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read.tw
明代章回體長篇白話神魔小說,《西遊記》續書之一。明末清初董說(字若雨,法名南潛)作,共十六回。敘述唐僧師徒離開火焰山後,孫悟空化齋被情妖鯖魚精所迷,漸入夢境,當了半日閻羅天子,曾用酷刑審問秦檜。後在虛空主人的呼喚下,醒悟過來,尋著師父,化齋而去。作品情節荒誕,文筆詼諧,對晚明社會的世情世相作了深刻的批判和諷刺,在《西遊記》的續書中最有特色。
關漢卿等: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雜劇第三卷中
柳永是北宋著名詞人,詞集有《樂章集》傳世。柳詞以寫情著稱,善於鋪敘,語言通俗,適於傳唱,在當時流行於世,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此次刊印,以清末朱孝臧《彊村叢書》本加以斷句,並綴以前人評語,以饗讀者。
樂府之興,肇於漢魏。曆代文士,篇詠實繁。或不睹於本章,便斷題取義。贈夫利涉,則述《公無度河》;慶彼載誕,乃引《烏生八九子》;賦雉斑者,但美繡錦臆;歌天馬者,唯敘驕馳亂蹋。類皆若茲,不可勝載。遞相祖習,積用為常,欲令後生,何以取正?餘頃因涉閱傳記,用諸家文集,每有所得,輒疏記之。
《智囊全集》共分十部二十八類,馮夢龍搜集了明代以往的子史經傳與筆記叢談中有關智慧的故事近兩千則,上自經國大略,下至市井小智,部類分別,按以評語。而在分類和評語中,馮夢龍表述了自己的一套政治見解。該書是研究馮夢龍思想的寶貴材料。
《五代史演義》共有六十回,起於朱全忠建立後梁,終於趙匡胤代周建立宋朝。這個時代局勢紛亂,軍閥輕易稱帝。朱全忠建立了後梁政權,卻被另一個藩鎮軍閥李存勖擊敗,後者成立了後唐政權。兒皇帝石敬瑭依靠契丹建立後晉政權,而政權卻亡於契丹。後漢的劉知遠逐走契丹,卻也被坐大了的郭威取而代之。後周也同樣的下場,趙匡胤
衝昭弱年悟道,近歲依師,洎臨嶽門,頻訪靈跡,唯求古來舊記,希窮勝異之事,莫之有者,鹹雲兵火之後,其文散失。遂遍閱古碑及《衡山圖經》、《湘中說》,仍致詰於師資長者,嶽下耆年,或得一事,旋貯篋笥。今據所得,上自五峰三潤,古來宮觀藥院,至於曆代得道飛升之流,靈異之端,撮而直書,總成一卷,目為《南嶽小錄》。
晏幾道詞多感傷情調,有《小山詞》,黃庭堅評小山詞說:精壯頓挫,能動搖人心。上者高唐洛神之流,下者不減桃葉團扇。
桂林風土記》是唐代莫休符著,是現存較早的桂林地情專著,也是桂林有史料記載的最早的地方誌。曾經被編入《四庫全書》,原書有三卷,現在僅存一卷。
於是子美者,窮高妙之格,極豪逸之氣,包衝澹之趣,兼峻潔之姿,備藻麗之態,而諸家之作所不及焉。然不集諸家之長,子美亦不能獨至於斯也,豈非適當其時故耶?《孟子》曰: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孔子之所謂集大成。嗚呼!子美亦集詩之大成者歟?
《弟子規》是一本傳播廣泛、影響深遠的蒙學讀物。《論語學而》中有一段話:“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弟子們在家要孝敬父母,離家外出要尊重兄長,做事謹慎而堅持誠信,對大眾要有博愛情懷,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如果做事有餘力,就去學習古代文獻,增長知識。
都說她安小逸是個悶騷女,沒想到的是,這個風騷的小護士這個在現代出了名的色女在穿越竟然掉到色狼窩裏去了! 汗!她悶騷也就對著帥哥在心裏YY一下罷了。沒想到這個狼窩裏的色狼們見到她就想抱住她親一口。、 吼! 色魔這個稱謂她是誌在必得,攔路者殺無赦,看她怎麼把這群小色狼崽擺平!
是漢民族曆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係宏大的家訓,也是一部學術著作。作者顏之推,是中國南北朝時期記述個人經曆、思想、學識以告誡子孫的著作,共7卷20篇。
政體第一夫道之本,仁義而已矣。五典以經之,群籍以緯之,詠之歌之,弦之舞之。前鑒既明,後複申之。故古之聖王,其於仁義也,申重而已。篤序無強,謂之《申鑒》。
《閱微草堂筆記》是清代著名文人、一代學術宗師紀昀晚年輯撰的一部文言筆記小說集。全書共二十四卷,包括《灤陽消夏錄》六卷、《如是我聞》四卷、《槐西雜誌》四卷、《姑妄聽之》四卷、《灤陽續錄》六卷。該書的寫作始於乾隆五十四年(1789),一直到嘉慶三年(1798)年全部完成。前後延續的時間長達十年之久。根據
說實話,展桑從來都不認為字是一個好人,她唯一想的便是如何才能在這個人吃人的世界裏好好活著,可是卻總有一個人會在她的耳邊叫她天使。對此,展桑嗤之以鼻。她寧可做惡魔,死後下地獄!王溪說:桑兒,你要怎麼樣才肯更我走?司夭說:我的女王,我要恢複你的記憶,帶你回到你的王朝。鳳梧說:你以為你這樣就可以逃掉了嗎?
環繞在群俠於忠協助平定藩王作亂、於義懲治為惡盜匪兩大主題,全書貫徹忠義思想,歌頌行俠仗義精神。
全書24回,每回演一個故事,集中描寫了各種曲折奇異的婚姻悲喜劇,生動展示了明代社會形形色色的人情世態既有對青年男女追求愛情自由所表示的同情;有也有對禁欲主義虛偽性的大膽揭露;還有對女性獨立人格及聰明才智的充分肯定。在男女情愛描寫過程中小說流露出鮮明的文人和市民趣味與時代審美特征,不免落入俗套。曾在清代被多次禁毀。
取材謹慎,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可以讓人入門民族曆史。
仲長統《述誌》詩,允謂奇作,其曰“叛散《五經》,滅棄《風雅》者,得罪於名教甚矣。蓋已開魏晉曠達之習,玄虛之風,昌黎誌辟異端,而漢三賢讚,統與焉,殆未之察也。湯伯紀注陶淵明《述酒》詩,定為瘦辭隱語,蓋恭帝哀詩。發千古之未發,諸否之韙之,其難解處,亦不敢決,得存疑之意,愚嚐有一二管見補之。“重離照南陸,鳴鳥聲相聞。秋草雖未黃,融風久已分。素礫皛修渚,南嶽無餘雲。”湯注:“司馬氏出重黎之後,此言晉室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