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西門子的多級培訓製度
第一職業培訓:造就技術人才
西門子早在1992年就撥專款設立了專門用於培訓工人的“學徒基金”。這些基金用於吸納部分15歲到20歲的中學畢業後沒有進入大學的年輕人,參加企業3年左右的第一職業培訓。期間,學生要接受雙軌製教育:一周工作5天,其中3天在企業接受工作培訓,另外兩天在職業學校學習知識。由於第一職業培訓把理論與實踐結合,為年輕人進入企業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因此深受年輕人歡迎。
現在公司在全球擁有60多個培訓場所,如在公司總部慕尼黑設有韋爾納·馮·西門子學院,在愛爾蘭設有技術助理學院,它們都配備了最先進的設備,每年培訓經費近8億馬克。目前共有1萬名學徒在西門子接受第一職業培訓,大約占員工總數的5%,他們學習工商知識和技術,畢業後可以直接到生產一線工作。西門子培訓的學徒工也可以無條件地到其他工廠上班。
在中國,西門子與北京市國際技術合作中心合作,共同建立了北京技術培訓中心,西門子投資4000萬馬克。合同規定,中心在合同期內負責為西門子在華建立的合資企業提供人員培訓,目前該中心每年可以對800人進行培訓。
第一職業培訓保證了員工一經進入公司就有很高的技術水平和職業素養,為企業的長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大學精英培訓:選拔管理人才西門子計劃每年在全球接收3000名左右的大學生。為了利用這些寶貴的人才,西門子提出了大學精英培訓計劃。
西門子注意加強與大學生的溝通,同各國高校建立了密切聯係,為學生和老師安排活動,並無償提供實習場所和教學場所,舉辦報告會等。1995年4月,西門子在北京成立了“高校聯絡處”,開始與高校建立穩定而持久的夥伴關係。西門子每年在重點院校頒發300多項獎學金,並為優秀學生提供畢業後求職的指導和幫助。
進入西門子的大學畢業生首先要接受綜合考核,考核內容既包括專業知識,也包括實際工作能力和團隊精神,公司根據考核的結果安排適當的工作崗位。此外,西門子還從大學生中選出30名尖子進行專門培訓,培養他們的領導能力,培訓時間為10個月,分3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讓他們全麵熟悉企業的情況,學會從因特網上獲取信息;第二階段,讓他們進入一些商務領域工作,全麵熟悉本企業的產品,並加強他們的團隊精神;第三階段,將他們安排到下屬企業(包括境外企業)承擔具體工作,在實際工作中獲取實踐經驗和知識技能。目前,西門子已選出400多名“精英”,其中1/4在接受海外培訓或在國外工作。大學精英培訓計劃為西門子儲備了大量管理人員。
員工在職培訓:提高競爭力
西門子特別重視員工的在職培訓,在公司每年投入的8億馬克培訓費中,有60%用於員工在職培訓。西門子員工的在職培訓和進修主要有兩種形式:西門子管理教程和在職培訓員工再培訓計劃,其中管理教程培訓尤為獨特、有效。
西門子員工管理教程分五個級別,各級培訓分別以前一級別培訓為基礎,從第五級別到第一級別所獲技能依次提高。
第五級別是針對具有管理潛能的員工。通過管理理論教程的培訓提高參與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團隊建設能力。培訓內容有西門子企業文化、自我管理能力、個人發展計劃、項目管理、了解及滿足客戶需求的團隊協調技能。培訓日程是與工作同步的一年為期3天的兩次研討會和一次開課討論會。
第四級別的培訓對象是具有較高潛力的初級管理人員。培訓目的是讓參與者準備好進行初級管理工作。培訓內容包括綜合項目的完成、質量及生產效率管理、財務管理、流程管理、組織建設及團隊行為、有效的交流和網絡化。其培訓日程也是與工作同步的一年培訓、為期5天的研討會兩次和為期兩天的開課討論會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