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不同的看法有很大的學問,也有很多方法和技巧。當你有不同的看法時,可以運用以下的一些方法來表達:
1.以商量切磋的口吻提出自己的見解
當你要表達不同意見時,先可以用溫和的口吻來說,比如:“我覺得是不是可以那樣?說不定那樣會更好呢?你再想想?”或者說:“我們能不能換一個角度來考慮?你看那樣行不行?”商量是尊重人的表現,更容易讓對方接受。
富蘭克林年輕時曾是一個冒冒失失、喜歡爭論指責的人。一次一位年長的朋友對他說:“你真是太難對付了,你打擊了每一位和你意見不同的人。”
富蘭克林領悟到自己正麵臨人際關係失敗的命運,於是他懸崖勒馬,決心改善自己的人際關係。
“我立下3條規矩”,富蘭克林說,“決不正麵反對別人的意見;不準自己太武斷;不準許自己在文字或語言上措辭太激烈。”
“當別人陳述一件我不以為然的事時,我決不立刻駁斥他,或立即指出他的錯誤。我會說,在某些條件下,他的意見沒有錯,但在目前條件下,這事還值得商量。”
“我開始采用這種方法時,確實感到他人的快樂。我雖不善辭令,更不擅長雄辯,語言表達有時還遲疑不決,還會說錯話,但一般情況下,我的意見還是得到廣泛的支持。”
富蘭克林的改變讓他大獲成功,在他的努力下,他的人際關係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良好的人際關係幫助他成為一名著名的外交官、政治家、美國最受歡迎、最有才能的人。
2.分析對方觀點中的不足
當對方說出的觀點不對時,你可以從中推導出可能產生的不良後果,然後再提出自己的意見。在這樣做的時候,你要盡量把對方的毛病找出來,這樣才容易否定他人的見解。在分析問題時,要有理有據,不能無中生有,更不能任意擴大。
3.利用同類型的事例來表達自己的見解
有時,當對方有明確的主見時,你直接說出不同意見比較為難。如果你麵對的是老師、長輩或者上級,更不好直接否定對方的決策。這時,你可以借助同類型的事例,間接地表達自己的見解。比如你可以說:“上一次老趙他們也遇到這種情況,他們是這樣處理的,結果還不錯,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借鑒一下?”
4.先肯定對方的合理意見,再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見
先肯定對方,再提出不同意見,這樣可以顯得公正和客觀,也容易讓人接受。如果硬邦邦地直說,很容易造成緊張氣氛,給人家難堪,而迫使別人不肯放棄自己的意見。
在電影《奪寶奇兵》的導演過程中,老牌影星哈裏森·福特曾經對某個演員的表演提出了一些建議。對於這些建議,導演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卻有不同的看法。他巧妙地說:“我很喜歡你的這個建議,但讓我們試試另一種選擇。”
斯皮爾伯格既沒有否定福特的建議,又沒有聽從他的建議。他先肯定了福特的建議,然後又提出想試試另一種選擇,巧妙地表達了自己的決定。
5.在表達不同意見時,表現出為難的表情
當你的意見與對方存在較大的分歧時,你可以表現出猶豫不決或者吞吞吐吐的樣子。對方看到你很為難的表情,就會主動問你:“你有什麼不同看法嗎?說出來吧。”這樣,你就可以說出來了。表現出不好意思或者難為情,可以讓對方在心理上先有準備,也是對對方的一種退讓。在對方的主動要求下,你再說出自己的見解,對方也不會感到措手不及。
該說“不”時就說“不”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曆:明明想對他人說“不”,卻活生生地把這個字吞到肚子裏。事後卻又為自己沒有拒絕後悔和自責。“我當時真應該拒絕他呀!”“我怎麼就不敢說出真心話呢?”
這種“拒絕話怎麼也說不出口”的現象普遍存在,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們從漢斯的經曆中來尋找一下原因。
漢斯剛參加工作不久,姑媽出差順便來看望他。漢斯帶著姑媽在市區裏轉了一圈後,就到了吃午飯的時間。漢斯已經工作了,他覺得自己長大了,對姑媽說:“姑媽,我參加工作了,我請你吃飯。”但是他的口袋裏隻有20美元。
漢斯想找個實惠點兒的餐館,說:“我們去吃快餐吧?”
但是,姑媽卻指著一家很氣派體麵的飯店說:“這家飯店看上去很不錯,咱們就到這裏吃吧!”
點菜的時候,姑媽讓漢斯點菜。漢斯為了顯示自己的紳士風度,就說:“姑媽,你點吧,點你愛吃的菜。”
姑媽也沒客氣,“刷刷”幾下,就選了幾樣很名貴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