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對客套話要有正確的態度
也許許多人會對此不以為然:“關鍵是要雙方互利,客套有什麼用?”有些人甚至把應酬、客套、寒暄看做是虛偽、庸俗和毫無意義的東西,在思想上加以排斥,在行動上加以抵製。這種想法和做法是千萬要不得的。
客套是人與人之間最起碼的一種禮貌,是求人辦事的前奏曲。如果你去找人辦事,一進門就直奔主題,直接說出你要辦的事,對方肯定會覺得有點突兀,感情上也接受不了,辦起事來就會大打折扣。完全排斥客套話的做法,違背了人際交往由淺入深,由表麵到內心的習慣,容易造成交際上的屢屢受挫。
在人際交往、求人辦事時,客套的作用不容低估。客套一下,看似平常,卻能引起人際間的良性互動,成為交際成功的促進劑。千方百計尋求“共鳴”
與人初識,要談得有味,談得投機,談得其樂融融,雙方必須確立共同感興趣的話題。有了都感興趣的話題,談話時就能在思想上和心理上產生一種共鳴,達成一種共識,促進更進一步的合作。
雙方對某一話題有共鳴,就能談興大發,進而互相敬重,惺惺相惜。這樣,辦起事來自然也就方便多了。
謝麗娜是順帆廣告公司的公關經理。最近,謝麗娜聽說廣東的博麗油漆廠想要做廣告推廣活動,有多家廣告公司都在爭取這一次合作。
順帆廣告公司是一家小公司,其他參與競爭的公司有很多是實力雄厚的大公司。對於謝麗娜來說,要拿下這次合作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幾乎沒有勝算。但是,總經理覺得這是一個難得的擴大公司影響的機會,一再督促謝麗娜去爭取。
謝麗娜犯了愁。強者濟濟,怎麼取勝?
要想釣魚,就得先問魚吃什麼。謝麗娜和幾個同事一起收集博麗油漆廠的資料,了解工廠的發展經曆,做出了三套推廣方案。在約見廠商代表之前,謝麗娜專門托人了解博麗油漆廠商務代表的一些個人基本資料。她希望能夠從這些個人資料中找到可以引起對方興趣的話題。
功夫不負有心人。謝麗娜高興地發現,博麗油漆廠的商務代表居然和自己畢業於同一所大學。於是,謝麗娜回到自己的母校,向母校的老師詢問那位商務代表曾經在學校的表現。謝麗娜約見了那位商務代表的班主任,了解到商務代表在大學期間是話劇社的骨幹,不僅是編劇,還是演員之一。
謝麗娜與商務代表見麵了,雙方就廣告推廣方案進行交流。商務代表禮節性地聽完了謝麗娜的方案介紹,沒有表現出特別的興趣。
在談判休息的時候,謝麗娜“無意”中背出一段台詞。她輕輕地念著,但是卻很認真。這短短的台詞很快地吸引了商務代表的注意,他問:“你從哪裏知道的這段台詞?”
謝麗娜以一種欣賞的語氣說:“哦,這是我上大學的時候,從話劇社表演的一個話劇裏聽來的,聽說是一個校友寫的。我非常喜歡,所以就記住了。”
商務代表頓時露出了笑臉:“很高興你喜歡,其實這個劇本是我寫的。”
謝麗娜表現出意外的欣喜:“真的嗎?真是太意外了,原來我們是校友。”謝麗娜馬上報出了學校的名字,說:“你寫的這個劇本真是太好了,話劇社每年都會表演,我每次都去看,把其中最喜歡的一段背了下來。”
商務代表自豪地說:“我自己也很喜歡這一段。”
謝麗娜的話題勾起了商務代表對大學時代的回憶,他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他向謝麗娜描述著創作這個話劇的過程,並說起話劇第一次公演之後的反響。他把謝麗娜當成了自己的知己,說到激動之處還手舞足蹈地唱上幾句。
在接下來的談話中,商務代表不再打官腔,他直接指點謝麗娜在推廣方案中可以改進的地方,並且明確地告訴謝麗娜博麗油漆廠的要求。謝麗娜和同事對方案作了幾次修改後,他們的廣告推廣方案已經是最迎合博麗油漆廠需要的方案了。
謝麗娜在這一次競爭中能拿下業務,最關鍵的原因就是她找到了與商務代表溝通的關鍵。她用商務代表熟悉的台詞來引起雙方的“共鳴”,兩個人很快進入熟悉和有共同語言的階段。在有了共同話題之後,商務代表便把主謝麗娜當成朋友、自己人,願意幫助她談成業務了。
事實上,謝麗娜在剛開始的時候並不知道這段台詞,她努力打聽商務代表的愛好,就是為了找到能引起“共鳴”的話題。她的這種談話藝術,直接為她打開了商務談判的缺口,讓她以小搏大,打敗了強大的對手。
要引起雙方的“共鳴”,關鍵就是要找到共同的話題。那麼,怎麼來找到很好的共同話題呢?
有的人認為,素昧平生,初次見麵,何來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其實這種想法並不對。人們都生活在社會中,有很多共同的生活內容。要尋找共同話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1.共同的生活環境
在中國的普通問候語中,有一句常用的:“您是哪裏人?”這一句話,最容易打通雙方溝通的通道。如果雙方碰巧是老鄉,那麼很快就能找到共同話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