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一個人會用不睡覺來自殺。不論他有多強的意誌力,大自然都會強迫一個人入睡。大自然會讓我們可以長久不吃東西、不喝水,卻不會讓我們長久不睡覺。
談到自殺,就使我想起亨利·林克博士在他那本《人的再發現》一書裏所談到的一個例子。
林克博士是心理問題公司的副總裁,他曾經和很多憂慮而頹喪的人談過。在書裏,他談到一個想要自殺的病人。林克博士知道,如果跟他爭論的話,隻會使情況更壞,所以他對這個人說:“如果你反正都要自殺的話,至少要做得英雄一點。繞著這條街跑到你累死為止吧。”
他果然去試了,不隻是一次,而且試了好幾次。每一次都讓他覺得好過一點,不過那是在心理上而不是在生理上的。到了第三晚上,林克博士終於達到他最先想要達到的目的——這個病人由於肉體疲勞,使他能睡得很沉。後來他參加了一個體育俱樂部,參加各種運動項民不久就覺得開心到想要永遠活下去了。
所以,要想不為失眠症而憂慮請記住下麵五條規則:
1.如果你睡不著,就起來工作或看書,直到你想睡為止。
2.從來沒有人因為缺乏睡眠而死。
3.試著祈禱。
4.保持全身放鬆。
5.加強運動。
五、心理煩悶可引起憂慮
當我們在做一些有興趣也很令人興奮的事情時,很少感到疲倦。
如果你是一個從事腦力工作的人,使你疲勞的原因很少是由於你的工作過量,而是由於你的工作量不足。
我們的疲勞通常不是由於工作,而是由於憂慮、緊張和不快。
如果你“假裝”對工作有興趣,一點點假裝就會使你的興趣成真,也可以減少你的疲勞、緊張和憂慮。
有天晚上,愛麗絲回到家裏,覺得筋疲力盡。一副疲倦不堪的樣子。她也的確感到非常疲勞,頭痛,背也痛,疲倦得不想吃飯就要上床睡覺。她的母親再三地求她……她才坐在飯桌上。電話鈴響了。是她男朋友打來的,請她出去跳舞,她的眼睛亮了起來,精神也來了,她衝上樓,穿上她那件天藍色的洋裝,一直跳舞到半夜三點鍾。最後等她終於回到家裏的時候,卻一點也不疲倦,事實上還興奮得睡不著覺呢。
在8個小時以前,愛麗絲的外表和動作,看起來都筋疲力竭的時候,她是否真的那麼疲勞呢?一點也不錯,她之所以覺得疲勞是因為她覺得工作使她很煩,甚至對她的生活都覺得很煩。世界上不知道有幾千幾百萬人像愛麗絲這樣的人,你也許就是其中之一。
一個人由於心理因素的影響,通常比肉體勞動更容易覺得疲勞,這已經是一個大家都知道的事實了。幾年以前,約瑟夫·巴馬克博士在《心理學學報》上有一篇報告,談到他的一些實驗,證明了煩悶會產生疲勞。巴馬克博士讓一大群學生做了一連串的實驗,他知道這些實驗都是他們沒有什麼興趣做的。其結果呢?所有的學生都覺得很疲倦、打瞌睡、頭痛、眼睛疲勞、很容易發脾氣,甚至還有幾個人覺得胃很不舒服。所有這些是否都是“想象來的”呢?不是的,這些學生做過新陳代謝的實驗,由試驗的結果知道,一個人感覺煩悶的時候,他身體的血壓和氧化作用,實際上真的會減低。而一旦這個人覺得他的工作有趣的時候,整個新陳代謝作用就會立刻加速。
即使像登山這類消耗體力的活動,恐怕也不如煩悶那樣容易使你感到疲勞。明尼那不勒斯農工儲蓄銀行的總裁S·H·金曼先生說的一件事,正好可以說明這件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