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剛進企業的新員工來說,其培訓的內容主要有:向新員工介紹企業的基本情況、企業的價值觀、道德規範、企業的行為準則、企業的工作條件和生活設施、企業的發展前景等等,使新員工產生對企業的信任感和歸屬感,培養他們最初對企業的熱愛心理,對企業文化的初步認同。
設計培訓項目
坦白地說,這是培訓經理的一個弱項。要科學規劃出培訓的係統結構、需講授的課程單元、每個單元的任務、必要的材料和道具、完成時間的長短、隨後的測驗考試等,會令培訓經理們相當為難。培訓課程的選題、難易、繁簡均能極大地影響培訓的成效,所以無論對哪一方來說,都不得不加以特別的注意。許多培訓經理在設計培訓項目時過於“習慣導向”,即以前是怎麼弄的,現在也這麼搞;也有可能過於“領導導向”,即領導吩咐培訓什麼,就安排什麼;也有可能過於“員工導向”,即員工提議培訓什麼,就努力聯係這些課程的講師。
這種做法顯然不是最佳的方法,尤其是當以前的效果不是十分理想時。
要設計出合理而適宜的課程,應做好以下事項∶
1.課程的特性要求。這要從四方麵來把握,即:
(1)完整性:課程的內容、進行和程序要配合培訓目標,使其具有完全性和統一性;
(2)動力性:課程不僅是變動的生活經驗和活動,而且是動態的經驗,而不是靜態的知識;是參與的活動,而非強迫替代的學習;
(3)聯係性:課程的聯係性包括縱向的聯係性和橫向的聯係性,前者指相同學科的銜接,後者指不同學科間的配合;
(4)平衡性:良好的課程必須注意不可偏重某一領域,以致不能幫助受訓者作平衡的發展。
2.課程發展的程序。課程發展的程序大致可分為課程決策、課程設計、課程改進和課程評鑒四個部分,它們之間的次序是先有決策,然後再根據決策進行設計,研究討論後再改進,最後,以合適的標準評鑒課程的效果。
3.課程涵蓋的範圍。範圍不宜過大或過小,過大易造成課程間重疊現象及不易把握重點,過小則無法了解培訓的整體內容。
4.課程流程的排定。課程的排定須注意相關課程間的先後次序,須以循序漸進的方式,由淺入深的原則,讓受訓者有係統地了解全盤的培訓內容。為避免因個人能力和學識導致的限製,經理有一個很好的和現成的幫手,那就是專業培訓機構。一般來說,有聲譽的培訓機構都能幫助企業進行培訓項目的科學設計。
這時,經理的工作就轉化為對提交設計的審核。這樣,通過發揮雙方的優勢,既使培訓項目既有足夠的先進性和科學性,又能確保為企業的實際情況量身度造。
培訓的技戰術
五種培訓讓你的員工煥然一新
如果你想提高員工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技能,增加他們的學識,那麼對他們進行一些培訓是有必要的。但是幫助他們獲得提高的最好方法未必是讓他們坐在教室裏,接受老師“正規”的培訓。那麼,除了“正規”的培訓之外,還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員工的技能、增加他們的知識呢?這裏介紹五種簡便易行的培訓方法。
獨立式學習
獨立式學習就是讓學習者獨立完成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聽起來不像是培訓,但是這種潛在的培訓價值很快就會在員工工作中顯露出來。試想在整個工作中,他必須合理地安排每一個工作步驟:在什麼時間達到怎樣的目標;決定采取哪種工作方式、哪種技能;當工作中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得自己去想辦法,拿出一些具有創造性的解決方案。這對於培養他獨立思考和創造性的能力都是很有好處的。這種學習方式也有利於促進學習者為獨立完成工作去學習新的技能,迎接更大的挑戰。
貼身式學習
這種培訓是安排學習者在一段時間內跟隨“師傅”一起工作,觀察“師傅”是如何工作的,並從中學到一些新技能。學習者如同“師傅”的影子,這就要求“師傅”必須有足夠的適合的技能傳授給那個“影子”,而且“師傅”還需要留出一定的時間來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並隨時回答“影子”提出的各種問題。這種培訓方式在需要手工完成任務的領域較為常見,它不僅鍛煉了員工的動手能力,還提高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增加了他們的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