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由貝勒特上尉率領的13架美國魚雷攻擊機冒著日艦密集的防空炮火,低空抵近“祥鳳號”發射魚雷,“祥鳳號”迅即大火熊熊。
幾分鍾後,又有10架美魚雷機在僅距“祥鳳號”460米至920米處發射魚雷,結果又有4枚命中。
與此同時,俯衝轟炸機也命中“祥鳳號”13枚炸彈。11時35分,即“祥鳳號”首中魚雷15分鍾後,沉入了滿是珊瑚和海藻的海底,這是二戰期間擊沉戰艦的最快紀錄之—。該艦800餘人中,僅有百餘人逃生,而美軍的損失僅僅是3架偵察轟炸機。
在這一場對攻的大突擊中,基本上雙方都看清了對方的實力。在這種試探性的進攻之後,更大規模的海戰也即將爆發。
雙方海戰的第一回合,美國人明顯占了優勢,而日本人由於錯誤的情報,喪失了首先攻擊美航空母艦的良機。機會已經錯過,日本人再去進攻顯然已不太現實,但原忠一海軍少將卻受不了這一侮辱,決心再來一次偷襲。
為了這一次偷襲能一舉成功,他挑選出擅長夜戰的飛行員,駕駛12架俯衝轟炸機和15架魚雷機組成攻擊部隊,悄悄起飛,飛向估計的美國航空母艦所在地點。
的確,日軍這一冒險很不值得。日軍飛機實際是從弗萊徹編隊的附近飛過的,但由於密雲連綿不斷,時時有傾盆大雨,加之黃昏時分能見度極差,日本飛機沒有能發現美航空母艦,而以逸待勞的美國人則利用新式雷達的引導,對這批日機進行截擊。混戰中,日軍機群被美機擊落8架魚雷機和1架俯衝轟炸機。
被打得暈頭轉向的日機隻得返航。途中,在尋找己方航空母艦時,正好路過美特混艦隊上空。這本是一個攻擊的絕好機會,但驚魂未定的日飛行員卻早早地便把炸彈投光了,以致飛臨目標上空隻能徒喚奈何了。
但美國人卻一點也不手軟,瞄準目標後,幾艘軍艦隨即開火,日機當場被打落12架,其他飛機倉皇逃命,飛回日本的航空母艦。
這樣,日軍派出時有27架飛機,但隻有6架安全返航。這一回合日本人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經此一役,交戰的雙方指揮官都已知道對方的大概位置,並都考慮過以水麵艦艇實施夜間攻擊,但因為近在咫尺,雙方都怕削弱自己的警戒兵力,這些計劃也就都沒有付諸實施。雙方都十分清楚,第二天天一亮就會爆發一場惡戰。
那麼此刻,雙方力量對比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具體來看,雙方各有航空母艦2艘,美軍有飛機121架,日軍有飛機122架,美軍在轟炸機方麵占優勢,而日軍則在戰鬥機和魚雷機方麵占優勢。
另外美軍編隊徹夜向南航行,離開了風雨交加的海域,進入了天氣晴朗的水域,而日軍則向北航行,仍在有風雨的海域活動,雲籠霧罩,難被發現,氣象條件對日本人有利。
可見雙方力量旗鼓相當,到底誰能穩操勝券,恐怕隻有上帝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