,調動情緒
[經典回顧]
會議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進行的。會議的順利進行有賴於良好氣氛的營造,精彩的開場白可以使與會者感到要討論的是與人們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或是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這樣就能刺激與會者的興奮點和吸引其注意力,充分調動各種積極因素,將會議導向圓滿成功。開場白要陳述的包括會議主題、目的、意義、議程和開法等內容是必不可少的,但這絕對不是要囿於程式,不加以變通,而是要根據實際,因境製宜,靈活安排。
領導者要想成功主持會議,除了必須具備敏捷的思維能力、靈巧的口頭表達能力、高超的應變能力外,還必須善於充分利用聽眾共同置身於其中的環境或議題所涉及的環境。巧借環境術就是巧妙地利用這些環境的辦法。
會議的類型多種多樣,不同會議所需的氣氛也不同。
征求意見的會議要求各方暢所欲言,集思廣益,需要的是生動、熱烈的場麵;研究解決問題的會議需要的是嚴肅、莊嚴的氣氛;歡迎會上語言要熱情洋溢;歡送會上,言語中就要流露出依依惜別之情。
營造會場氣氛,調動人們的情緒,不是靠大喊大叫,粗聲厲氣。
例如某廠為解決生產中存在的工序間銜接不暢的問題,擬就個別班組存在的“磨洋工”現象進行批評。領導上來就說“今天把你們找來,就是讓你們知道,你們拖了廠裏的後腿。你們說該怎麼辦吧?”
劍拔弩張,“嚴肅”的會場氣氛夠濃的吧,可這樣不問青紅皂白的一通發作,甭說引起對方共鳴,恐怕求得合作都很難。會場成了戰場,這會怎麼開?
下麵是一篇較為成功的歡迎詞的開頭,恰與上文中的實例形成對比:
“春來誰做韶華主,總領九英是牡丹。”古都洛陽迎來了第九屆牡丹花會。熱情好客的古都人民,誠摯地歡迎外國朋友、港澳台同胞和來自祖國各地的客人光臨洛陽!……
主持人的歡迎詞真誠感人、恰到好處,令人如沐春風,烘托出喜慶的氣氛,又讓人感到與當時的場合相吻合而無媚俗之感。
[案例分析]
一次,張主任召集全單位人員開會,當時會場比較嘈雜,聽眾情緒還未安定。張主任這樣開頭了:“有個笑話說,張飛和關羽參加一次劉備召開的軍機會議,當時大家正交頭接耳,劉備無法講話。張飛說:‘哥,看我的。’於是他用在長阪坡喝退曹軍的大嗓門吆喝一聲。結果大家沒有平靜下來。關羽說:‘小弟,你那手不行,還是看我的。’於是,他便坐在劉備的位子上,捋須凝目,似有所思。這下子大夥兒覺得奇怪,倒安靜下來了。其實,這隻是個笑話,剛才大家交頭接耳,現在為什麼靜下來了?這個問題留給大家思考,我今天所要講的主要內容是……”
生動貼切的故事,立刻引起了聽眾的注意,會場很快安靜下來了。
還有一次,情況正好相反。張主任要講話了,會場氣氛太嚴肅,跟講話的內容不協調。為把氣氛搞活躍些,張主任又做了這樣的開頭:“有個善於演講的人總結了一條經驗,要調動會場情緒,隻要注意看兩個人:
一個是看長得最漂亮的,看著這個人,可以使你講話更有色彩;第二個是要注視會場上最不安定的那個聽眾,鎮住他,使你講得更有信心。我想學習這個方法,可咱們這兒長得漂亮的、英俊的有100個,可是沒有發現不安定的聽眾,這可叫我難辦了……”
張主任巧借環境,用風趣幽默的開場白來緩和、調節氣氛。使大家的情緒得到緩解,全場氣氛不再緊張。
[巧手點金]
會議中經常會出現沉悶的現象,這很正常。但是作為主持人,如果讓會議陷入沉默那就是失敗的,不合格的主持人。當一部分人在會議上沉默時,主持者應當思索沉默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采取對策。會議中的沉默通常有以下幾種情況:
1.害羞、膽小的沉默。有些人膽小,當他們想在眾人麵前講話時,舌頭就發緊。不要問一些使人難於回答的直接問題使這種人感到難為情,相反,問一些你認為他們能夠回答的問題,例如,有關他們的工作、家庭或他們如何處理某一特殊情況的問題。有機會就表揚他們,拍拍他們的肩膀,幫助他們克服發言時的不安心理。
有的人有較好的意見和看法,但因為某種顧慮而沉默不語。對於這種情況,主持人應想辦法打消這些人的顧慮,支持他們發言。有的人怕講不好,被人譏笑,既想講又不敢講,會議主持人要尋找機會鼓勵他發言,表示出對他的發言很感興趣,促使他大膽發言;
2.清高的沉默。如果是與會人員清高閉守、不肯多言而保持沉默,這一類人往往是閱曆較深、比較嚴謹、有自己的見解。他們一方麵想表現自己,另一方麵又擺出一副清高不凡的架子。對這類人,主持者應該多給他們一些鼓勵和尊重,讓他感覺到自己的意見很重要。
3.無所謂的沉默。當會議議題與部分人關係不大時,有人會認為議題與己無關,抱無所謂的態度而不願開動腦筋。會議主持者應采取恰當的方法把他們引導到會議議題上來,促使其思考問題;
4.對立的沉默。這類人要麼是對議題有不同意見不想說,要麼是對主持人有意見不願說,就會采取不予理睬的態度。主持人應從團結的願望出發,不計個人恩怨,主動、熱情地引導他們發言,以親切的感情和語氣使他們改變態度,並對他們的發言持重視態度,鼓勵他們講出自己的真實看法,對不正確的意見也不要介意。
當然,會議中還有一些出自其他原因的沉默現象。如有的人不吭聲是表示同意,有的暫時不表態是想聽別人意見後再說,有的人不表態是沒有新的意見等,這些情況均屬正常,不必在意。
技巧3:有效控製會議節奏
[經典回顧]
會議節奏的快慢能直接影響會議效果,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節奏過慢,會延長會議時間,浪費人力物力;節奏過快,有可能造成認識膚淺,對問題議得不深,研究不透,決策草率,達不到會議的目的,嚴重的會造成重大失誤。因此,領導者一定要注意控製好會議的節奏。啟發引導大家,始終遵循會議既定的議題去進行充分討論,才能達到預想的目的。
這就要求領導必須使與會者充分了解會議目的,一開始就要講明會議都有哪些議題以及與會者需要承擔什麼任務,等等。你可以在會前擬定一個會議計劃表,對會議議題的難易、議程的前後安排、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對策要有充分估計。在表述會議目的時,要做到表述清楚,有條有理。把會議的目的、要求、內容等全部告訴與會者,並且要做到層次清晰、邏輯嚴密、表達準確、中心突出。決不能邏輯混亂,主次不分,使與會者不知所雲、無所適從。
會議進行中要時刻留心會議的進程,控製好節奏。發現節奏過慢,應采取措施調動與會人員的注意力,主動提問,多加啟發引導,必要時也可提醒大家抓緊時間,圍繞中心議題,發表不同意見,相同意見從簡或不再重複。如果節奏過快,就要提醒大家沉住氣,時間充足,認真思考。
會議的時間有其限度。一般會議的時間以2小時為限度,是從考慮人的生理以及心理的條件而來的。超過2小時以上拖拖拉拉、鬆鬆散散的會議,隻會增加疲勞而不會產生好的智慧。為了保證在有限的時間獲得滿意的結果,作為主持的領導者有責任控製會議的節奏,有張有弛,既使與會者充分交流意見,又要避免發生互相扯皮的現象。
有些發言者話太多。他們喜歡自己說話,似乎要利用每次會議來壟斷討論。對於這種情況,主持人出於對發言者的尊重,一般不應當麵直說,而應尋找機會作出巧妙的暗示。如果他發言了,給他適當的時間,然後說,“你提出的幾點很好。現在讓我們聽聽其他人的。”以此打斷他。如果這一招不靈,就限定時間,比如,每人發言兩分鍾。若是任由這些口若懸河者不著邊際、沒完沒了的鴻篇大論,結束討論怕是要“等到花兒也謝了”。
有的人不願在大庭廣眾之下發表自己的意見而習慣於與周圍的人,竊竊私語,這往往會幹擾會議的正常進行。如果交談達到必須加以製止時,你可以通過直接提問來試著打斷交談者,也可停止發言,等著他們安靜下來。如果這也不管用,你可以對他們說:“如果你們有什麼要說的,請大聲說出來,好讓每個人都能從你們的討論中獲益。”
與會者在針對某個問題展開討論時,由於各自的學識、背景、素質、經驗與價值觀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作出的判斷、提出的解決方案也不盡相同,與會者往往會各持己見,據理力爭。這是討論深入的表現。但如果意見已趨向集中,這時主持人就應適時終止爭辯。否則,針鋒相對的雙方互不相讓,爭得麵紅耳赤,既浪費了時間,又妨礙會議下麵議程的進行。在一些情況下,會議或許會成為發泄私人恩怨的最好場合,有人會利用它來給部門、單位的工作製造麻煩。作為領導,很可能會成為惡語中傷的對象,遭到攻擊,你可能會惱羞成怒,大發雷霆,站出來和對方理論,這實際上已經偏離了會議的主題,不知不覺中正中對方下懷。他的目的就是要讓你狼狽不堪,在眾人心目中留下一個壞印象。作為會議主持者,要保證會議完成既定目的,巧妙的語言技巧,可以使你從不利境地中從容地走出來,避免一場無謂的爭吵。
有效地控製會議的進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使各項活動盡可能地依照事先預定進程推進,不要輕易加以變更。在有限的時間內,圍繞主題展開充分討論,那種天馬行空的“座談”,隻會使會議脫離軌道,進程緩慢,作為主持人,可以采用下麵的方法來糾正離題的人。你可以說:“這是個頗有意思的意見。這對討論我們的問題適用嗎?”這樣可能會使對方覺察到他們離題了,從而回到正軌上來。
[巧手點金]
在會議發言中還常會出現跑題的現象。這種現象與冷場恰恰相反,可以算是會議“熱烈”的過了火。離題時不可強扭,也不能不扭。強扭會挫傷積極性,不扭就可能開成無效的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