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五十六的“未號計劃”
1942年5月,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坐在旗艦——“大和號”戰列艦的辦公室裏。這艘巍峨巨艦,排水量6800噸,主機15000匹馬力,全長244米,如此龐大的“怪物”在日本人眼裏是大和民族的象征,被當成一種精神的支柱。
此刻,被視為日本海軍的“靈魂”的山本正端著茶杯在冥思苦想。他決心像奇襲珍珠港一樣,再賭一把,讓美太平洋艦隊統統去喂魚蝦。
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的幾周之內,立即從本土列島成扇形向外擴張,在馬來半島和菲律賓群島登陸,占領關島、威克島,控製泰國,占領香港,又進逼新加坡和東印度群島。
至1942年3月底,日軍已控製了東南亞地區和西南太平洋,形成北起千島群島,經威克島、馬紹爾群島、吉爾伯特群島、所羅門群島、帝汶島、爪哇島、蘇門答臘島、安達曼群島至緬甸的一道外圍防線。
經一連串的勝利,日本聯合艦隊的戰鬥艦和航空母艦數量都超過了美國在太平洋的實力,在日本軍國主義者看來,戰爭形勢似乎是一片大好。
當日本舉國上下為日軍在珍珠港的戰績而狂歡之時,山本麵對眾人的溢美之詞,不無憂慮地說:“我們隻是喚醒了一個巨人。”
他深知美利堅國力雄厚,遭受重創、瀕於癱瘓的太平洋艦隊很快就會恢複並進一步加強,重新成為日本的嚴重威脅。
因此,當1942年年初日本海軍內部就艦隊未來主要攻擊方向發生爭論時,山本毫不猶豫地主張東進,即以太平洋東部為主要作戰區域,以徹底摧毀美太平洋艦隊及其基地為最終目標,並開始著手製訂中途島作戰計劃。
除了澳大利亞和巴布亞新幾內亞之外,日本人一時舉棋不定,究竟應該以什麼手段引誘美國太平洋艦隊出來決戰。
經苦心謀劃,山本選擇了珍珠港西邊大約1100海裏的中途島作為這次決戰的戰場,提出了一個使美國人落入圈套,不得不戰的周密計劃——“未號作戰”。
中途島由北太平洋上的兩個珊瑚島嶼組成,即沙島和東島,因其位於連接亞洲與美洲的太平洋航線的正中而得名。
該島以東1136海裏就是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基地——夏威夷,因此中途島就成為其西部至關重要的前哨和門戶。如果日軍奪取中途島,並利用它作為進攻珍珠港的基地,美軍將難以固守。
美喪失珍珠港就意味著日軍徹底控製了太平洋,美國的西海岸就隨時會暴露在日本戰艦的炮口之下。
山本確信,一旦中途島遭到攻擊,美太平洋艦隊必然會全部出動,不遺餘力地拚死保衛。這樣,日本艦隊就可以在攻占中途島的同時與美太平洋艦隊決戰,並予以全殲,所以中途島的“未號作戰”計劃可謂一箭雙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