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避免分心和消除物理障礙。這個技巧是關於安排物理環境。當別人和你講話時,請關掉手機,調低尋呼機的聲音。不要因為聽到鈴聲就馬上去接電話。不要由於有張桌子隔開大家就和他人保持一定的距離。提前安排好椅子的位置,不要讓你們之間有物理障礙。在工作環境中,要盡可能地提供舒適的談話環境。
5.自始至終保持對他人的尊重。對別人的講話內容發表議論或者關心講話者是誰,就會讓你成為選擇傾聽式聽眾。如果你的講話或回應類似議論的方式,你就讓交談關係籠罩了緊張的氣氛。當你表現出對他人尊重時,你就建立了自信和誠懇的氛圍。不管你的意圖如何,人們隻能看到你的行為。如果沒有自始至終地表現出對他人的尊重,積極傾聽是不會起作用的。
技巧2:管好你的嘴和手,少插話,少插手
[經典回顧]
過去,管理者集各種大權於一身,處處小心,大事小事都一個人說了算,管理起來費時費力;而員工唯一的工作就是服從指揮,領導怎麼說,員工就怎麼做,也不必對結果負責。而現在,企業更需要團隊合作,那種以權力為中心、自上而下、等級森嚴的管理方式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的需要了,上、下級角色正在發生徹底改變,級別關係越來越模糊。
在團隊中,並不特別強調權力,而是強調以摩托羅拉式的“自我承諾”來實現共同目標。管理者不再是集權者和發號施令者,他們正逐漸向教練、顧問、推動者、支持者和服務者等角色轉變,同時,他(她)們的管理壓力也相應降低。作為團隊領導者,管好你的嘴和手,少插話,少插手,你應適時控製自己發表演說和多管“閑事”的欲望,讓下屬有更多參與的機會和發揮的空間。你不必擔心員工會將事情弄砸,他(她)們根本不象你想象的那樣脆弱和無能。每個人都很有潛力,如果給他(她)們機會,你會逐步發現:他(她)們往往幹得比你期望的還要好。員工參與決策的程度越來越高,對企業的責任感和歸屬感也越來越強。每個人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團隊工作,自覺地分擔壓力和困難,工作效率與效益大大提高。顯然,員工在積極主動的工作狀態下與在被動服從的情緒中所創造的業績有著天壤之別。
[案例分析]
在森林裏,住著一隻見識廣闊,滿腹經綸,在社會上頗有地位的狐狸。這隻狐狸熟讀理論,常以專家自居,喜歡滔滔不絕地發表長篇大論。
有一天它外出,遇上一隻從森林外邊來的小花貓。鬧談時,小花貓仰慕這狐狸“才高八鬥”,因此便虛心請教。
小花貓問道:“尊敬的狐狸先生,近來生活困難,您是怎樣度過的?”
狐狸說:“什麼?你這隻可憐的花貓,每天隻會捉老鼠,你有什麼資格問我如何生活!真不識抬舉!你學過什麼本領?說來聽聽!”
小花貓很謙虛地說:“我隻學會一種本事。”
“什麼本事?”
“如果有隻狼狗向我撲來,我就會跳到樹上去逃生。”
“唉,這算什麼本領?我可是精讀百科全書,掌握上百種武術,我身上有滿袋的錦囊妙計呢!你太可憐了!讓我教你逃脫狼狗追逐的絕招吧!”
說著狐狸想從袋於中尋找妙計。剛巧,這時一群獵人帶了四隻獵狗迎麵而來。小花貓敏捷地一縱身跳上一棵樹,躲藏在茂密的樹葉中。小花貓大聲向正在驚慌失措的狐理說:“狐狸先生,趕快解開你的錦囊,拿出脫身妙計來!”
語畢,四隻獵狗已撲向狐狸,將它抓住了。
小花貓歎息道:“唉,狐狸先生,你會十八般武藝,卻不會使一招半式.如果像我一樣懂得爬上樹來,你就不會落到這種淒涼的下場了!”
善於約束自己嘴巴的人,會在行動上得到最大自由。
[巧手點金]
作為管理者,你真的管住你的手和嘴了嗎?你是否也曾經犯過以下造成傾聽障礙的錯誤呢?
1.自我中心:管理者思想封閉,習慣於關注自我,總認為自己都是對的。在這樣一個官僚作風嚴重的團隊裏,僅有上級的命令、下級的執行,這是所有習慣中最具危險性的一種。
2.偏見:無論是對事還是對人,每個人都不免心存一定的偏見。在團隊成員背景多元化時,傾聽者的最大障礙就在於自己對信息傳播者有偏見,而無法獲得準確的信息。
3.先入為主:管理者在傾聽過程中,往往對下屬最先提出的觀點印象最深刻,如果他們最先提出的觀點與你的觀點大相徑庭,你可能會產生抵觸情緒,而不願意繼續認真聽下去,這樣往往會影響客觀公正的判斷。
4.情緒化:當一個管理者情緒很糟的時候,很少有下屬敢彙報工作,因為擔心你的壞情緒會影響到對他工作和自身的評價。
5.沒耐心:“我太忙了”的態度反映出你的不耐煩。如果基層員工在向你彙報工作時得到這樣一個印象,他會省略很多要說的話。
6.交談不斷受到幹擾:與下屬交談時,還要處理電話、翻看文件,或者其他人可以隨意闖進辦公室,會很影響下屬的情緒,致使你不可能獲得全麵完整的信息。
如果你發現自己真的有以上所列的毛病,那麼你和下屬的溝通一定出了問題。有效溝通是高績效團隊的一大特質,有效溝通中,言談又是最直接、最重要和最常見的一種途徑,而有效的言談溝通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傾聽。所以作為管理者,要想在團隊中獲得成功,最重要的素質是懂得傾聽。
技巧3:跨越簡單的聆聽,實現真正的傾聽
[經典回顧]
在溝通中,傾聽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遺憾的是,絕大多數領導者都不具備這一能力,他們在與員工溝通時,隻是簡單地聆聽而非傾聽。“聆聽”隻是做出聽的樣子,而“傾聽”卻是包括理解與反饋在內的所有聽的過程。傾聽,是需要注意力、理解力和記憶力的。能增加溝通效果的傾聽,應該是積極而非消極的。消極的就好比錄音機,隻記下了信息,但反饋不了信息,不能產生互動。而積極的傾聽,則需要領導者深入談話者的思想,從對方的角度來理解問題。一個積極傾聽的領導者,會試圖理解說話者想表達的思想,而不是他自己想理解的。同時,他還會把傾聽的結果反饋給說話者,保持自始至終的客觀態度,不會妄加評論。到最後,他還會做出適當的總結,發表自己的看法,來結束這場談話。
[案例分析]
有一位公司的管理者,他待人和藹可親,彬彬有禮,可是在員工的麵前,卻是滿臉的嚴肅。他最大的缺點在於,不善於與員工進行有效的溝通。他總是試圖通過一些幹癟的問題來了解工作的進展,來了解員工的真實想法。如他動輒會說:“你怎麼會這樣做?趕快給客戶送過去!”“怎麼又是你?我不是告訴你不要這樣做嗎?”“無論如何,你都是錯的,我不想聽你的辯解了。”
如果這位老板可以靜下心來傾聽一下員工的真實想法,了解一下事情的真相,就會改變對一些事情的看法,可惜他不善於這樣做。
[巧手點金]
要想跨越簡單的聆聽,實現真正的傾聽,領導者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保持眼神接觸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如果領導者在與員工溝通過程中,保持與員工的眼神接觸,就能讓對方感覺自己被重視,還能讓他覺得管理者正在思考他的話,這樣就形成了良好的互動局麵。
2.有適當的表情
最能調動說話者積極性的,莫過於讓他感到別人對他的話感興趣。而要讓他有這種感覺,管理者就要對他的話有適當的表情。比如欣賞地點點頭,適當地微笑,都可以作為正在用心地傾聽的表現。
3.避免幹擾性的動作姿勢
如果領導者在與員工溝通的過程中,表現出心不在焉,那肯定會使溝通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領導者在與員工溝通交流的時候,要竭力避免看手表、翻文件等動作。這些動作會讓員工感覺管理者沒有全神貫注。
4.重新解釋
積極傾聽者會說“我聽到你說……”“你是否認為……”如果領導者在聽到某一信息後,用自己的話重述一遍員工的話,不但可以使對方感到領導者對他反應的問題很關注,而且在不斷地提問中可以更清楚地弄清對方的真實想法。
5.不要打斷說話者
善於傾聽的領導者,從不打斷對方的話,他們會在想說話前,先讓對方說完想法,然後再發表意見。
6.不要說得太多
適當地參與說話者的話題,能夠使發言者更加興奮,但若是過多參與,則會使說話者不快。領導者說的太多,員工就會失去說話的機會,很難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如此溝通的效果就會不理想。
7.在傾聽者與發言者兩角色之間自如轉換
在溝通時,大多數情況是既要聽又要說。善於傾聽的領導者,都能在這兩者之間自如轉換。但總的來說,不論傾聽還是發言,都要以說話者的話為中心。
技巧4:讓對方暢所欲言
[經典回顧]
有些管理者常犯的一個毛病,就是一旦他們打開話匣,就難以止住。其實,這種方式常常得不償失,因為他們自己付出的太多,話說得多了,既費精力,又給他人傳遞的信息太多,還有可能傷害他人。另外,他們無法從他人身上吸取更多的東西,當然問題不在於別人太吝嗇,而是他不給別人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