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read.tw
《三水小牘》記載晚唐的異聞軼事,一部分帶有神怪色彩,故事悲慘動人,人物頗具個性。文中偶爾穿插一些詩歌駢語,文辭華麗,在晚唐小說中較有特色。
一代史家,千秋神筆!陪伴毛澤東一生的枕邊書。
序一月如無恨,月自常圓;天若有情,天應終老。試看山中白骨,一夢如斯;無非鏡裏紅顏,三生莫問。如《石頭記》傳奇,演紅樓之歌曲,即色皆空;驚黑海之波濤,回頭是岸。絳珠還淚,誰憐淚眼之枯;頑石多情,終負情天之債。憶雯、鵑而飲恨,涕蠟流幹;代寶、黛以銜悲,唾壺擊碎。然而王嬙歸漢,不埋塞外之香;荀粲齊眉,尚剩奩間之粉。借生花之管,何妨舊事翻新;架噓氣之樓,許起陳人話舊。
漢·陸賈道基第一《傳》曰:'天生萬物,以地養之,聖人成之。'功德參合,而道術生焉。 故曰:張日月,列星辰,序四時,調陰陽,布氣治性,次置五行,春生夏長,秋……
包公案
六祖壇經
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癡!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斷腸詞,全集(25首)漱玉詞斷腸詞斷腸詞:詞集名。南宋朱淑真作。一卷。淑真為錢塘(今浙江杭州)女子,因自傷身世,故以“斷腸”名其詞。有明毛晉汲古閣課《詩詞雜俎》本、清王鵬運《四印齋所刻詞》本等。
《綺樓重夢》書接《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寶玉轉世為寶釵之子,名喚小鈺。黛玉投生史湘雲家,取名舜華。二人自小同賈蘭之女優曇、曼殊、文鴛於邢岫煙處讀書,情意日篤。小鈺自幼好武,六歲夢中得授天書,天文地理、旁門左道無所不知。請天兵天將,呼風喚雨,得心應手,後值倭寇犯境,上開文二科選士。 小鈺文武雙全,中兩
《尚書》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史書,也是古代世界著名的曆史典籍之一。《尚書》也就是上古史的意思。包括虞、夏、商、周四代,上起原始社會末期的唐堯,下至春秋時的秦穆公。
第一回 鬼彈琴妖龍造水劫 癡人欲富貴,除非是,夢裏上瀛洲。奈夢裏瀛洲,比卻醒時更難僥幸,愈覺難求。眠不穩,燦燦紗窗月,迢迢譙鼓籌。總然一寐,夢來時候,又遭離亂,偏遇窮愁。隻幸得,瀛洲夢,追歡處,方才騎鶴揚洲,又被鶯歌造語,喚醒紅樓。兼黃金美色,未經清受。繁華庭院,何處追求。誰道夢中富貴,易得床頭。
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曳杖危樓去。鬥垂天、滄波萬頃,月流煙渚。掃盡浮雲風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蘆深處。悵望關河空吊影,正人間、鼻息鳴鼉鼓。誰伴我,醉中舞。十年一夢揚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國,氣吞驕虜。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謾暗澀銅華塵土。喚取謫仙平章看,過苕溪、尚許垂綸否。風浩蕩,欲飛
關漢卿等: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雜劇第二卷(五)
玉本金人,紹興初挈家南渡。毛晉刻入六十家詞,稱其雖與康與之、辛棄疾唱和,相去如苧蘿、無鹽。集中慶賀諸篇,不免俗濫,至如感皇恩、減字木蘭花、賀新郎諸作,又何嚐不淒清宛轉,豈可一概排詆歟!水調歌頭【張魏公生日】間世真賢出,吉夢兆維熊。玉麟天上謫見,幃薄貫長虹。追念當年籌算。封魏封留勳業,千古事攸同。語雲仁者壽,何必喻喬鬆。嗣天子,乘九五,馭飛龍。分麾契符閫外,憑倚定寰中。由是天才英縱,散入樞庭閑暇,
中國古代小說汗牛充棟,蔚為大觀,其中許多作品世代流傳,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中國古代小說是中國古代人民勞動、生活、情感、智慧的形象反映,是我們珍貴的精神遺產。為了弘揚華夏文化,我社從卷帙浩繁的古典文學寶庫中精選了有代表性的作品100餘部,奉獻給大家。
大馬扁,馬扁合為騙字,取大騙之意。譴責資產階級改良派代表人物之一康有為,旨在反對立憲。此小說實為《辨康有為政見書》的延伸和形象化的描寫。作者對保皇黨人物深惡痛絕,寫康有為“唯恐人不惡之”而取“無往不惡”、“進惡設其罪”的“集惡”寫法。未免誇大片麵而失實,有人身攻擊之嫌。故書中的康有為已是小說人物,不
《了凡四訓》為明代袁了凡所著訓子善書,闡明“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思想,指出一切禍福休咎皆自當人掌握,行善則積福,作惡則招禍;並現身說法,結合儒釋道三家思想以自身經曆體會闡明此理,鼓勵向善立身,慎獨立品,自求多福,遠避禍殃。該書自明末以來流行甚廣,影響較大,此白話繪圖本的出版當有助於閱讀了解,於個人
南史演義餘既勸草亭作《北史演義》問世,自東、西魏以至周、齊及於隋初,其興亡治亂之故,已備載無遺,遠近爭先睹之為快矣。特南朝始末,未能兼載,覽古之懷,人猶未饜。且於補古來演義之闕,猶為未備也。乃複勸其作《南史演義》,凡三十二卷。自東晉之季,以迄宋、齊、梁、陳,二百餘年,廢興遞嬗,無不包羅融貫,朗如指上
馬縞,字裏不詳。唐末以明經及第,又舉拔萃科。後梁時為太常修撰,累曆尚書郎,參知禮院事,遷太常少卿。此書以考證名物製度為主,體例與崔豹《古今注》大致相同,二書部分內容重複。此書版本甚多,主要有《百川學海》、《古今逸史》、《說郛》、《叢書集成初編》、《古今逸史》諸本。
小說敘唐代開國功臣之後與奸相沈謙鬥爭事,其主要人物係羅成後代。書為《說唐後傳》續書之一。小說結構複雜,頭緒紛繁,以忠與奸的矛盾鬥爭為主線,揭露封建社會上層官僚集團結黨營私、迫害忠良的罪惡,歌頌了除暴安良、扶弱濟困的正義行為:同時交織著羅成後代羅焜、羅燦及柏玉霜、程玉梅、祁巧雲、馬金定等青年男女之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