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章明義:肢體語言能有效地表達信息
作為管理者,你在與員工溝通時,你得決定你的麵部和肢體都要做什麼:你可以使用它們或是讓它們保持靜止。以自信的方式講話時,你要積極的使用它們來吸引別人的注意力並表現出你的自信、放鬆和充滿活力。
我們每一個人每天都會做成千上萬個肢體動作,有的是勞動工作運動所需要的,有的是我們身體自身的需要,而有些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比如:握手、擁抱、敬禮、鞠躬、抱拳等等這些肢體語言已經是禮儀的象征,你會用肢體語言表達你的意思被認為是有涵養的文明人,反之會被認為粗俗、沒有禮貌、缺乏修養,會在管理中遇到不該有的麻煩。因此,肢體語言在管理工作中還是很重要的,應該學習和掌握。
肢體語言簡稱體姿語,是指在某一情境中通過身體的姿勢、動作來表達情感、傳遞信息的體態語言。它雖屬於非語言因素,但因為具有相隨性、可視性、真實性和民族性,而彌補了語言在傳遞信息中“言不盡意”的缺陷。人的體姿不僅可以顯示一個人的氣質和風度,也可以反映出內在素質與修養。
懂得了這一點,在我們講話時,眼神、表情、動作和氣質與述說的語言就應做到同步化,使自身的形象更完美,以自身的情緒去影響對方的情緒。這就要求我們在肢體語言的表達方麵符合禮儀規範:
手勢
在交談過程中手與手臂的動作相當重要。在談話中手舞足蹈是不可取的。可以使用一些說明性的手勢,但手指總是指向對方並戳戳點點是非常不禮貌的。因此,在交際中應慎用或不多用手勢協助講話為宜。
眼睛的表達
眼睛是人心靈的窗戶。一個人對事物的態度和心情通過眼神完全可以流露出來。當你與對方交流時,眼神所傳達的信息尤為重要,例如,相互注視時間的長短,注視的位置,甚至眨眼的次數都可能影響對方。因此,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學會觀察對方的眼神以便從對方真實的眼神中不斷調整自己的交往方式是我們必須培養的技能。
專家點撥
以下部分教你如何使用肢體語言:
1.體態:體態是指你如何控製你自己的位置。端坐並且麵向你的傾聽者是自信地表達自己的一種方式。有時前傾一點對你也會很有好處。當你坐著或者應該坐而沒有坐下的時候,稍微前傾具有更重要的作用,正如你現在坐著朗讀這本書。如果願意的話,立刻端坐在椅子上。你看到了什麼呢?聰明的你會發現,稍微前傾一點會更有利於你以一種表達信息的姿態讀這本書。端坐的同時也會為聲音增加力度。誠懇地麵對傾聽者能夠使你積極地吸引傾聽者。
2,麵部表情:客觀地說,除非你講話時拿著一個鏡子並且始終照著,否則你無法看到自己的麵部。但是,你能感覺得到你的麵部動作。當你微笑,或者呈現出焦慮的表情,或者對什麼事物反應強烈時,你可能會知道自己麵部的表情是什麼樣子的。你的臉通過這些情緒與他人溝通。自信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就是通過麵部表情體現積極的生活態度。
你可能聽說過“聲音中充滿微笑”的說法。這是指當一個人講話時麵帶微笑,會讓他的聲音聽起來樂觀。你麵部的肌肉形狀隨著你的微笑改變,同時對你的聲音產生影響。我的建議就是基於此處。要讓你的麵部表情與你所講的內容匹配。這樣做可以讓你的信息充滿自信與真誠——這是積極地讓人們願意聽你講話的良藥。
你的麵部表情對於人們接收信息的效果會有很大影響。實際上,可以測試一下。讓某個人聽你講,你對他連續兩次表述相同的信息。將一個短句分為兩到三句,並且每次開始的時候都說,“對我來說重要的是……”。首先,帶著具有濃厚興趣的表情表述你的信息,之後用沒有任何表情的語調重複這個信息。問一下你的測試對象哪種信息有更好的效果。
別人對哪條信息的反應效果會更好呢?帶有興趣的表情更好地支持了信息的內容。沒有表情就與信息的內容相抵觸。在兩次表述中,你很可能會注意到你的聲音聽起來多少有點不同,它由充滿活力變得單調。當你伴隨著麵部表情講話時你變得自信,此時你的目的與信息相匹配。因此當你陳述信息時,請揚起下頜並讓你的麵部表情充滿生機。
3.手勢:手勢是講話時雙手的動作。
使用手勢會顯得自信,有助於讓你的信息表達流暢,實際上相當於講話時斷句或者強調重點。人們在社交場合經常會不經意地那樣做。工作中陳述重要信息時,開始使用手勢吧!你可能會注意到手勢與麵部表情聯係起來有助於你用自己的風格以某種和諧的方式表達信息。
技巧1:眼睛溝通的遊戲:目光接觸溝通
[經典回顧]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人的各種感覺器官可獲得的信息總量中,眼睛要占80%以上。人內心的隱秘,胸中的衝突,總是自覺不自覺地在不斷變幻的眼神中流露出來,它猶如一麵聚焦鏡,凝聚著一個人的神韻氣質。泰戈爾說:“一旦學會了眼睛的語言,表情的變化將是無窮無盡的。”
高爾基在回憶列寧的演講時寫道:“在他那蒙古型的臉上,一雙銳利的眼睛在閃閃發光,表現出一個不屈不撓的戰士對謊言的反對以及對生活的忠實,他那雙眯縫著的眼睛在燃燒著,使著眼色,諷刺地微笑著,閃爍著憤怒。這雙眼睛的光澤使得他的演講更加熱烈、更加清晰,有時仿佛是他精神上有一種不可戰勝的力量,從他的眼睛裏噴射出來,那內容豐富的話語在空中閃光。”當代演講家彭清一演講時,總是以自己的親身體驗現身說法,把飽滿的熱情淋漓盡致地“寫”在眼裏,其眼窩、眼瞼、虹膜和瞳孔組成一台完整的戲。
隻有在眼光接觸的情況下,才能建立真正的溝通基礎。與別人談話時,有些人令我們感覺自在,有些人卻不然,甚至似乎不值得信賴。這主要和他們說話時注視我們或正視我們視線的時間長短有關。某人不誠實或有所隱瞞時,其眼睛和你的眼睛視線相接的時間就少於1/3。當時間超過2/3時,原因之一,他或她發現你很有趣或很吸引人而瞳孔擴張;原因之二,他或她心懷敵意,發出無言的挑戰而瞳孔收縮。研究指出,當A喜歡B時,會經常凝望B,讓B知道A喜歡他,期盼B因而喜歡A。換句話說,為了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和別人談話時,你的視線應該和他的視線相接大約60%到70%的時間。因此緊張膽怯的人,他正視你眼睛的時間低於1/3,令人無法信賴。談判時,應避免戴深色眼鏡,因為這樣會使別人感到你在瞪他們。
在與人交談中,正視對方,表明對對方的尊重;斜視對方,表明對對方的蔑視;看的次數多,表明對對方的好感和重視;看的次數很少或不屑一顧,表明對對方的反感和輕視;眼睛眨動的次數多,表示喜悅和歡快,也可表示疑問或生氣;眼睛眨動的次數少甚至凝視不動,表示驚奇、恐懼和憂傷;如果不敢直視對方,也可能是因為害羞,可能有什麼事不願讓對方知道;如果懷有敵意的雙方互相緊盯著,其中一方突然把眼光移向別處,則意味著退縮和膽怯;如果談判時有一方不停地轉動著眼球,就要提防他打什麼新主意或壞主意;如果是頻繁而急促地眨眼,也許是表示羞愧、內疚,但也可能表明他在撒謊……
眼睛的溝通是管理者溝通中最重要的一項行為技巧,它是中樞神經係統中唯一能和他人直接接觸的部分。不要以為單是眼神接觸即能達到“傳情”效果,畢竟,良好的眼睛溝通和所謂“驚鴻一瞥”大不相同。
[案例分析]
日本學者齋木深在《心理學的趣味實驗》中講過這樣一件事。
有一次,兩個朋友乘車外出,其中一個很自信地說:“我不用說話,也不要有什麼行動,就可以使坐在對麵的這位女士讓座位給我。”說完,便開始專心致誌地凝視對麵那位年輕女士的眼睛。開始,她回頭看了一眼那位朋友,好像沒在意,那位朋友還是一直盯著她的眼睛。果然,那位女士站了起來走向後麵,把位子讓給了他。
[巧手點金]
眼睛被譽為“心靈的窗戶”。無論在日常生活還是在職場中,如果內心有什麼欲望或情感,必然會表露於視線上。因此,如何透過視線的活動了解他人的心態,對人與人之間交往中的心理溝通具有重要意義。眼神的奇妙變化傾訴著一個人微妙的心曲,它是會“說話”的。在溝通中,讓眼睛說話,就需要注意以下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