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培訓計劃
員工培訓的管理非常重要,有效的培訓體係需要良好的管理作為保障。培訓計劃涵蓋培訓依據、培訓目的、培訓對象、培訓時間、課程內容、師資來源、實施進度和培訓經費等項目。
有效的培訓體係要求在製定培訓計劃時應當因循擬定的管理程序,先由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或者培訓主管單位)分發培訓需求調查表,經各級單位人員討論填寫完畢直屬主管核定後,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彙總,擬定培訓草案,提請上一級主管審定,在年度計劃會議上討論通過。在培訓方法方麵,應當考慮采用多種方式,對演講、座談、討論、模擬等方法善加運用,可以增強培訓效果。同時在培訓內容上,最好能夠采用自主管理的方式,由員工與主管或講師共同製定培訓目標、主題,場地開放自由化,可以增加員工學習意願,提升學習效果。
(5)培訓實施
培訓計劃製定後,就要有組織計劃的實施。從實際操作麵上講,應該注意幾個問題:
A.執行培訓時最好與考核相結合,重視過程控製,觀察培訓過程中參訓者的反應及意見。培訓是持續性的心智改造過程,所以員工在培訓過程中的社會化改變比訓練結果更值得關注。
B.培訓計劃執行時應當注重彈性原則和例外管理。對於一般性的訓練,可以統籌辦理,由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主要負責。對於特定性的培訓,應采用例外管理,由各個單位根據具體情況彈性處理。
C.培訓活動應注意事前溝通,塑造學習氣氛,從而加強學習互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逐步建立學習性組織。
(6)培訓評估
培訓的成效評估和反饋是不容忽視的。培訓的成效評估一方麵是對學習效果的檢驗,另一方麵是對培訓工作的總結。成效評估的方法分為過程評估和事後評估。前者重視培訓活動的改善,從而達到提升實質培訓成效的作用;後者則供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決策參考。從合理化的觀點來看,最好是將兩者結合起來。成效評估的方法有實驗設計法,準實驗設計法和非實驗設計法。具體而言,根據Kirkpatrick的培訓目標層次,成效評估方法采用以下方法:
A.如果培訓的目的在於了解參訓者的反應,可以利用觀察法、麵談或意見調查等方式,從而了解參訓者對培訓內容、主題、教材、環境等的滿意程度。
B.如為了解參訓者的學習效果,可以利用筆試或者心得體會,了解其知識增加程度。
C.如為了解參訓者行為的改變,可以對其行為觀察及訪談其主管或同事。
D.對工作實績的測定,這種方法較為困難,它可能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
培訓係統:分散還是集中
很多大型跨國公司,除了少數課程是在全球性或區域性範圍進行之外,每個分公司自行決定、設計、選擇和實施該分公司所需的培訓課程。
這種分散化管理的原因是:
1.各地區的文化知識背景不同;
2.各地的競爭環境不同,要求員工具備特定知識;
3.各地顧客需求不同,要求特定技能;
4.各地政府、顧客、代理商溝通所需的特定技能。
然而,隨著公司業務的不斷擴展,分散化管理的弊端也逐漸顯露出來:
1.課程重複設計。各個分公司、地區獨立管理培訓,對大多數課程有重複設計的問題。例如,同一個領導技能課程,北京分公司根據員工需求設計的課程與廣州公公司設計的課程盡管形式和資料不同,但內容上大同小異,而兩家分公司都分別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來設計該課程,同一個到職培訓,各分公司獨立設計不僅造成重複,而且使各分公司員工對公司的了解局限於一個地區或業務範圍之內,不能對全部業務進行全麵的了解,從長遠來看,製約了員工職業前景的多樣性和發展機會。
2.課程標準和理念不統一。因為跨國公司的業務和分支機構遍布全球,員工來源不同,統一管理就尤其重要。作為一家跨國公司,各種政策和投資戰略都由總公司確定,各個分公司在總公司的統一指導下實施各種職能。
3.各分公司的管理人員缺乏溝通和互相學習參照的經驗。大型跨國公司進入中國以後,在中國的分公司地理區域也分布廣泛,遍布全國各大城市。在每個城市設置培訓專業人員不合乎公司資源優化的原則,甚至在北京、上海、廣州分別設置培訓部都會造成費用的提高。
因此有的大型跨國公司在總部成立了一個統一的中國培訓中心,負責全國所有職員的培訓和發展職能。這樣不僅大大減少了每個不同城市分公司的培訓管理人員,也提高了教育培訓的統一性和高標準。培訓中心的學員對象定位在中國的所有投資或合資機構中的每個管理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