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對大門的照壁後麵有兩畝地大小的一個園子,長滿了各色花草,東西五六間屋的麵寬,四麵用碎磚壘著二尺高的矮牆,圍了一圈竹籬笆。籬笆牆上朝西開了扇小小的竹柵門,正對門那個院子是盧奶奶的家,和她相依為命的是她的孫子,如今在楚潼師範讀書的盧小凡。

楊家小兄弟了無興致地圍著園子轉了兩圈,停下了腳步。小儉虹已被園子裏的花草深深吸引,站在籬笆牆外入了神。正在園子裏勞作的盧奶奶見外邊站著幾個小孩,知道是新搬來的楊家人,忙招呼他們進裏去耍耍。

小儉虹看這問那地說個不停,盧奶奶拉著她,眉開眼笑地朝兄弟倆招手,剛到近前,盧奶奶就忙著給他倆介紹,“楊家小相公,楚潼城這麼個院,那麼個府的,靠近二十家,很少有像我們這樣拾掇得清清爽爽的,縣人委後身那個金家花園,地方比這邊還要大些,竹子長得盛,我這邊,著重是花兒草兒。”

望著成群的蝴蝶,小儉虹一個勁地在稱讚,“這兒好,這兒好!這兒漂亮!”跟在她後邊的兩個哥哥卻沒什麼回應,這當兒,兄弟倆還惦記著原先的那個家,惦記著自小就很親近的玉帶河邊,尤其不能忘記的是媽媽常對他們說過的那句話:水是有靈氣的,在清清流水邊長大的孩子,也是有靈氣的。新來乍到的這兩個小人兒,全不知四麵青磚黛瓦中的這小園子,其實是小城難得的一簇綠。

盧奶奶領著兄妹仨在園子裏轉了會兒,又去了自家的小院,一人抓了一把山藥果兒放在幾個孩子手中,到末了,還摘了幾朵鳳仙花,輕輕插在小儉虹的口袋裏,“回家讓你家媽媽幫你染幾個紅指甲,很漂亮的!”小儉虹聽了這話,樂得一個勁地在拍巴掌。

盧府在楚潼眾多的大院中規模不算最大,卻有它獨特的個性。盧家的後人大都是讀書人,子孫中不乏有求取功名有所成就的,曆代子孫對盧府大院都曾有過增修擴充的一些營建活動。鹹豐年起,盧府家道中落,房子悉數典了出去。光緒初年,盧氏玄孫盧明生做生意賺了些銀子,經手贖回了三四成。那時候,多數的老屋雖仍是外姓租住,盧府的格局卻大體保持著原來的樣子,一直延續到當代。

小園子的西北角上有座小樓,高大石階,清水磚牆,西式窗套,令它在盧府大院中顯得與眾不同,房屋的主人就是剛才在大門口說話的那個韋今遜。

韋今遜是楚潼城裏的一個知名人士,父親參加過同盟會,如今還有人在國家駐外機構做事,門口鄰居隱約知道是駐歐洲某國的公使。韋家雖有著不一般的家庭背景,平日裏為人處世卻很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