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活用非語言溝通,效果往往也最好(2 / 3)

1.以明亮有神、熱情友善、充滿智慧的眼神,向聽眾表明你的坦誠、靈活、自信和修養,獲得良好的第一印象。

2.用眼神的變化表達自己內在的豐富感情。比如,講到興奮的時候,睜大眼睛,讓它散發出興奮的光芒;講到哀傷處,眼皮下垂,或讓眼睛呆滯一會兒,以渲染哀傷的情緒;講到憤怒時,瞪大眼睛,怒視前方,讓其充滿著逼人的神色……總之,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就應當配以什麼樣的眼神。

3.三種視線交替使用。三種視線指環顧的、專注的、模糊的。環顧的視線,可以照顧全場,關心每一位聽眾,增強聽眾的“參與感”,表明管理者是同所有聽眾交談;專注的視線,就如同進行“典型調查”,把準聽眾的心理,可以用來啟發引導聽眾,或者讚揚、鼓勵聽眾,或者製止個別聽眾的騷動,從而調整、控製氛圍;模糊不清的視線,可以向聽眾表現演講者在認真思考,加強話語的價值,也可以借此為視線變化的過渡,穩定自己激動的情緒,同時向受眾表明自己有較好的經驗與修養。

技巧2:你的微笑價值百萬

[經典回顧]

微笑是麵部略帶笑容,是一種不出聲的笑,有著極其豐富的內涵。在人與人相處中,大家都希望看笑臉。到商店購物時,希望售貨員微笑服務;到某新單位聯係工作時,希望看到工作人員的笑臉;向上級彙報工作時,期待著領導滿意的微笑;回到家裏時,期望看到親人溫馨的微笑;工作上遇到困難、出了差錯時,又多麼希望獲得理解、同情和諒解的微笑。

微笑可以以柔克剛,以靜製動,溝通情感,融洽氣氛,緩解矛盾,消融“堅冰”。可是有人會說,對下屬員工的每一件事都待之以微笑,能笑得出來嗎?

為什麼笑不出來?是你對你的下屬員工有怨、有恨,才笑不出來。對於自己的支持者、夥伴、戰友,哪來的怨和恨?

可能有人會說,是下屬員工沒有認真努力,把事情做砸了,使自己心中有怒、有氣,才笑不出來。

即使完全是下屬員工工作不努力,把事做砸了,也是你自己溝通、指導不充分,激勵不到位。如果是下屬員工惡意使壞,或者根本沒有能力做好工作,這也仍是你的錯,是你用錯了人。這都不能成為對他人發怒的理由。

對下屬員工的工作不能吹毛求疵,從雞蛋裏挑骨頭,而是要多作正麵肯定,發現長處、發掘優點。發現了下屬員工的長處和優點,也就會自然而然地發出微笑。同時,下屬員工的工作出現了缺陷,你怨氣齊發,無論怎麼訓斥下屬,也絲毫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和改進。相反,還會使下屬員工喪失信心,增加自卑,放棄努力,甚至產生敵對情緒。這隻會渙散團隊合作,讓你失去事業的支持者,使問題變得更糟。

可以想象,管理者整天一付嚴肅、冰冷、生硬的麵孔扣在員工心上,員工整天戰戰兢兢、心情壓抑,哪裏還有積極性、主動性的發揮?哪裏還能保證做好工作?在這種情況下,無論企業的管理製度、管理方法怎麼完美無缺,也都難以讓企業組織創造出一個令人滿意的業績來。

雖然微笑不能代替有效的管理製度和方法,但微笑卻有任何好製度、好方法都起不到的大作用。

如果企業的所有管理人員,時時刻刻用微笑麵對每個下屬員工的每一件事,就會在企業組織內,創造出一個和諧融洽的氣氛,驅散上下級之間、同事之間可能存在的陰霾,讓下屬員工心情舒暢,不僅個人盡心盡力地、積極主動地工作,而且互幫互助,形成一個所向無敵的高效團隊。企業組織形成了這樣一種團隊,就不再有不可克服的困難,這本身就直接構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保證企業持續穩定發展。有哪家企業不向往這種狀態?

[案例分析]

證券交易所的李經理過去是個嚴肅刻薄、脾氣暴戾的人。職員、顧客甚至他的太太見他都避之唯恐不及,因此,他的生意非常蕭條。後來,他的一位研究人際關係學的朋友,幫他找到了症結,他因此學會了微笑。李先生一改舊習,無論在電梯裏還是在走廊上,不論是在大門口還是在商場,逢人三分笑,像普通的職員一樣真誠地與人握手。結果,不僅夫妻和睦相處,相親相愛,而且顧客盈門、生意興隆。從這個意義上說,微笑對於管理者而言是一筆財富。你不可以改變你的容貌,但你可以改變你的微笑。

[巧手點金]

既然在溝通中,微笑有眾多的效用,那麼微笑訓練便成為必要項目。然而,微笑訓練都有哪些技術上的要求呢?這裏介紹一個小小的訣竅,發明人是我國著名的電影表演藝術家孫道臨。他說你隻要在嘴上念聲“茄子”就行了。

在做微笑練習時,應注意總結一下微笑的特點:看看口腔開到什麼程度為宜;嘴唇呈現什麼形態,圓的還是扁的;嘴角是平拉還是上提。練習時可以兩人一組結對進行。

微笑練習的動作要領是:口腔打開到不露或剛露齒縫的程度,嘴唇呈扁形,嘴角微微上翹。結對練習時可根據上述歸納的重點重複練習,並互相注意,看看有什麼問題。

微笑時容易出哪些毛病,又應該如何糾正呢?

笑過了頭,嘴咧得太大。嘴咧得太大會給人一種傻乎乎的感覺。要不想讓人說傻,就要想法把嘴巴的開合度控製好,以“不露或剛露齒縫”為最佳。

皮笑肉不笑,看上去讓人覺得難受。當代心理學家根據最新研究成果,已經找到了真笑和假笑的區別。如果你在交談中能夠以完全平等的態度對待對方,尊重對方的感情、人格和自尊心,那麼你的微笑就是真誠的、美麗的,就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否則,你的微笑就是虛假的、醜陋的,你所能得到的也隻能是逆反心理和離心力。

要想解決“皮笑肉不笑”的問題,首先必須解決根本態度的問題。根本態度端正了,“皮笑肉不笑”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這是區別真笑還是假笑的內在依據。

現在我們再介紹一下區別真笑和假笑的外在依據,或者說是生理依據。這就是當一個人在他發出真心微笑的時候,他眼球周圍的環狀眼肌就會將麵頰和額頭的皮膚牽向眼球,這種笑是裝不出來的。根據當代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真誠的微笑牽動大腦的區域不同於假笑。

隻要端正對待交談對象的態度,加強態勢語——微笑訓練,那麼,你的微笑就一定會助你達到良好的溝通效果。

技巧3:表情,一個人內心的真實寫照

[經典回顧]

人類在長期生活實踐中,學會了掩飾內心真實情感的手段,但表情是內心活動的寫照。透過一個人的表情,可以窺探他心靈的律動,把握情緒變化的尺度,了解感情互動的根源,表情就是傳遞信息的顯示器。在人類的心理活動中,表情是最能反映情緒表麵化的動作,如果憑麵部表情來推測和判斷一個人的性格,大致上是有相當的準確性的。

[案例分析]

從表情上,能夠洞察對方的內心動機,春秋時期的淳於髡就是這樣一個“高手”。

梁惠王雄心勃勃,廣招天下高人名士。有人多次向梁惠王推薦淳於髡,因此,梁惠王連連召見他,每一次都屏退左右與他傾心密談。但前兩次淳於髡都沉默不語,弄得梁惠王很難堪。事後梁惠王責問推薦人:“你說淳於髡有管仲、晏嬰的才能,哪裏是這樣,要不就是我在他眼裏是一個不足與言的人。”

推薦人以此言問淳於髡,他笑笑回答道:“確實如此,我也很想與梁惠王傾心交談。但第一次,梁惠王臉上有驅馳之色,想著驅馳奔跑一類的娛樂之事,所以我就沒說話。第二次,我見他臉上有享樂之色,是想著聲色一類的娛樂之事,所以我也就沒有說話。”

推薦人將此話告訴梁惠王,梁惠王一回憶,果然如淳於髡所言;他非常歎服淳於髡的識人之能。

[巧手點金]

當人們與他人交往時,無論是否麵對麵,都會下意識地表達各自的情緒,與此同時也注視著對方做出的各種表情。正是這種過程,使人們的社會交往變得複雜而又細膩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