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說話的演講者,懂得把握演講的特點,更多地注重臨時發揮,隨時調動聽眾的情緒。演講的即時性很強,很多時候,聽眾講究的是一時興趣。當演講者激情澎湃時,聽眾會自然而然受到感染;當演講者眉飛色舞時,聽眾也會興致勃勃。這些都是表情和語氣所起到的現場作用。聽眾們不一定會記住演講者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他們會捕捉演講者講到的精華字句,並為之鼓掌。
3.記住脈絡,臨場發揮
說話者可以靈活地運用自己的講稿,既可以記在心裏,也可以間斷地看一下。最好的方法是,為說話設計一個主要的思路,準備一個大致的框架,在會場上再根據聽眾的情緒、反應和當時的氣氛來調整內容。
有一次,林肯為一位烈士遺孀的撫恤金被勒索一案辯護,他在法庭上慷慨陳詞,贏得了己方聽眾的支持,同時讓反方聽眾咬牙切齒。
這麼精彩的辯護,林肯是怎麼準備的呢?在散場後,有人在法庭上撿到一張廢紙,上麵寫著:“沒有合同——不該索取手續費——無理的勒索——被告霸占原告的款項——美國革命戰爭——描述鍛鐵穀的慘狀——原告的丈夫——怒斥被告——結論。”
這就是林肯的講稿準備,沒有細節,沒有具體的字句,但是脈絡清晰,事實充分。正是通過這種簡單明了的講稿提示,林肯把握住了辯論的要點,又避免了背講稿。
講稿是說話的一部分。實際上,每一個說話者在現場時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緊張,很難全部靠臨場發揮來取得好的效果。一次成功的說話,既需要說話前的充分準備,又需要臨場發揮的技巧。說話需要準備,隻是在表達的時候,不用讀與背誦的方式而已。
巧妙地提出不同看法
很多人在談話的時候追求“共鳴”,希望能達到“英雄所見略同”、“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境界。當然,能夠意氣相投、一團和氣自然很好,但是,如果對方提出的思路與你想的完全不同,你是否也要一味附和呢?如果你的看法更有見地,那又要怎樣表達出來呢?
在工作中,麵臨重大的方案和決策時,很可能產生不同的意見和觀點。在事關公司發展前途的大決策上,絕不能抱著“老板說的都是對的”、“我才不管那麼多,隻管做好自己分內的事就行”的觀念。
有好的見解和方法,你一定要提出來。但是,在提出看法時,如果你直接否定了他人的意見,很可能會讓他人處於尷尬的境地,甚至得罪了對方。要提出不同的看法,需要講究方法和技巧。
李敦明是正鑫投資公司的項目部經理。最近,老板對李敦明策劃的投資方案不太熱心,卻經常跟他提起網上流傳的暴利模式。這讓李敦明非常擔心。
老板心心念念的網上暴利,是想到網上做一個“全球華人網上陵墓”,想通過高的點擊率來做網上廣告,輕鬆拿到廣告費。這個點子是老板在一個論壇上看到的,然後就著了迷似的想做。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老板對互聯網行業並不熟悉,公司原來的項目大都是與機械有關的,貿然地把資金投入一個並不熟悉的行業,又缺乏市場調查和研究,有可能存在很大的風險。
有了不同的看法,怎麼辦?李敦明想,如果直接提醒老板不能投資,給老板潑冷水,老板有可能不聽,也有可能聽了之後心裏很不痛快。李敦明覺得很矛盾。“縱容”老板吧,公司將要承擔巨大風險;阻止老板吧,老板可能對自己不滿,搞不好還會砸了飯碗。
為了提出自己的看法,李敦明想了一長串的辦法。
首先,李敦明對網上吹噓的“全球華人網上陵墓”投資項目進行了一次市場調查。一般的項目要經過初步調查才會實施。老板被高額的利潤回報率迷惑了。
李敦明調查之後發現,很多華人對於“網上祭拜”並不感興趣。中國的喪葬儀式早已是一種傳統習慣,更多的人習慣在清明節掃墓,或者用送花的形式來表達哀思。互聯網上已經有“民族魂”等網站,主要是用來悼念英雄和烈士,培養愛國情操的,而不是用來贏利的。跟這些網站相比,個人的網上陵墓顯得過於小氣,沒有多大的吸引力。
然後,李敦明尋找一個提出不同看法的好時機。李敦明決定采取推心置腹長談的方式來進行。
這一天,李敦明趁著秘書外出、老板心情不錯的時候敲開了門。李敦明先說起了自己在公司受到老板的知遇之恩,老板對公司的英明領導,然後才談到這個“全球華人網上陵墓”的項目。他沒有直接說出這個項目不行,而是說自己搜集了一些相關的資料,希望能給老板作參考。
接著,李敦明沒有用“死諫”和“辭職”的方法來抵製老板的熱情,而是以溫和的語氣請老板再等一段時間,看看形勢再說。
老板在李敦明的提醒下,感到了自己這一決策有些操之過急,經過思考和斟酌,決定先觀望一陣。不久,老板聽到另一家投資了“全球華人網上陵墓”的公司破產的消息,心驚之餘,對李敦明的提醒表示了衷心的感謝。
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李敦明不僅看出了老板決策上的不妥之處,而且采取了相應的方法來說服老板。他的調查、挑選時機,都表明了他辦事的認真和細心。正是在李敦明的這種方法之下,老板改變了原來的決定,放棄了不利的投資計劃。如果李敦明沒有合理地運用提出自己看法的技巧,老板會這麼容易被他說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