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采訪中的提問技巧(2 / 2)

三、提問的順序:漏鬥式

典型的提問順序有兩種,一種是從具體到一般,另一種是從一般到具體,被訪者在回答一般問題時發表的言論自然會使采訪者產生獲得更為具體信息的需求,人們稱之為漏鬥式提問。反之亦然。

四、使用采訪開始的提問

采訪開始時準備的某些提問在後來可能要被刪去,很多記者認為這樣做的目的隻是為了本次采訪的順利進行。其實它也能幫助采訪很快進入正軌。想象一下電視采訪的某個畫麵,善談但有些緊張的嘉賓在回答第一個意料之外的問題時顯得有些結結巴巴。這證明嘉賓其實很緊張。刪除一兩個無關痛癢的問題總比放棄整個采訪要好得多。使采訪開始的提問有兩類,一類用於打破僵局,另一類幫助邁出采訪的第一步。

其實記者第一次與采訪對象會麵時可以使用一些打破僵局的技巧。比如聊聊辦公室的背景、雙方共同的熟人、兩人都感興趣的話題:如昨天晚上火箭對小牛的那場比賽。因為他可能是一個狂熱的球迷,先讓他心醉神迷的聊一會兒,然後馬上轉入正題:“談到籃球比賽,能跟我們講講你小時候的夢想嗎?

因此不管第一個嚴肅的問題是什麼,它必須具備四個特性:

1、比較好回答,電視采訪更應如此。2、能增強采訪對象的自尊心,敏感的問題稍後再問。3、顯示采訪者為此已經做出的充分準備4、在邏輯上符合采訪者已經闡明的采訪目的。

五、過濾型問題

記者通常借一些過濾型問題來判斷對方是否具備回答你提問的資格。例如,在事故現場,記者的提問是:“這裏發生了什麼”采訪對象給你做了許多細節描述,但事後你發現,他當時根本就不在現場。而當時如果問了一個簡單的過濾型問題——“大樓起火的時候,你在哪兒?”或許這些努力就不會付之一炬。

過濾型問題在采訪身份不明的人時的作用更明顯。你想做一個家庭暴力方麵的報道,而你又不認識那個即將接受你采訪的警官,你就提個過濾型的問題吧:“請問您與家庭暴力案件接觸多嗎?

向高素質的被訪者提出過濾型問題能增強談話的和諧度,但如果被訪者的素質較低,談話的和諧度將會被降低。如果你在提問時把采訪對象當成了權威,他的自我意識就會得到提高。

總之,采訪中提問的技巧有很多,隻要在具體工作中,慢慢積累,反複揣摩,就一定會不斷進步。因此,隻有在新聞采訪實踐中,不斷積累、豐富自己的提問技巧,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采訪風格,才能在新聞工作中立於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①王利芬:《麵對麵的交流》

②何名申:《創新思維修煉》,民主與建設出版社出版,2002年4月

③【美】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作者單位:安徽廣播電視台社教中心)

責編:周蕾